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14 03:44:59
阅读:

13.第13代君主僖公吕禄,在位33年

上回说到齐前庄公吕购在位64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治国理政功夫相当了得。有一个儿子,取名为禄,历史上称为齐僖公。福寿禄三星,其占一,可见前庄公吕购对这个孩子多喜爱。喜爱和溺爱,一步之遥,喜爱前进一步即溺爱。可喜的是,吕购始终没跨出这一危险的一步。

齐前庄公吕购在位时,对外保持低调,示弱。当时的周边环境是老邻居老世仇纪国虎视眈眈;姻亲鲁国貌合神离,和纪国穿一条裤子,把齐国看得紧紧的;莒国被纪国收买,成为纪国的跟班小弟;远一点的莱国,连周天子都鸟,更别说国君都被煮熟了的齐国了;周天子一方面是天高皇帝远,另一方面也是自顾不暇帮不了什么忙。纪国、鲁国、莒国、莱国,国土面积都和齐国相当,国力还都比齐国稍微强点。齐国要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这几个诸侯国任意一个都可以把他打残,如果联合,灭齐国是分分钟的事情。吕购对国际形势认识很清醒,所以,低调,低调,再低调。低调,不代表无所作为,更不代表无所事事的等死。吕购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人身上,吕禄就成了重点培养的对象。在位64年,培养接班人具有充足的时间。

对接班人儿子吕禄的培养重点只有一个:熟读、背诵、理解、活学活用老祖先姜子牙的鸿篇巨制《六韬三略》。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六韬:龙韬、凤韬、虎韬、豹韬、狼韬、犬韬。

龙韬:崇尚阳谋,雄兵百万,堂堂正正。我准备打谁,明说;什么时间打,明说;怎么打、不说。讲究的是以正和,以奇胜。后来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诸葛孔明。

凤韬:凤,飞鸟,飞得高看得远,但是没牙齿利爪,攻击性不强。有点旁门左道的倾向,比如联姻,美人计等等。偏向于阴柔。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后来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周瑜周公瑾。

虎韬:老虎,虎背熊腰,尖牙利齿,自身能力特别强。我不惹你就是你祖上烧高香了。你惹我?把你按到地上摩擦、摩擦、尽情的摩擦。靠自身的文韬武略立于不败之地。后来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赵云赵子龙。

豹韬:文武双全谓之豹韬。文官以右为上,武将以左为上。因为右手要拿枪握刀,目标都是敌人;左手没那么多杀伐戾气,所以,左为上。和平时期,右丞相比左丞相大。比如,都是丞相,左丞相陈平要听右丞相周勃的。在武将体系,左将军要比右将军牛。在将军大帐虎案上,最左边是虎符,就是调动军队的印章,代表是皇帝(国王)授权的;右边是令壶,里面是令箭,代表自己可以行使的权力。再右边,在地上,是麾旗,麾旗上写着大元帅的姓,张王李赵之类的,麾旗下面有一撮毛,这一撮毛有三根毛组成,这三根毛是金钱豹尾巴上的毛,所以叫豹韬。后来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岳飞岳鹏举,岳飞带兵打仗的能才妇孺皆知,金国大将金兀术感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把对手打得心服口服。他填词的《满江红》流传到现在仍然能上热门。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狼韬:战国以前打仗讲究的是仁义之师,讲究以德服人,所以两军对垒网开三面,愿意往左逃跑的往左逃跑,愿意往右逃跑的往右逃跑,愿意后退的后退,只有不怕死的可以过来。后来人口多了,军队壮大了,改换成网开一面,给你留一条退路,打不过想跑也可以,正好可以彰显我的仁义之师。到兵仙韩信的时候,改变狼韬的用法,使用十面埋伏绝户计,逼迫项羽乌江自刎。狼韬后来发展为心狠手辣的特性。后来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韩信。

犬韬:解决的问题是在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的形势下不败或者取得胜利,讲究的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如同猎犬一样灵活机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吕购要考考儿子吕禄的学习成果。问:如何才能取得天下?吕禄答道:“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意思是用香饵钓鱼,鱼可供烹食;以爵禄取人,人可竭尽其力;以家为基础而取国,国可为你所有;以国为基础而取天下,天下可全部征服。吕购听后很欣慰,点头捻须。又问:“六韬,那个好那个坏?”吕禄笑道:“爸爸给我挖陷阱啊。六韬根据现实条件分别运用,不存在那个好那个坏的情况。兵强马壮,立于不败之地的时候,又想要占据道德制高点就用龙韬;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就用犬韬。比如炮能打车、车能吃卒、卒能拱将、将能吃炮,六韬都很好用,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吕购又问:“泓水之战,宋襄公为什么会失败呢?失败后还被别人讽刺为假仁纵敌呢?”

画外音:泓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8年,齐前庄公是在公元前731年死的,相差了将近100年。只不过泓水之战的战例特别典型,提前拿过来用了。大意是:《左传》中,说的是宋国跟楚国要打仗,他们选择在泓水的一边作为阵地。宋国军队很早就开到阵地,排好了队列,楚国是从另一边渡过泓水来进行交战。就在楚国渡河的过程中,宋国谋臣子鱼献计献策,说半渡而击,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能胜利。没想到宋襄公却把脸一拉说,这怎么能行呢!君子在战争中是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人、头发已经斑白的人,敌人处于险境的时候,不能落井下石,现在敌人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绝对不能突然袭击。于是就消消停停地等着楚军全部过了河之后,宋军才展开攻击。结果由于寡不敌众,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争中大腿差点没被卸了,回去后三日就死了。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吕禄说:“宋襄公没有活学活用六韬,书呆子气太浓。如果宋军占绝对优势,十倍于楚军,用龙韬没一点问题;关键是他的兵力和对手差不多,又没天神下凡般的虎将,所以,应该用狼韬,半渡而击撕下一大块肉;乘胜追击再撕下一大块肉,然后彻底消灭楚国的有生力量,最后放走几个老弱病残的,以彰显宋国的仁慈大德。” 吕购认为自己的儿子领悟到真谛,非常高兴。于是,两眼一闭,含笑九泉。

据我国古代传说,象棋是舜发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坏,好几次想害死舜。让舜上房顶上修理茅草,就在底下防火烧房子;让舜挖井,就把大石头往井里推,想砸死舜,石头太大就盖住井口,想闷死他。后来舜把他幽禁起来,又怕他寂寞,就制了象棋给他做文娱活 动。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

三略:上略《任贤擒敌之学》、中略《御将统众之计》、下略《以防不测之略》。

后来,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天下共主皇帝成为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皇帝怎么能和犬啊、狼啊之类的为伍呢?龙韬更名为文韬。文韬武略,实际上应该是文韬三略,为了和文相对应,三略的三改变成武。喊着也顺嘴了很多。文韬武略就是六韬三略,叫法不同,慢慢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也有人认为《三略》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

齐僖公吕禄好容易把老爹熬死了,自己上位后就开始实践,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结果没多久,就和郑庄公、楚武王合称春秋三小霸。

相关推荐

  • 齐国吕氏32君主简介(四):齐僖公的六韬三略(1)

    虎略龙韬,13.第13代君主僖公吕禄,在位33年上回说到齐前庄公吕购在位64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治国理政功夫相当了得。

    诗词赏析
  • 读黄石公《六韬·三略》白话文

    黄石公,大礼 本篇主要论述君臣之间的行为准则:上要体察下情,施及恩惠,下要服从号令,安守职责。更为重要的是,君主要安稳淡定,体察民情,才能坐拥天下。 文王问太公:“君臣之间的礼法该如何呢?” 太公答:“做君主的只要居高临下,做臣子只要沉稳顺从。君主居高临下,但不要疏远臣子;陈子沉稳顺从。

    诗词赏析
  • 黄石公《素书》

    黄石公,黄石公,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

    诗词赏析
  • 道教神话:黄石公——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

    黄石公,黄石公,曲阳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

    诗词赏析
  • “圯上老人”黄石公到底是何方神圣?

    黄石公,黄石公,别称圯上老人,在历史上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其真实姓名没有见诸文字。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

    诗词赏析
  • “汉初五大隐士”之—黄石公

    黄石公,汉朝,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朝代,它是第一个由社会底层群体创建的封建王朝,它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主流文化思想的开端,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那场新文化运动的终结……。

    诗词赏析
  • 读黄石公《六韬·三略》白话

    黄石公,文师 本篇讲文王初见太公,太公以垂钓做比,劝文王“以国取天下”,认定商朝虽然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已暮气沉沉,周可以取而代之,并讲明天下并非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与天下人共谋福利,才能让天下百姓归顺。

    诗词赏析
  • 名人风水之风水学开山鼻祖黄石公

    黄石公,黄石公,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诗词赏析
  • 占卜卦术:《黄石公四字断》简单、实用、易学

    黄石公,黄石公,秦汉时道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

    诗词赏析
  • 读黄石公《六韬三略》

    黄石公,明传 本片讲述文王病重时向太公请教传给后代的治国之道,提出想要国家安稳昌盛,就要做到柔和平静、恭敬谨慎、公正有容,远离懈怠和私欲干扰。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吕望,太子姬发在旁边。 文王说:“唉!上天将要抛弃我了!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