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8 20:49:14
阅读: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这一趟的旅游当中对都江堰的安澜索桥印象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串价格不菲的蜜蜡手镯不小心随着索桥的摇摆而掉入岷江之中,可惜啊!骆大哥夫妻陪着我们看完抗震救灾时进军汶川的起始地­——紫平铺大坝后把我们送到都江堰的后山。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来的这一天刚好是二王庙修复完毕对外开放的第一天。

有人把都江堰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个伟大工程。单说规模与影响,相比古长城与古运河,都江堰的名气可没他们大。不过长城没有秦皇庙,运河也无隋炀帝庙,而二王庙的一砖一瓦告诉我,真正办点实事的,老百姓永远记住。这庙就是为了纪念修建此工程的李冰父子,前临岷江,后依翠岭,建筑密度挺高,一个殿挨着一个殿,而且落差大,拍张相片都得有高山仰止的姿态。如今人们都在歌颂李冰父子造福四川人民,把他们当作神来供,看了《探索发现》才知道,都江堰修建的最初目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但客观上造福成都平原的百姓。如今这里修葺一新,地震的创伤慢慢抚平,但空气中弥漫的油漆味还在提醒着游人,这里曾经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庙内匾额、对联、诗文、石碑甚多。“深掏摊,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三字经、六字诀,毫无保留地公开宣示治水经验,隶书匾额乃是冯玉祥将军的笔迹。

我们是从二王庙的后门往下走,出二王庙,小广场上摆设着当年装石头的竹笼,而要看都江堰主体部分必须穿过广场边的索桥,名叫安澜桥,也就是安全度过波澜的意思。曾经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的说法,说出了安澜桥的险要,开文所说,咱在这里也遇险,丢失宝物,想想冥冥中宝物落江也可能是遇难呈祥的一种表现吧,说不定就帮我摆脱某种危险,想想也就坦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由于他走的是“群众路线”,渴饮山泉水,饥餐农家粥,云横山无路,下马问樵夫,终于制订出周密的治水方案,之后又与民众一道在工地上挥汗经年,平民作风比较强烈。如果按现在的一些官员的做法,一般任命一个总指挥,开工时去剪个彩,有空到工地转转,体现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弄好了,自己的政绩本上就有浓墨重彩的一页,工程出了问题,让总指挥“引咎辞职”,自己也能摆脱干系。所以说他还是尽职尽责的。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简明阐述: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先由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床较深,外江河道较宽。当洪水来时由于外江河道较宽,大部分的水经由外江排出,少部分流入内江,这样既防止了洪灾又可保证生活用水,形成四六分水的格局----内江四成、外江六成;而当枯水期时,由于内江的河床较深,因此进水量就比外江大,依然是四六分水,只是这次是外江四成、内江六成;这样就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随后水流经过蜿蜒的飞沙堰,通过弯曲的河道时水流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泥沙卷起,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这也是所谓的“深淘滩,低作堰”。最后经过宝瓶口,离堆再次将水分流,控制进水量。如此循环往复,造福万代。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来到鱼嘴,乍一眼感觉像是潜水艇刚刚浮出水面,或者像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当年这里就是李冰父子带领群众用竹笼装上石头填起来的。整个小岛也叫金刚堤,往后走十来分钟便是飞沙堰,按照专业术语叫做“弯道环回旋流”理论,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而宝瓶口的作用就是把清澈的河水输送到成都平原,河水浸润,也就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水利工程之于抗震救灾时看到的一所所崩塌的学校,一个是饱经风霜的历史建筑;一个是弱不禁风的现代建筑。古人用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建造了一个千古不倒的工程;现代人用的是高级的建筑材料造就出一个个豆腐工程,一种环境下的两种结局,有天灾,更有人祸。我们往往一味地强调自然灾害的力量,而抹煞人为因素的存在,可以说,地震对所有建筑都是公平的瞬间摇撼,但最后的结局呢,体现出一种是对生命的珍视,一种是对生命的漠视。和灾区的人交谈,他们最难忘怀的是地震几天后仍听到孩子们的哭声而无能为力。

一座伏龙观建在显要位置,大凡有水的地方都有什么精在作怪,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总要搞个建筑来镇一下。福建沿海为了抗击台风而修建的这类建筑比比皆是,福州的镇海楼,莆田的妈祖,泉州的“人头马”,鼓浪屿上的郑成功,而宁德在经历“桑美”台风的巨大损失以后也迫不及待地修建了一座高塔来祈求平安,似乎还真有效,这几年的台风都往这将登陆去了。伏龙观三面靠江,十分壮观,一尊李冰的石像摆在中央,是后来在清理江底时发现的。站在观澜亭上往下看,“宝瓶口”三个字下面的江水汹涌,流速极快,据说这里当初使用火烧水浇的办法挖凿出来。

走出这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不得不叹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都江堰一如既往地流淌在这里,巧夺天工也好,鬼斧神工也罢,都不足于赞美都江堰工程的奇伟和巧妙,而“水旱从人,泽惠千载”这些平常的语言倒是对都江堰工程千秋功伟业的客观评价。这里还新修建有对保护都江堰有功的官员的青铜塑像,从诸葛亮到丁保帧,配上青铜颜色,更使人感觉他们保护都江堰的坚毅和历史的凝重。

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历史是过滤器,应当流走的流走了;应当留下的留下了;应当缅怀追思的,那便是闪光的金子!

相关推荐

  • 花重锦官之古堰怀古

    花重锦,这一趟的旅游当中对都江堰的安澜索桥印象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骆大哥夫妻陪着我们看完抗震救灾时进军汶川的起始地­——紫平铺大坝后把我们送到都江堰的后山。

    诗词赏析
  • “挥手自兹去”送的是哪位友人?

    挥手从兹去,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范崇凯,字金卿,内江人,唐玄宗开元四年与弟弟范元凯同去长安会试,兄弟双双考中进士。

    诗词赏析
  • 【方志四川•记忆】黄炎培:1936年的成都

    黄炎培,1930年代中期,成都春熙路上的行人和黄包车(福尔曼·约/摄)1936年,著名学者黄炎培到成都,对本土风俗颇为关注,将所见所闻撰为《蜀道》一书出版。本文节选自《蜀道》。成都风土随记黄炎培把成都和重庆比,恍惚等于把苏州和上海比。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