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5 06:10:54
阅读:

《三国演义》高举尊刘抑曹的大旗,为了突出刘备集团人物的高大上,不惜把曹、吴集团的各色人等拿来做垫脚石。

不少人被黑得不成样子,最惨的当是曹魏的大臣王朗。

演义上说老王朗自诩口才出众,要游说诸葛亮归降,结果反被诸葛亮一通讥笑挖苦,当场气死。

孔明先生的骂词也传诵多年:“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大汉二十四代先帝?…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这个桥段流传很广,想想当场骂死一个人,诸葛亮的毒舌真不是玩的。

而王朗先生则背上大黑锅再也脱不下来。

九泉有知,真是再气死一次。

1、经史大家

其实王朗是汉末魏初的大知识分子。

著作等身,影响力很大。

他的作品《周易传》是曹魏时期学习《易》的第一教科书。

他在儒家经典中的注解,成为“王学”,到他的儿子王肃手上更加发扬光大,成为一门重要的经史学问。

王朗年轻时候就以博学多闻享誉四方,他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史典籍担任郎中,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物。

杨赐死后,王朗弃官为他服丧,表现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道义。

好几年后在各方大员的再三邀请之下,他才出山,到徐州刺史陶谦手下担任治中从事。

其时正值汉献帝被李傕郭氾等董卓余党捏在手里,很是憋屈。

王朗劝得陶谦向汉帝进贡,以示忠心。

汉献帝在水火之中有地方大员千里迢迢来示忠,自然很高兴,提拔陶谦为安东将军,王朗也上位为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干了件出名的事。

当时会稽百姓把大禹和秦始皇放在一起祭祀。

作为儒家传承之人,王朗认定秦始皇是个暴君,不配享用民间的祭祀,坚决取缔了秦始皇的祭祀活动。

孙策横扫江东,读书种子王朗那里是小霸王孙策的对手,被打的落花流水,被孙策活捉。

孙策敬重知识人,没有太难为王朗。

后来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王朗,王朗从江东出发,因路上战乱频繁,道路阻绝,走了一年多才到达许昌。

当时许昌的大知识分子们都很关心王朗的行程。

他还在路上时,建设部长,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写信给他,殷殷告白说:山高水远,音信断绝,更加增加了对您的思念。现在皇帝宽容,曹公辅政,思贤如渴。知道您正浮海而来。相会有期,珍重为上。——表达了对王朗的钦慕和思念,可见老王在首都士人圈子的名声好响亮。

王朗在曹魏政权最后当到了司空,和钟繇、华歆并列三公。

曹丕评价说,咱们大魏朝的三公,都是一代伟人,后世看来是难以超越的。

真实的王朗在曹魏朝可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啊!

世说新语中讲了个故事,说王朗和华歆一块坐船逃难,有个人求搭载。

华歆不愿意,王朗说船很空嘛,干么不让坐?

后来强盗追来,王朗就想抛下搭船人,华歆又不肯了。

说:“本来不想让他搭船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现在答应人家了,危难之中怎么能抛弃呢?”

还是带着那人一块走。世人以此判断,王朗不如华歆。

这故事不能太当真,不过也说明在世语成书的刘宋时期,王朗的名声就不一定了。

到了三国演义中就让罗贯中先生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2、空谈误事

像一切作学问的大学者一样,王朗也很喜欢坐而论道,谈玄学,讲真理。

肯定是滔滔不绝,夜继以日地讲课吹牛,乐此不疲。

诸葛亮倒是在后出师表里批评过王朗。

说刘繇(扬州刺史)、王朗(会稽太守)这些人身居州长、郡长的位置,天天提问回答,动不动引用圣人的话,空谈人生玄学。

可就是不准备军务,眼睁睁地看着孙策日渐强大而一点措施没有,真是空谈误国的典型。

其实王朗在江东还算像模像样地抵抗过孙策的扩张,算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饭碗。

孙策打败了刘繇,已经兵强马壮。

进攻会稽,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劝他,咱们真的打不过孙策,还是跑吧,避开兵锋。

王朗不同意,发兵守住固陵,孙策渡河进攻,打了几次还没有攻下来。

用兵上王朗自然不如孙策,孙策乘夜色在岸这边点上无数火把为疑兵,拖住了王朗的兵力。

自己率精兵从查渎过河直取王朗后方,打得王朗大败,乘船跑到东冶,再被孙策追上打个精光。

王朗这才投降了孙策。

孙策没杀他还是取笑了一通,怎么敢抵挡我的大兵?

现在怎么办你自己说说看!

派手下的军师张昭劝王朗为自己效力,王朗不肯。

最后孙策还是应朝廷召令让他到许昌去。

曹操见了王朗,问他孙策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朗说,孙策志向远大,勇冠三军。

张昭这样的江东大才为谋臣,周瑜那样的英雄豪杰为将帅,将来必成大业。

绝不是鸡鸣狗盗之徒。

曹操也有点看不起清谈的人,请王朗吃饭,故意笑着说:“可不能学你过去在会稽,丢了个多么好的饭碗。”

王朗叹道:“言行举止拿捏得恰到好处,真的不容易。”

曹操说:“这话怎么说?”

王朗说:“当年我在会稽,身为长官,不能保境安民,叫‘未可折而折’。明公今天的作法(当场讥笑客人),就是‘可折而不折’。”

有分寸地回击了曹操一下:曹大人,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我是你请来的客人嘛,这样说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3、庙胜之策

王朗不算是实干家,处理具体事务不是他的强项,是一个当大学教授的人才。

不过在国家的大方向,历史的大走向上还是有一定的眼光。

曹魏建国后,王朗担任过大理,司法长官。

他的判决,务求宽容,这是儒家的传统,不喜欢过于苛刻精细的官吏,这也体现了他的长者之风。

曹丕称帝,王朗给他上了个奏章:

主讲育民省刑。

大意是天下征战了三十年,幸好先王(曹操)平定了北方。

现在人民安家乐业,渐有生民之像。

只要暂时不发动战争,好好养育百姓,惩恶扬善,按农时耕种。

二十年后,人口滋生,兵源巨大,就可以顺利战胜吴蜀俩国。

这也许是曹魏国对付吴蜀的最有力一招。

三国鼎立后,魏国占了文化强盛、人才辈出的地区。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现代人看三国故事的地图有个错觉,以为三方地盘差不了多少。

其实曹魏地区才是当时中国的中心地带,占据三分之二的有用地盘。吴、蜀的南方人口少、经济落后。

如果没有战争,如王朗所言,和平发展上二十年,曹魏真的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后人说诸葛亮进攻中原是以攻为守,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国后期,曹魏对吴蜀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终于由曹魏的继任者司马氏统一了全国,就是明证。

魏明帝时大起宫殿,征召后宫。

劳役繁多,百姓很苦。

明帝的几个皇子连连夭折,老婆一个团,大肚子的没几个。

大臣们都很着急,这继承人怎么办嘛!

可这是有关皇帝的面子的私家事,没有一定的分量的人是不敢说话的。

身为司空的王朗上疏说:

周文王十五岁就有了长子,周武王年老才生下成王。

每个人当爸爸的时间不一样。

陛下您比周武王生成王时年轻,但比周文王生子时年纪就大了。

如今皇后还没产下太子,其他嫔妃养育的孩子也少。

周礼说后宫以一百二十人为好。

秦汉后经常几百上千人,可到产房的一样不多嘛!

所以求多子要专心一意,不在于女人多。

唠唠叨叨一大通,还讲到小孩冬天不要穿得太厚,包得太紧等等。——看来三国演义中把王朗选出来写成大嘴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诸葛亮骂死的王朗 正史中给曹丕献了灭蜀吴的最重要一计

魏明帝客客气气地回复,您老人家的忠心厚意我明白,我子嗣未立让您担忧了。

我一定听你的好意见。

或许在心里骂上一句老不死!

王朗死于曹魏太和二年,谥号成侯。

他和诸葛亮也有交集的地方。

曹魏国初建时,王朗、华歆、陈群这些大佬都以私人的名义给诸葛亮写过信。

大讲曹魏得天下是天命所在,希望孔明先生识时务为俊杰,举巴蜀归顺。

诸葛亮全部没有回信,写了篇大文章《正议》公布给大家看:以前项羽强大吧?占据中原,可是无德,最终还是败亡。光武帝刘秀在昆阳,几千老弱兵马,照样打败了王莽的百万大军。何况我现在手上有十来万的大军,依大义讨伐逆贼,无往而不胜!最后孔明说:“你们这几个白发老先生,想学苏秦张仪,鼓动如簧之舌讲所谓‘天命’,真是浪费笔墨的举动,太不自量力了吧!”

这个倒是诸葛亮和王朗斗嘴的真实的来源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