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04 23:58:48
阅读:

文/张屹(笔名青林)

红颜皆薄命,花谢实堪怜

说起花蕊夫人,史上共有三人,按照现在成都区域的划定,都属我老乡。成都自古出美女由此可见一斑,我骄傲。

这三位花蕊夫人恰好都姓徐,前两位是一对姊妹花,号称大小徐妃,是五代十国时前蜀王建的妃子;而比她们更为出名的,则是后蜀孟昶的妃子,也就是最后被宋太祖强纳于后宫的花蕊夫人。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位孟昶的妃子,为了方便,还是直称她叫花蕊夫人吧。

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就是个很美丽的女子,有人说她其实不姓徐,她姓费,但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因为毕竟正史无载,都是凭野史小说笔记什么的。不过,姓什么不重要,都不如花蕊夫人这名儿动听。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这个孟昶本就是个花花公子,根本也不是个做皇帝的料,唯一喜欢的就是美人,他生活奢侈无度,全无兴国之策。我见有人也说这花蕊夫人是祸水红颜,这个也正常,一般亡国,不是女人误国就是奸臣弄权,皇帝是没有责任的。

据《宋诗纪事》“花蕊夫人”条说:“夫人姓徐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宋,备后宫。”

据说这花蕊夫人是一个太监遍访成都城,才为孟昶找到这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封为惠妃;她不仅美艳,风姿卓绝,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诗词上更是少有人能及。即使是在《全唐诗》中,她的作品就达百多首,名曰《花蕊夫人宫词》,由此可见她的才情是如何地了得。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她喜欢花,最喜欢的是牡丹花,可能是牡丹花太娇贵了吧,成都是不是不太适合种植我不是太清楚,但这孟昶为了讨她的欢喜,除了为她修建了牡丹苑外,还要求百姓每家种植,但每家种植的都是芙蓉花,所以每到花季,那满城的芙蓉花绽放,蓉城之名延续至今。

美人与花相交映,赏游之时,那孟昶觉得这身边的人儿乃人间极品,如花蕊般娇嫩可人,便封她为花蕊夫人,于是这惠妃便被改称为花蕊夫人,这美称也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其实这个美称并不是一种嫔妃等级的称呼,说“封”应该是不妥的,当是一种昵称吧。如当年武则天被称作“媚娘”一般,只是感觉这花蕊之名比媚娘要高雅点的感觉哈。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四川,尤其是成都人是很会生活之人,换言之也是很懂得起如何享受的,不知是民风一直如此还是血液中固有的沉淀。而这孟昶却比那后世的宋徽宗还懂得享乐,先辈辛苦创下的基业到了他手上时,蜀中已久无战事,承平日久不识烽火。加上天府之国那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竟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蜀中自是一派地升平景象。

而在孟昶来说,乃是享乐的大好时光了,他骄纵奢侈无不用其极,笙歌竟夜,美女无算,他便天天混在这莺莺燕燕中,乐得个昏天黑地,全然不知中原那陈桥边,黄袍加身的赵姓皇帝,对他这蜀中之地早就是垂涎三尺了。

据说这花蕊夫人还是比较清醒的,她多次劝说孟昶要以国事为重,励精图治,但孟昶总觉得那飞鸟难过的蜀道,是抵御宋人的天然屏障,完全不把这天下人都看得见的忧虑放在心上,依旧过着他“不道流年,挟弹骑射,游宴寻诗”的好日子。

宋人终于来了,十四万蜀军不战而溃,宋人出兵仅66天,这孟昶便自缚出城请降,同花蕊夫人一行33人被押赴汴梁,至此,后蜀灭亡。

途经广元昭化,当时叫葭萌关,花蕊夫人百感交集,援笔填词于驿壁:“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未及写完,就被兵士催促上路。后来有人续了下半阕:“三千宫女花如面,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有人说这是狗尾续貂,我倒觉得续得还不错,只是意思有点跑偏了,但至少我是续不出来滴。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宋太祖赵匡胤,史上以《千里送京娘》闻名的不好色君主,早已知道这声名远播,艳绝尘寰的花蕊夫人,为了一览颜色,以慰渴怀,便借着封孟昶为秦国公之际,连带着给随来的家眷也一一封赏,于是,这孟昶不得不率花蕊夫人等一众人前来谢恩。

便是这短短地一见,后世的文章就多了起来,野史记载,那香风过处,太祖心醉,千娇百媚地一声万寿无疆后,那太祖竟不能自持了,几欲失态;还有记说那花蕊夫人莺簧百啭地谢恩后,敛鬟而退,临去时秋波一转,把那太祖的魂儿直直地勾去了。反正说法多多,总之是此一见太祖心猿意马,于是这孟昶便悲催了,十天后暴病而亡,至于死因就不言自明了哈。

对花蕊夫人勾引宋太祖这事,我是万万不信的,说这事的无非是想论证红颜祸水之说,想说明这后蜀亡国正是被这花蕊夫人给祸害的,也想说明这美人儿朝三暮四,风流成性,“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其实这时的花蕊夫人,成天地胆顫心惊,性命犹自朝不保夕,哪儿还有心思去献媚勾引那太祖皇帝。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但不管她如何想,命运不是她能决定的,就在赵匡胤厚葬孟昶,她前去谢恩时,被强留后宫通令侍宴。作为一个小女人她此时是身不由己,只得从命,席间,太祖知道她能诗,便命她即席吟诗,于是她呤出了那令后世多少须眉惭愧的名篇: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不仅充分地展示了她的才情,更是将亡国之痛的怨气发泄得痛快淋漓,但她又是将那些不作为的男人局限在十数万蜀军,这让赵匡胤不得不佩服后,感慨万分。

自此,花蕊夫人被封为贵妃,那太祖每日退朝后必去她那儿饮酒听曲,对她也是宠爱有加,似乎一日不可离此天人了。

至于花蕊夫人是如何死的,说法就多了去了,但主流说法是被赵匡胤的弟弟,后来的宋太宗一箭射死。

王巩在《闻见近录》一书中记载说她:“得幸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即花蕊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射而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而上饮射如故。”

也就是说,赵匡胤携花蕊夫人和弟弟赵光义宴射于御苑,赵匡胤劝赵光义喝酒,赵光义借故推辞,说只要夫人帮我折一枝花来,我就喝。赵匡胤便要花蕊夫人去折花,花蕊夫人折花过程中,赵光义从背后一箭将朝她射死。赵光义射死花蕊夫人后,立马跪下抱着赵匡胤的腿,大哭道:“皇兄应以社稷为重。”宋太祖听后,并未追究弟弟,二人饮射如故。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尽管我不是太相信这一说法,但却又提不出更有力地证据,我觉得,作为正受宠的花蕊夫人,碍着那赵光义甚事,赵光义他恨不得他这老哥迷恋女色不问政事,自己掌握全权才好,不太可能为劝太祖远美色而冒此杀头之罪;再者,没有花蕊夫人还有后宫一堆的绝色,哪个不能迷住赵匡胤,让他弄得来力竭身衰,早死早了,他才能早日上位,这才是他的目的,怎么可能去冒死除掉这花蕊夫人嘛。还有,虽说皇家铁血无情,但我想,那赵匡胤在历史上看,毕竟还不是那么冷血之人,何以会看着自己费尽心机弄来的美人儿,无端死于箭下,还能“饮射如故”,这也太无情了吧,所以,这个我是不太相信滴。

花蕊夫人的悲剧命运,朝廷没了,惊世容颜往何处盛放?

于是又有人便加入了花蕊夫人介入宋廷地权力之争,才被赵光义射死之说;又有人将其掺和进著名地历史悬案《烛光斧影》中;也有人说是这赵光义也贪恋其美色,调戏不成,怕被老哥知道,才将花蕊夫人杀之;当然,还有更稀奇的说法,有人说她是为了替孟昶报仇,挑拨赵家两兄弟的关系才招来杀身之祸,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直弄得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反正这花蕊夫人是死于非命,这位土生土长的川妹子惨死异乡,她的死因不明。我想,她作为一个小女人,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任人摆布地悲情角色,她的才情和美貌都属人间难寻,但偏偏地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夫君被毒杀,自己不得不委身仇人,强作欢颜,可以说她是史上最为悲情的女子了。她的死也诠释了那一句人人尽知的名言,“自古红颜多薄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