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1 05:50:26
阅读:

宠妻狂魔张敞,为老婆画眉名传青史

西汉宣帝时,有个大臣叫张敞,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不过,他出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件风流韵事,叫做“张敞画眉。”

在《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中,记载了张敞这则轶事,“为妇画眉, 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张京兆就是张敞了,他当时做长安的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这句话意思是,张敞给媳妇画眉,还画得特别好,引领了长安画眉界的流行风尚。

那张敞为何给老婆画眉呢?据南怀瑾老先生说,张敞和妻子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有一次,顽皮的张敞扔石头误伤了妻子的脸,眉毛处留了一个伤疤, 一直未能出嫁。张敞深感愧疚,当官后上门提亲,成亲后每天都为妻子画眉, 以遮盖那个疤痕。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张敞画眉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知道,不过张敞夫妻俩感情好是肯定的了。所以,“张敞画眉”这个典故就被视为夫妻恩爱的典范流传了下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比如,唐朝骆宾王写了“不能京兆画蛾眉, 翻向成都骋驺引”;南宋范成大写了“只烦将到妆台下, 试比何如京兆画?”;明代马湘兰“楼阁新成花欲语, 梦中谁是画眉人”……

肯为老婆画眉的男人,“模范丈夫”的光荣称号肯定是没跑了。

治世能臣张敞,深得汉宣帝器重

但历史上的张敞,不仅仅是一个模范丈夫,更是一名能吏,深得汉宣帝器重。

首先,张敞特别能干,还主动干一些脏活累活。

有一年,勃海郡 (今河北沧州) 、胶东国 (今山东平度) 闹饥荒,盗贼并起,当地官员束手无策,张敞上书皇帝,主动要求去平乱。

到了胶东后,张敞采取了分化盗贼、各个击破的方案。他公开悬赏,承诺捕杀同党的盗贼,可以抵罪;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可以升官。很快,有数十人因捕盗有功被调补为县令,盗贼四散,胶东国安定下来。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张敞的政治知己汉宣帝

公元前63年,张敞受命治理京城长安。当时长安治安很差,盗贼横行不法,换了几任京兆尹都搞不定,弄得皇帝很没面子。

张敞上任后,先悄悄搞了一通暗访,得知长安的大盗贼多为城中富户,出门童时后面经常跟着一对童仆、小弟, 看起来很有身份。张敞做到心中有数,命人把几个为首盗贼召到府中,吓唬了一通,让他们想办法将功赎罪。几个贼首吓得屁滚尿流,主动帮张敞想了个把其他盗贼一网打尽的方法。

这几个贼首让张敞给他们安排了官职,回家后以庆贺为名大办酒席,手下的小弟们一听,都来祝贺。然而贼首们却不太仗义,趁着小弟们喝醉,在他们的衣服上都画上了红色的标记。结果张敞见一个逮一个,一天拘捕了数百人,一举荡平长安诸贼。

其次,张敞的政治敏感性还特别好,很善于摸皇帝心思。

汉宣帝登上皇位后,对废帝刘贺不太放心,于是就调张敞任山阳郡太守,监视刘贺。公元前 64 年,刘询突然下诏给张敞,命他严防盗贼,注意察看来往行人,并严令不得将诏书内容公开。要搁别人,面对这样一个语焉不详、看起来都是废话的诏书,可能会一头雾水,但张敞一看就明白了,皇帝这是担心刘贺呢。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废帝刘贺

于是张敞赶紧汇报了刘贺的情况,把刘贺埋汰了一番,说他“四肢有病,行走不便”“就是一个白痴”“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作仁义”,意思是皇帝老大您就放心吧,他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威胁。汉宣帝看到报告,放心下来,再不去搭理刘贺了。

模范丈夫和治世能臣,为何最终不得重用

听到这你可能会想了,这样一个善于摸领导心思的能臣,而且还是个模范丈夫,一定会受到重用,比如做个三公之类的大官吧?

事实真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因画眉之事)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妻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责备也。然终不得大位。”

这句话意思是,有人因为张敞给媳妇画眉的事弹劾他。宣帝问张敞这件事,张敞淡定地说:“我听说夫妇之间在闺房中, 还有比画眉毛更过头的事情呢。”皇帝听了,呵呵一笑,因为欣赏张敞的才华,没有责备他,但张敞也“终不得大位”,也就是说没受到重用,一生做的最大官就是京兆尹。

那这就很奇怪,风流韵事真的有这么大杀伤力么?张敞不受重用,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原因,“画眉”确实很影响张敞的形象,在当时叫做“无威仪”。

按照当时的风气,当官的应该高高在上,官气十足,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张敞画眉”弄得整个长安城都知道,老百姓一说起来嘻嘻哈哈的,很不严肃,影响了整个政府官员的形象。

而且,张敞“无威仪”的事情不只“画眉”,还有“走马章台街”。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城的红灯街,一般当官的都不去那儿,偶尔经过了,也要用纸扇把脸遮住,表示自己出于公干才不得不走这条街,实在是很不好意思。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西汉官员出行,很讲究威仪

而张敞经过章台街时,与别人不同。他从来不用纸扇挡脸,而是把纸扇拍马屁股,让马快走,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还有一种说法称,张敞路过章台街时,取下遮脸的纸扇,让青楼女子尽情欣赏市长的尊容。两侧的青楼女子欢声夹道,如阅兵一般,好不热闹)总之,没啥当官的威仪,说严重了,可能还有点作风问题。所以,在庄严肃穆的政治气氛中,张敞这种轻佻的作风,实在是不太和谐,大家当然不喜欢了。

第二个原因,“张敞画眉”不符合、甚至破坏了当时的“夫为妻纲”的主流价值观。

西汉时,从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儒学的礼制开始日益完善,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就是“夫为妻纲”,丈夫和妻子之间是不平等的,丈夫在家中有绝对的统治权。

而且,“夫为妻纲”在儒学礼制中被看得极为重要,所谓“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动摇了夫妻关系,就动摇了整个纲常的基础。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举案齐眉这种夫妻关系,更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按照当时的礼制,正确的夫妻关系是“举案齐眉”。“举案齐眉”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文曰“ (梁鸿) 每归,妻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意思是说,梁鸿每次回家,妻子孟光都为他准备好饭菜,不敢站在梁鸿前面仰头看他,而是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到与自己眼眉持平的高度。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当时夫妻关系的楷模。不敢仰头看丈夫,则说明了两者的身份和地位,丈夫要比妻子高一头。

“举案齐眉”是妻子恭维丈夫,“张敞画眉”是丈夫讨好妻子,所以是违反当时男尊女卑的礼制的。而且,张敞还弄得沸沸扬扬,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给老百姓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实在是有伤教化。

第三个原因,张敞有“枉法杀人”的政治污点。

公元前53年,前光禄勋 (相当于宫廷禁卫官司令) 杨恽因大逆罪被诛杀,有人弹劾张敞为杨恽朋党,按例应当免官。当时宣帝爱张敞之才,弹劾张敞的文件就没有对外公布,但小道消息却已经扩散出去了。

当时张敞命手下的贼捕掾 (主管捕盗的官员)絮舜去查办一个案件,可絮舜不但没去查案,反而回家睡大觉去了。有人问起,絮舜说:“现在张敞只能再做五天的京兆尹了,哪里能再办案呢?”

张敞得知后,十分生气,立刻派人将絮舜拘捕入狱。按照当时西汉的法律,每年冬月处死犯人,但当时冬月没剩下几天了。张敞想在冬月过去之前杀了絮舜,于是走了加急程序,昼夜审问,定了絮舜死罪并立即执行。

杀絮舜那天,张敞还派人去絮舜:“五日京兆究竟怎么样?”意思是我就是只能当五天京兆尹了,也照样收拾你。

第二年春天,朝廷调查冤狱的使者例行巡视时,絮舜家属用车拉着絮舜的尸体,控告张敞滥杀无辜。絮舜确实罪不至死,所以家属一告就赢。但宣帝念张敞往日功劳,没有杀他,将他免为庶人。虽然后来张敞又被起用,但身为政府官员,枉法杀人,成了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污点。

第四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用“纯儒”和“能吏”的用人政策之争。

我们上面提过,汉朝在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越来越多的儒生进入政府当官。尤其到了霍光当政时期,儒生在政府里地位极高。因为汉宣帝是打倒了霍光才获得实权的,所以从心中反感霍光那一套,他不喜欢“纯儒”,而是喜欢“能吏”。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霍光像。霍光掌权时,重用儒生

那什么叫“能吏”呢?什么叫“纯儒”呢?

解释这两个词,我们先从一件事儿说起。宣帝时,西羌谋反,为了预防粮荒,宣帝召集官员们商量对策。张敞提出,可以让罪犯贡献粮食,以此减免罪行。说白了就是以减免罪行为诱饵,让罪犯及其家属为储备粮食做贡献。

张敞这个建议,马上被当时的名儒萧望之驳斥。萧望之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能用利益来诱使民众做出行为,这是违反圣贤之道的,是急功近利的。

根据史书记载,张敞和萧望之争论经历了两个回合,张敞说萧望之“可与守经,不可与权”,意思是萧望之就是一个腐儒。但最后宣帝还是没有采用张敞的方法。

“能吏”就是像张敞这种,表面上学的也是儒家学说,但骨子里却精通法家之道,喜好严苛之治,遇事从权,有手腕,有办法,只要能办事,威逼利诱无所不用。

“纯儒”就是当时萧望之这种,对义利特别敏感和郑重,遇事抱住儒家经典学说,认死理,干活不能脱离儒学教诲。

为妻画眉,张敞因风流韵事名留青史,背后却是能臣不得重用的悲哀

影视作品中萧望之的形象

所以,张敞和萧望之,代表的是当时政府里官员的两种风格。

汉宣帝在位时,喜欢“能吏”。汉宣帝去世后,元帝继位,用人风气再变,“纯儒”官员占据了上风。

这时,张敞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当大官的机会,当时元帝想任张敞为太子太傅,征求萧望之的意见。萧望之说:“ (张敞)材轻非师傅之器。”元帝就不用张敞了。

萧望之这么说,既为自己报了之仇(也许大儒不会如此小气),又打压了以张敞为代表的“能吏”们。而张敞,则失去了最后升迁和封侯的机会,不久就病逝了。

班固在《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中叹息说:“张敞衎衎,履忠进言,缘饰儒雅,刑罚必行,纵赦有度,条教可观,然被轻媠之名。”意思是张敞精明强干,忠心进言,专治儒雅,刑罚必行,放松赦免有限度,条令明白,却受了轻浮惰怠的名声拖累。

可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历史,张敞不得重用,不仅是给媳妇“画眉”这种单一的原因,更是受了当时用人政策的影响。

参考资料:

《汉书·酷吏传》

《汉书·萧望之传》

《后汉书·梁鸿传》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李冗 《独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