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30 09:24:31
阅读:

又到开学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篇古文便是《烛之武退秦师。题目已经交代了是烛之武退了秦师,为什么笔者还要提夷吾呢?其中有玄机,我们慢慢看。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左传》的一篇文章,文章讲秦晋两个大国合围了郑国。理由是郑国在晋文公流亡期间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在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态度左右摇摆,最后还出兵支援过楚国。

显然这两条理由都是郑国对晋国犯下的错误,而和秦国几乎没有关系,这次合围,秦国也就是个友情赞助,所以两家并没有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这时候一个叫佚之狐的人向郑国国君郑伯隆重推荐了烛之武,说他能退秦师。烛之武来了,先矜持一下:说我这岁数了,能干成啥,年轻时还不如别人了。

老人矜持中透着怨气,因为他在郑国一直是一个养马的,没有被重用过。郑伯先道歉后语带威胁说:“没有早早委你以重任,是我错了,不过郑国亡了,对你也没好处吧?”这个老人一定不会因为威胁答应,我猜想他冒险出使秦国更多的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他这一生太需要找一个被肯定的机会,于是他答应了。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烛之武夜里被一根绳子吊着送出城,可见当时情势是多么危急。但这个老者竟然成功走进秦国大营,还和秦国的王——秦穆公对上了话。

老人吧啦吧啦一通说,秦穆公高兴了,直接和郑国结了盟,还留下杞子等人帮助郑国戍守城池,然后挥一挥手,撤兵了。

秦国留人帮助郑国守卫城池就意味着警告晋国不要打了,所以曾经受恩于秦国的晋文公也就撤兵了。

到此为止,我们觉得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一己之力成功保卫了郑国,可是真正触动秦穆公让他撤兵的恐怕在于烛之武在劝说秦穆公时搬出来一个人——晋惠公夷吾。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先说夷吾何许人也?

夷吾和哥哥申生及重耳都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下儿子卓子。

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设计害死太子申生,挑拨使得重耳和夷吾逃离晋国。后来大臣里克杀死了先后继承王位的奚齐和卓子,鞭打死骊姬。迎夷吾回国继承了王位。

再说为什么迎接夷吾?

虽说重耳拒绝了继承王位,但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到此为止在斗争中死了三个,还可以立其他儿子。夷吾对里克说:“如果立我为王将汾阳的城邑封给您。”夷吾先在朝廷内部取得重量级人物配合。

接着夷吾求助邻国秦国,因为秦穆公的妻子是他的姐姐,不过夷吾还是许诺秦国如果护送他回国继承王位,他便把晋国河西之地送给秦国。秦穆公答应了小舅子的请求,夷吾又取得了友国的帮助。

在内外支持下,夷吾登上了王位,就是历史上的晋惠公。晋惠公一登上王位就变脸了:许诺里克的地方不给了,还杀了这位重臣;答应秦国的土地也反悔了,用烛之武的话说就是“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渡过河晚上筑起了防御工事,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人觉得这个晋惠公夷吾不靠谱。

他继位第四年,晋国闹饥荒,向秦国求助,秦国慷慨相助,运往晋国的粮船从雍地到绛地连在一起。第二年,秦国闹饥荒,向晋国求助,“公辞之”,就这三个字,我们想一想这个晋惠公还能不能交往?

不过很多时候小人通常有理,他永远觉得别人对他不够好。这个晋惠公后来竟然还跑去找秦穆公打了一仗,结果被人家俘虏了。还是他的姐姐,也就是秦穆公的老婆求情把他放了,这次答应给的土地被人家掐着脖子要走了,欠下的总要还的。

即使还了,晋惠公夷吾的失信行为估计也给秦穆公留下心理阴影了。接连的失信也使得晋惠公成为历史上不守信的代表,对于晋国来说,这个王失信的代价远没有结束。

晋献公夷吾死后不久,他的哥哥重耳也是在秦国的帮助下登上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的德行远非晋惠公所能比,他也有远见卓识。在《烛之武退秦师》结束时,晋文公在子产请求出兵时说的一段话堪称经典: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借助过别人的力量反过来攻打他,是不仁德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这一番话可以看出来晋文公重耳这个春秋霸主的明智,可是他再英明还是抵不了弟弟夷吾曾经屡屡失信造成的恶果。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烛之武游说秦穆公就抓住了这个梗,晓以利害。他说到了三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指出亡郑利晋而害秦,存郑对秦有利无害;提起了晋惠公当年的失信行为,暗示秦穆公,就算这次出兵晋国许诺了你什么好处,多半也兑现不了;最后说晋国这个国家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一旦在东边灭了郑国,那想扩大西边的领土,还不是得侵害秦国?

我们分析烛之武这一番言辞,三国之间地理位置是显而易见的;最后一条侵害秦国是推断的;只有夷吾曾经失信发生过,并给秦穆公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这一条应该最能打动秦穆公。

英国一位首相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春秋这个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烛之武一番话成功离间了秦晋这对好朋友,友谊的小船翻了,来帮忙攻打郑国的秦穆公转过头保护起了郑国,晋文公无奈只好撤兵,郑国得救了。

这次退秦师的一定是烛之武,可是细思夷吾的失信何尝不是导致秦国撤军的一个原因呢?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我们这个时代,诚信更成为一个人品德的名片。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读书、思悟、明理、践行。读《烛之武退秦师》,在学习烛之武语言艺术的同时,也要接受夷吾的教训,诚信做人!

欢迎关注【好风读诗书也】,我们一起读书!

相关推荐

  • 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烛之武,退秦师的是烛之武还是夷吾?失信的代价有多大?

    美文欣赏
  • 一个养马老汉改变历史的故事——烛之武

    烛之武,1今天讲一个养马老汉改变历史的故事。这个人叫烛之武,生卒年不详,前半生一直是个马倌,称得上低配版弼马温。

    美文欣赏
  • 烛之武何以能凭三寸不烂之舌退秦师解秦晋两强之围?

    烛之武,在春秋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不但涌现出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孕育了一批口悬河汉、舌摇山岳的辩论家与外交家。

    美文欣赏
  • 古代第一大忽悠:烛之武

    烛之武,其实,在古代没有大忽悠一词,不过做大忽悠的事,却不在少数,而且这人还非常有名气。避开关键,淡化主题,故意绕开的敏感之处,大谈其他的利害关系,给你下猛料,使你的思路为之左右。

    美文欣赏
  • 白话教材故事——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必修一语文课本的第一篇古文,咱们先来介绍下故事背景。话说在鲁僖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两位大咖包围了郑国,理由是郑国之前有两件事给大哥晋国得罪了。一是晋文公当年跑路路过郑国,郑国没给面子。

    美文欣赏
  • 烛之武之所以能退秦师,可不是巧舌如簧,而是秦晋霸主之争

    烛之武退秦师,其实想象一下,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的时候,是何等的狼狈,何等的不堪,人家看不起他甚至取笑他不是很正常吗。

    美文欣赏
  • 烛之武妙语退敌

    烛之武,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有个大臣说:“面对两大强国的左右夹攻,我国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说服秦国退兵,敌手只剩下晋国,那么我国才能脱险”。

    美文欣赏
  • 为什么说“烛之武退秦师”是郑国化解危机的最好选择?

    烛之武退秦师,事情发生的起因,就是——晋国借口与郑国有嫌隙,约同秦国联合出兵郑国。那么,晋国为何要围郑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年公子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文公未加以礼遇,因此重耳怀恨在心,待他回国继位之后,便伺机报仇;二是晋国认为郑国有背弃盟约、站队楚国之嫌,因此出兵讨伐。

    美文欣赏
  • 从烛之武退秦师看攻心战略

    烛之武,说起"攻心"。这其实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最佳方法,也一种易于奏效的谋略。《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所述的"老烛武缒城说秦"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非常了解,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攻心"的例证,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学生的一篇课文,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古人的战略和智慧。

    美文欣赏
  • 《左传》写烛之武凭借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既理性又有感情色彩

    烛之武,纵横而自得”,都是从记事角度对它的高度评价,但任何一部伟大的著作,它的成就往往都是多方面的。大夫叔詹认为重耳是俊才,有德行,又有贤人辅佐,必将成为晋国受命之人,因而力谏文公对他厚加礼遇,但郑文公却没有听从。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