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节……物至此时,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故“清明”有冰雪消融,
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
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
——《岁时百问》
这一节气,
我们中国人称为清明。
清明节的来历
文字 | 选自《中国老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诵读 | 邹佩鑫,一个相信童话的小学语文老师。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实现了从冬到春的转变。中国内地的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沙尘天气居多。江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几乎是诗人实指其气候特色,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桐花开始开放,这里的桐花指的是泡桐。泡桐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花大型,紫、白两色,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鴽,是指鹌鹑类的小鸟。根据《夏小正经文校释》的记载,鴽这种候鸟,春天来于农田间活动,而田鼠这时却因为天气渐热躲到地底下去了,加上鴽这种小鸟的花纹和田鼠确实很像,人们便以为鴽是由田鼠变成的。虹在这个时节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更有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美丽的彩虹才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七十二候歌中亦说:虹桥始见雨初晴。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清明踏青的习俗,考证源自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诗圣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流传。张先有“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撷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景象。
清明节之前是三月三,称为“上巳节”,孔子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对上巳节的真实写照。三月三还是中国的“女儿节”,杜甫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国的女儿节传到日本后,变成了小女孩的节气,完全变了原来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国的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折柳以示离别之不舍,“柳”与“留”同音,表示挽留。汉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做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一步一留。
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申赋渔在《清明》一文中写道:“谁会想到,柳条又是提醒人鬼殊途的神符呢?”
(部分文字摘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节气诵读系列
谷雨 |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立夏 |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小满 |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芒种 |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 |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小暑 |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大暑 | 山谷舞流萤,南塘赏莲花
立秋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白露 |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秋分 | 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寒露 |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霜降 |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立冬 |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小雪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雪 |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冬至 |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小寒 |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大寒 | 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立春 |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雨水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春分 |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待续·
编辑:凡闻
- 上一篇:祝允明64岁草书《歌风台等诗卷》
- 下一篇:竹林七贤为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