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主父偃开始时很穷,想借钱买个馒头充饥都没人借给他,可怜世态炎凉,自身的困顿使他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仇恨,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然后狠狠报复那些羞辱过他的人。他先是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这些事情无不增加了他的仇恨。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万般无奈孤注一掷的来到长安。接上书汉武帝刘彻,没想当天就被召见,汉武帝很是喜欢他,与是他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有了权势以后,他便破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都被他想方设法的加以各种罪名,不是收监,就是处以极刑。哪怕只是曾经过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绝不放过,不惜治人于死地,复仇的花名册上,一个个名字被逐渐划掉。
还记得他曾经北游的那些国家吗?没错,这些原来冷落过、排挤过他的藩国当然也在报复之列,他处心积虑的要把一腔仇恨都发泄到这些国家的国王身上。
汉武帝还有个哥哥,叫刘定国,是燕国的国王,这家伙无恶不做,臭名昭著,先是把他父亲的小妾霸占了,生了个儿子,接着又毫无廉耻的把弟弟的媳妇抢来占为已有,什么败坏道德的罪恶行径他全能做的出来。
主父偃正在发愁,这个燕国要怎样报复呢?说来也巧,就在这时候,有人向朝廷告发了燕王的丑行。主父偃一看,时机已到,遂主动向武帝请缨,获准受理此案。主父偃假公济私,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更是一把火一锅油的往上浇,给燕王安排了若干个子虚乌有的罪行。燕王也倒是知趣,自知百口莫辩,一根绳了结了性命。
汉武帝有个远房侄子刘次昌,是齐国国王。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不料齐王一百个不同意,老脸都丢尽了,为此,主父偃一直怀恨在心。
这天,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言:齐国特产丰饶,人口又多,商业很发达,民也比较富有,这样的大国实在是太有实力了,陛下是不是应该把齐国交由爱子接管,这样您才可以放心啊!汉武帝一听,果然也有别人和我的想法一样,于是任命主父偃当了齐国的丞相,去监视齐王的一举一动。
谁也没想到,主父偃一到任,就捏造出各种罪名,对齐王严刑逼供,肆意陷害,齐王也是一个没顶住,自杀死了。
下一个报复目标就是赵王了。可是赵王刘彭袒对主父偃可谓是早就看透了,坐在这等着他来,还不如主动出击!于是赵王抢先上书汉武帝,揭发主父偃贪财、受贿、胁迫齐王等等罪名。
汉武帝本是挺喜欢这个主父偃,可没想到赵王把这些罪状做的这么实,还有一个主父偃的政敌公孙弘也是百般谗言,说他胁迫齐王,离间陛下的骨肉,这等大逆不道非杀不可。无耐,这时候整个朝廷竟一个为主父偃说好话的都没有,可以想像主父偃平时多么不招待见。
汉武帝听罢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把主父偃给杀了,并且还诛了他的九族。
主父偃有这个下场,其实是很多人都早有所料。当年有人对他说:你呀,做人不能太霸道了,要给人留点余地是不,你这样做事,实在是太过分了,我真是为你担心啊!主父偃却不以为然,振振有词的说:大丈夫生不能五鼎而食,死难免五鼎而烹,我为了求官,奔波四十余年,受尽屈辱,今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大权在手,怎能不尽情享用呢?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私心,当我贫穷的时候,连父母、兄弟、朋友都不肯认我,我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说法呢?
横流的欲望和自私自利,是人很难克服的缺点,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摆脱这个局限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区别只在罪大罪小。世间的一切黑暗与罪恶,说到底,还是源于人自身的缺陷。这就要求人们能正视自己,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修养,摒弃恶念,从根本上战胜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