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知遇之恩
韩信者,淮阴人也。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整天落魄潦倒,为了混口饭吃受尽侮辱。其辱一:为亭长做事,给口饭吃,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亭长的老婆是妇人之见,小气,将他赶走。其辱二:一个屠夫看不惯他整日仗剑而走,却连吃饭都解决不了,就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但是韩信呢,也有自知之明,觉得此时不是争强好勇的时候,觉得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其辱三:当他参与起义军的时候,他选择了项羽,当时的英雄豪杰。但是这个豪杰刚愎自用,不可一世,非但不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充当一名执戟卫士(PS:相当于最底层的士兵)。而且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还经常羞辱韩信是黄口小儿、不懂战事。
等他千里迢迢投奔刘邦之后,一切的屈辱都被洗刷掉了。刘邦了解其军事才能之后,自己先斋戒三日,而后筑坛拜将,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对于韩信来说,这是何等的荣誉,他可以哭着对九泉之下的父母说:“儿子没有辜负了你们的期望,终于光宗耀祖,并且当上了统帅三军的大将军。”要知道当时刘邦身边有很多战功赫赫的老臣,他们都没能当上大将军,却由一个新人当了大将军,这是对新人的信任与厚爱啊!韩信当然感激涕零,誓死效忠,这在后来也完全验证了。
善兵,而短权谋
自从当了大将军之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关中地区。随后,又平定了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要知道刘邦当时也是汉王,相当于和汉王平起平坐,称兄道弟。此时韩信对刘邦的感激之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谋士蒯通就比较聪明,看懂了未来的路,就劝他说:“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此时的韩信哪里会听,满是感激之情,满是灭楚之心。后来就是四面楚歌,项王自刎,汉王称帝,韩信为楚王。
看不懂刘邦的心思,韩信的军事才能令刘邦极度不安,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韩信那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吕后和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
儒家愚忠所致
秦朝时期,虽然有焚书坑儒的骇人之举,但是儒家思想对读书人影响已经非常深刻。韩信正是读书人,他刻苦读书,又深谙兵法,满脑子都是孝悌之义,愚忠之情。汉初三大名将的另外两人英布和彭越,他们的出身并不好,都是一件莽夫,又都是叛项羽投刘邦之辈。当刘邦眼里容不下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造反来对抗刘邦。而韩信绝不是这样的人,即使在被贬为淮阴侯之后,他对刘邦的效忠之心从未变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码字不易,请动动手指点个赞,谢谢!
- 上一篇:司马相如:凤求凰。卓文君:诀别诗
- 下一篇:诗词|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