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25 22:05:28
阅读:

一、诸位王爷消极怠工,韦粲力保柳仲礼为大都督

南梁太清二年八月初十,即公元548年,枭雄侯景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此次叛乱,原本旦夕可被扑灭,但是却愈演愈烈,最后变得愈发不可收拾。侯景之乱,撕下了南梁武帝萧衍最后的遮羞布:原来强大的南梁,竟然如此乱象丛生,不堪一击。

梁武帝先错用儿子邵陵王萧纶为帅,导致侯景率军顺利逃离寿阳,甩开南梁大军。后又错信早就心怀不轨、暗通侯景妄图自立的侄子萧正德,导致萧正德监守自盗,放侯景大军渡过采石矶,进围都城建康。若非名将羊侃苦苦支撑,建康早就陷落了。而邵陵王萧纶虽将大军,但是并无军事才能,在建康城外被侯景打的大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老将羊侃在这个节骨眼上病死了。邵陵王虽然战败,但还是给侯景惊出了一身冷汗。侯景知道,援军会越来越多,于是加紧工程,甚至掘开了玄武湖,引湖水灌皇宫所在地台城。人心浮动的建康,看似被攻陷已成定局。这时候,希望来了。这个希望就是韦粲和柳仲礼。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韦粲

韦粲,字长倩,是梁初名将车骑将军韦叡的孙子,北徐州刺史韦放之子。不同于他那个被侯景耍的团团转的叔父韦黯,韦粲颇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好学仗气。我国南朝时期的特色是宗亲藩王镇各地。当时南梁的勤王诏书下达到各个藩镇,实力最强的梁武帝第七子,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的湘东王萧绎只派了儿子萧方率军万人东进救援,而且行军缓慢,他怀的什么心思,恐怕路人皆知。而湘东王萧绎传檄给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梁武帝之孙)、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梁武帝之孙)、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梁武帝之孙)、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让他们派遣军队进京援救。结果这些王爷也各个消极怠工。唯独韦粲,本来任衡州刺史,在被召回朝廷的路上,听说侯景叛乱,于是在庐陵挑选了五千士兵,星夜赶往建康。

当韦粲到达豫章郡的时候(今南昌),听说侯景已经过江了,就找豫章内史刘孝仪商议。刘孝仪觉得没有朝廷的诏书,不应该轻易调动军队。韦粲听后勃然大怒,怒斥刘孝仪道:“叛军都包围皇宫了,水上、路上都已断绝,我们怎么可能还收到消息!朝廷不发消息,我们就在这坐以待毙?”刘孝仪指不上,但是好在梁武帝之孙、江州刺史萧大心比较有良心。他主动邀请韦粲,并且将自己两千多人马派给韦粲。这时,韦粲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率领一万多步骑强军到达。就这样,在韦粲的坚持和协调下,援军初具规模。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大都督柳仲礼

到了太清二年的最后一天,十二月三十日,宣猛将军李孝钦、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南陵太守陈文彻、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等人也率军赶到。韦粲为人大气,整个援军都是他串联协调的,但他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表弟柳仲礼,于是推举柳仲礼为这支军队的统帅。侯景之乱刚开始时,邵陵王萧纶是统帅,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封山侯萧正表(皇侄)为北道都督,柳仲礼被任命为西道都督,裴之高为东道都督。这一帅四都督是平侯景之乱的最初的班底。此时裴之高耻于居柳仲礼之下,联军统帅讨论多日而无结果。关键时刻,又是韦粲高声对众人说:“我推举柳司州,是因为他军事能力强,带的人马最为精锐。如果论年龄、资历,他都不如我。但是,推举他为大都督,是为了国家考虑。现在大家应该精诚团结,裴公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怎么可以为私人感情破坏国家大事!”说罢,韦粲又亲赴裴之高军营劝说,裴之高当面向韦粲赔罪。就这样,柳仲礼成了这支援军的大都督。随后,宣城内史杨白华派遣他的儿子杨雄率军到达。援军集结完毕,总计十万人,同侯景叛军相比,形成了绝对优势。

二、柳仲礼大战侯景:青塘大战

韦粲集结的这支大军,让侯景异常恐慌。侯景知道裴之高、柳仲礼都是名将,不可怠慢,于是侯景将之前抓到的裴之高的儿子、弟弟、侄子立于阵前,威逼裴之高投降。裴之高不为所动,甚至命令士兵射自己的儿子,表示拼杀的决心。坐镇荆州江陵的湘东王萧绎听说韦粲大军集结,于是也亲率三万荆州军开拔,紧随其子萧方的前锋,浩浩荡荡朝建康而来。而南道都督鄱阳王萧范在日夜围攻只有少量侯景军留守的老巢寿阳。虽然南梁的皇族们表现很差,但胜利的天平却在逐渐朝南梁倾斜。

柳仲礼,是散骑常侍、太子詹事、云杜侯柳津之子。建康保卫战刚开始时,城内唯有柳津和羊侃可以为帅。柳津年老多病,故没有当建康城防统帅。柳仲礼常年镇守边疆,曾经击败过西魏元帅贺拔胜,所以在南朝素有威名,担任司州刺史。柳仲礼虽只率万余人,但其所部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韦粲力荐柳仲礼为统帅的原因。柳仲礼连夜布置对侯景军的作战,命韦粲驻扎在建康郊外的青塘。

青塘是通往建康的必经之路,因此柳仲礼让韦粲驻守。梁太清三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江左大雾,韦粲军队迷失方向,等到了青塘后已经是半夜。军队刚到营地,正在扎栅栏围军营。侯景远远望到韦粲的军队军容不整,都在建设营地,于是果断下令出击。韦粲不敌侯景,最后和儿子、三个亲弟弟还有一个堂弟一起战死了。这位在危急时刻差一点力挽狂澜的南梁忠臣,就这样死在了他想守护的建康城郊外。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青塘大战

当时柳仲礼的军队也在开拔途中,柳仲礼正在休息吃饭。听说表兄韦粲遭到攻击,柳仲礼扔下筷子、穿上盔甲,只带了贴身护卫百余骑兵就赶去救援。柳仲礼突然杀到,虽只有百人,却勇不可挡,将叛军杀得大败,斩首数百,淹死在河里的上千。柳仲礼是员勇将,武力超群,挥槊直刺侯景,眼看枭雄侯景就要战死青塘,结果侯景麾下将领支伯仁从后面突然杀出,挥刀砍中了柳仲礼的肩膀。柳仲礼骑的马陷入泥淖中,侯景军向柳仲礼杀来,柳仲礼以为自己要死了,幸好他的骑兵赶到,才救了柳仲礼一命。

青塘一战之前,柳仲礼和侯景都没见过面。而这一战之后,二位都险些丧命于此。此战,联军损失了最正直、最能统合诸军的韦粲。然而,青塘一战,改变的还远不止这些。

三、性情大变的柳仲礼:叛军围城,十万援军看热闹

青塘大战后,援军没有被削弱,反而增强了。邵陵王萧纶率领自己仅存的几千士兵,会同东扬州刺史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赶来。本应为统帅的邵陵王,此时却只得屈居大都督柳仲礼之下。正月初八,强援到来,湘东王萧绎的嫡长子萧方及麾下大将王僧辩率万余荆州军到来。由于湘东王亲率的三万大军还没有到,于是萧方的荆州军也归属柳仲礼统一指挥。

到了正月十三日,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又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建康城下。为了向城内传递消息,南道都督鄱阳王萧范的嫡长子萧嗣派自己的侍从李朗假装叛变,骗过了侯景军,将援军的消息带入城中。建康城中的守军知道援军多达十多万人,士气大振。以为平定侯景,只在朝夕。

然而,青塘一战那一刀,砍掉了柳仲礼的傲气和勇气。

这一战后,柳仲礼性情大变,不再言战。他变得神色傲慢,经常怠慢侮辱诸位将领。邵陵王萧纶每日以部将进见主帅的礼节来到他的营帐内,柳仲礼居然躲着不见。因此,邵陵王萧纶以及临城公萧大连都对柳仲礼有意见。尤其是萧大连,从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被围在建康的太子萧纲之子(其子中间均为“大”字),救父心切。而援军是临时拼凑的,尤其是军队中的藩王宗亲们也是矛盾重重。临城公萧大连就跟自己的堂兄弟、邵陵王萧纶之子永安侯萧确关系很差。这就导致大都督柳仲礼毫无战斗欲望后,已经等同失去主帅的援军又因各种原因互不配合,形同一盘散沙。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枭雄侯景

侯景很忌惮柳仲礼,不再偷袭援军。而柳仲礼也不愿出战,联军驻扎在秦淮河以南,叛军驻扎在北岸,双方井水不犯河水。援军众将纷纷向柳仲礼请战,但是柳仲礼一概不管,每日只知饮酒作乐。于是鄱阳王的嫡长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联合起来,率领部队向北渡过秦淮河,主动攻击侯景军。联军初战告捷,侯景军后撤。但是由于没有统帅,结果李迁仕、樊文皎甩下联军,贪功冒进,单独率五千精兵继续追击。结果遭到侯景军埋伏,全军覆没,樊文皎战死,李迁仕仅以身免。

而援军的素质也很堪忧。建康的老百姓本来看到援军杀来,喜极而泣。结果联军刚渡过秦淮河,还未与叛军交战,就先抢了一波老百姓。老百姓失望至极。原本侯景手下的不少军队,看到南梁援军十多万人,已经被吓的准备投降。结果联军这次战败后,叛军认为南梁不堪一击,更坚定了跟随侯景造反的决心。从此之后,以柳仲礼为首的援军全部龟缩在秦淮河南岸,再无主动出击。

于是,战争史上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叛军围攻都城建康,十多万援军在旁边看热闹,就是不救援。

四、千古疑云:柳仲礼为何性情大变?

骁勇的柳仲礼,为何突然变成如此模样?真是被侯景打怕了?青塘一战,柳仲礼虽然身受重伤,但对于一个将军而言,挂彩是常事。更何况,他是个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击败过北朝名将贺拔胜,又怎么会真怕了侯景?那么,柳仲礼想谋求自立?但是他只是个司州刺史,虽名为军队统帅,但是联军实际上是由各个南梁藩王麾下部队组成的,派系林立,柳仲礼能直接调动的就是自己的万余人。因此,他不具备这个实力。

所以,个人认为,柳仲礼性情大变的主要原因是:心凉了。他不想再为南梁拼命了。他想拥兵自重,观望自保,在乱世中保自己一命。

促使他有这种想法的直接原因就是他的堂兄韦粲之死。韦粲为国尽忠,又得到了什么呢?梁武帝只追赠了一个护军将军。梁武帝的宠臣朱异,侯景点名要杀的那个奸臣,死后还被追赠为宰相。韦粲深陷叛军重围,身为联军统帅大都督的柳仲礼亲率军队去救援,而其他联军却视而不见。再看看身边南梁藩王宗亲们,互相拆桥的行为。算了,这样的朝廷不值得尽忠。这就是柳仲礼真实的想法。所以他日夜喝酒逃避,消极避战。

柳仲礼对南梁失望,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来看看自柳仲礼日益消沉后,南梁朝廷的神操作:

自鄱阳王的嫡长子萧嗣的进攻失败后,侯景和建康守军都已精疲力尽,无法再打下去。建康城中不缺粮食,却缺少柴火、盐。而侯景的叛军则缺粮。建康东城有粮食,但是被城外的援军截断了。于是,侯景的首席谋臣王伟提出,假意与梁武帝讲和,抓紧抢运东城的粮食。侯景派出使者后,梁武帝倒是很有骨气,说与侯景讲和宁愿去死。可是太子萧纲不愿再打下去了,力促讲和。侯景要求派太子萧纲的嫡长子、宣城王萧大器为人质,武帝和太子不同意,但是派了太子的次子,石城公萧大款代为谈判。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梁武帝萧衍

侯景很嚣张,要求得到江南南豫、西豫、合州、光州四个州的地盘,这样才肯撤军而去。梁武帝一一答应,并和侯景签订了合约。但是侯景迟迟不肯退兵。转眼间来到了二月,建康周围又出现了一支援军:梁武帝的孙子、前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以及西昌侯的嫡长子萧彧集合了三万人马来到建康北面的马卯洲。侯景害怕这支军队,请求太子萧纲命令这支军队转移到长江南岸的江潭苑。为了讨好侯景,让其早日撤军,太子立刻就奏请梁武帝,发出了诏书。

到了二月二十四日,侯景又说:“邵陵王萧纶的儿子永安侯萧确经常在我的营地外骂我,说迟订立盟约是我和朝廷的事,他不管,终有一天他要打败我。所以请朝廷不要让他再领兵,让他回到建康城。”于是,梁武帝不顾自己的孙子萧确的反对,强令他进城。不愿进入囚笼的萧确请求自己的父亲邵陵王萧纶,萧纶却说:“圣旨难违,否则我只能杀了你提着你的头进入建康城。”面对自己痴傻般的祖父和父亲,萧确丢下军队,含着泪进入了建康城。梁武帝萧纶和太子萧纲,把援军中仅有的几个主战派,都用一纸诏书束缚住了。这种行为,和几百年后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如出一辙。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永安侯萧确

想救驾的救不成,不想救得就更不会主动进攻侯景了。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率领的三万荆州精锐,缓缓进军,驻扎在郢州(今湖北武昌)。武帝之孙、河东王萧誉驻扎在青草湖,桂阳王萧蚛的部队驻扎在西峡口。三人都借口等待援兵,也都迟迟不肯向建康推进。南梁援军已然接近二十万了,却各自心怀鬼胎,谁也不愿意去解救梁武帝,反而盼着梁武帝死后自己可以继承皇位。湘东王的中记室参军萧贲(南齐宗室后代,非南梁宗室)是位耿直的人。他看出了湘东王的心思,借着和萧绎玩双六的机会(一种赌博游戏),吃了子却不拿下,对萧绎说:“殿下您全然没有下的意思。”一语道破湘东王的心思。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藩王,柳仲礼为何要拼命呢?明哲保身,也许是他目前唯一的想法。

五、台城成破,“始于朱异,成于仲礼

湘东王听说梁武帝和侯景议和了,于是要率主力军撤退回到了荆州。参军萧贲说侯景是假意议和,劝湘东王不要退军。湘东王哪里不知道侯景的伎俩呢?只不过他想借侯景之手除掉自己的父亲和大哥罢了。于是,他找个借口就杀了萧贲。侯景借着停战的时机,肆无忌惮的抢运军粮,并且看到精锐的荆州军撤退了,再次有了底气。他公然撕毁合议,加紧率军围攻台城。

在建康城中的老臣柳津登上城头对城下的儿子柳仲礼喊话:“你的皇帝和父亲正在受难,你却不全力救援,你让后世怎么评价你?”然而,柳仲礼无动于衷,依旧饮酒作乐,甚是将歌妓带入军营之中。柳津无奈对梁武帝说:“陛下有邵陵王这样的儿子,臣有柳仲礼这样的儿子,不忠不孝,叛贼怎么可能被平定呢?”

三月初三,援军中的主战派再次无视柳仲礼,由南康王萧会理统领,会同羊鸦仁、赵伯超等人的军队,约定晚间渡江进攻侯景。这是南梁援军最后一次努力试图击败侯景军。结果侯景早就发现了梁军的行动,将后者打的大败,赵伯超临阵逃跑,南康王的军队死伤五千人,援军中最后一个致力于救援建康的王爷被打残。到了十二日,侯景叛军终于攻破了台城。当初豪言打败侯景、却被梁武帝召回建康的永安侯萧确奋力一搏,也没有打退叛军,无奈向梁武帝汇报。梁武帝无奈的说了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随后他嘱咐萧确杀出城去,告诉他的父亲邵陵王萧纶,不用记挂他和太子,要奋勇杀敌。

控制了梁武帝和梁朝中枢的侯景,假传梁武帝的命令,让城外的十多万援军解散。邵陵王萧纶对大都督柳仲礼说:“今天该下什么什么命令,全听您的。”可是柳仲礼还是一言不发。裴之高以及湘东王部将王僧辩说:“将军您拥兵百万,如今应该全力一战啊!”柳仲礼还是一言不发。于是众人无奈,纷纷散去。南兖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湘东王嫡长子萧方、鄱阳王嫡长子萧嗣、北兖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人都返回本来镇守的州郡,邵陵王萧纶由于人马早就打没了,只能奔向会稽谋求苟延残喘。湘东王部将王琳本来带了二十万石军粮支援,听说台城陷落,就将米投入江中,率军退回了荆州。

性情大变的将军,千古疑云柳仲礼:从拼死奋战到坐看京师失陷

建康台城城破

之后,柳仲礼率领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代表援军向侯景投降。柳仲礼进城后,去拜见梁武帝,梁武帝沉默不语。随后柳仲礼去见他的父亲柳津,柳津痛哭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何必屈尊来见我!”侯景留下柳仲礼的弟弟柳敬礼和将军羊鸦仁为人质,让柳仲礼回到自己的司州,王僧辩返回荆州。

仲礼及弟敬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并开营降贼。时城虽沦陷,援军甚众,军士咸欲尽力,及闻降,莫不叹愤。论者以为梁祸始于朱异,成于仲礼。

南史 列传第二十八

柳仲礼,因为在侯景之乱中一系列的不作为,被史书评价为“始于朱异,成于仲礼”。意思是,侯景之乱,是由侯景诛杀朱异开始,而最终酿成祸患是由于柳仲礼。这句话基本上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柳仲礼身上。但是,这明显是史书为南梁皇室背锅的说辞。柳仲礼虽然是援军统帅、大都督,但是援军派系复杂、矛盾重重,南梁皇族之间的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朝廷大失人心,才是救援建康失败的根本原因。

所以,柳仲礼选择拥兵自重、明哲保身。侯景破建康后,梁武帝忧郁而死,而南梁的皇族们以湘东王萧绎为代表,不着急讨伐侯景,反而展开内战。柳仲礼一直坐观成败,始终不发兵参与诸王的斗争。但是天不遂人愿,西魏丞相宇文泰敏锐的抓住战机,趁着南梁诸王火并,派大将军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进攻南梁。柳仲礼被迫在自己防区与杨忠大战,被打的大败,于是柳仲礼投降了西魏。宇文泰善待了柳仲礼,一代将军柳仲礼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最终,在乱世中获得了善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