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登基,权臣越国公杨素在长安大宴宾客,各地名士都前来拜见,其中有一个15岁的少年也来凑热闹。杨素见其还是个毛头小子,随手一指,让下人带他去大厅坐着。少年一看杨素没把自己当回事,大声说道:“我听说当年周公重视人才,有才能的宾客前来拜见时,周公把含在嘴里的饭菜吐出来,把头发挽起来招待。您如今用这种倨傲的态度来接待四方宾客,怕是将来高官难做,富贵不保啊!”杨素一听,这小子出言不凡啊。问起旁人,才知道这是侍御史王度的弟弟,名叫王绩,于是引为上座。
王绩,绛州龙门人,天资聪颖,8岁便能够每天读十页《春秋左氏》,少年时便十分博学,精通阴阳历数,声名远扬。15岁的王绩游历京城,听说朝廷重臣宴请宾客,于是也去凑热闹。席间,杨素无论问他文章,还是时事,王绩均对答如流,技惊四座,众人称之为“神仙童子”。王绩对这一称号丝毫不感兴趣,只顾品尝美酒。早年王绩的三哥王通曾给隋文帝上书十二策,杨素说:“虽然你哥哥的政策没有被采纳,但的确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啊。”王绩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口应道,“知道是良策却不采纳,是谁的过错呢?”说罢起身离去,留下杨素和众宾客一脸尴尬。
二
大业年间,隋炀帝为了广纳贤才,创立了科举制。或许是神仙童子的称号传到了朝廷,某天,24岁的王绩正在家中与友人喝酒,突然收到一封邀请函,原来是有人荐举他为孝廉高第,被安排了一个秘书省正字的职位,也就是国家图书馆的编辑。此时的王绩,虽然好酒,但也没有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程度,既然朝廷召唤,那就去罢。于是跟友人告别,留下一首《被举应徵别乡中故人》,便赴京上任了。
被举应徵别乡中故人
王绩
皇明照区域,帝思属风云。
烧山出隐士,治道送徵君。
自惟蓬艾影,叨名兰桂芬。
使君留白璧,天子降玄纁。
山鷄终失望,野鹿暂辞羣。
川气含丹日,乡烟间白云。
停骖无以赠,握管遂成文。
王绩应该是怀着“朝廷终于需要我了,一定要大干一番”的心情去的;然而,事实是图书馆编辑也就是个普通的公务员,虽在朝廷,但官小职微。王绩一看无法施展拳脚,便借口生病了,想要辞了工作回去继续喝酒。朝廷一盘算,如果神仙童子都走了,那别的人才岂不是都不愿意来工作了,于是让他去扬州六合县当县丞。
到了六合县,王绩将官印往县门一挂,留诗一首,趁着夜色走了。
解六合丞还
王绩
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
彭泽有田唯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
但愿朝朝长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
当官无趣,约束太多,还是回去喝酒吧。
三
公元618年,天下大乱,隋炀帝被人刺杀。李渊在长安称帝,窦建德在河北长寿称帝,天下名士纷纷站队。王绩的朋友凌敬,时任窦建德的中书侍朗,知道王绩精通阴阳历数,也就是会算命。便苦求王绩给他占一卜。王绩说:“关中福地也。”凌敬听罢,连夜辞官投奔了长安。三年后,窦建德兵败,被斩首于长安。王绩这年来到长安,偶遇凌敬,凌敬说,“当时之言,何期神验也”。
王绩又是被朝廷请来的,只不过,上次是隋朝,这次是唐朝。李渊刚刚建立唐朝,需要用人,王绩在前朝当过六合县丞,于是被安排到门下省待诏。
王绩的七弟王静时任千牛卫,问他:“现在的工作感觉怎么样啊?”王绩说:“工资又低,又没有升职机会,没什么意思。不过每天免费给三升酒喝,暂时勉强待在这里吧。”
管理待诏官员的江国公陈叔达,是王绩的旧交,听说这件事后,心想,看来三升好酒怕是留不住这家伙啊。于是专门拨给王绩每天一斗酒。由此王绩得了个“斗酒学士”的称号。
王绩在门下省一待就是八年,由于二哥王凝不小心得罪了朝廷重臣,牵连到他,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批示:“王氏兄弟抑而不用”。最终,日供斗酒也没能留下王绩,不惑之年的他又托病辞官回乡了。
四
贞观中期,在家闲了几年的王绩听说太乐府的焦革家擅长酿好酒,便又去应聘太乐丞的岗位,愣是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吏部把他这个音乐门外汉调去管乐器了。然而好景不长,在太乐丞的岗位上干了不到一年,焦革和他老婆相继去世了,王绩长叹:“难道是苍天不让我喝好酒吗!”于是挂印辞官,回到东皋种田,自称东皋子。
提到“东皋”,自然让人想到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满腹才华的王绩,经历了隋末唐初的乱世,两次踏进皇家公司的大门,却最终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次,他真的放弃了。那个“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王绩消失了;而与此同时,魏晋时期陶渊明们的田园风,在沉寂了两百年后,在他身上复苏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是东皋子最惬意的生活,也是最无奈的生活。
既然喝不到别人酿的好酒,那就自己酿吧。东皋子开始潜心研究焦革家的独门绝技,又从古书中学习酒方酿法,历经数年,终成一绝,并且写成了《酒经》、《酒谱》两本书,可惜后来失传了,否则如今的国酒可能就不是茅台了。
五
田园、酒,是东皋子余生的全部,相传其“饮至五斗不乱”,人称五斗先生。他在田园里回顾自己的一生,模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下《五斗先生传》,又仿照刘伶的《酒德颂》写下《醉乡记》,在酒中忘记一切。
醉 后
王绩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酒不醉人人自醉,但凡有人以酒相邀,五斗先生“无贵贱辄往”;但凡与酒无关,谁也请不动。刺史崔喜想请他到府中一叙,他直言“一个刺史怎么能使唤我这样的世外高人”;想必,“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也是深受其影响。然而,岂止是李白,有人说,王绩的一杯酒,端起了后世唐诗的盛宴。
公元644年,54岁的王绩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最后一次效仿他的偶像陶渊明写《自祭文》,为自己写了一篇《自撰墓志铭》,随后,便一醉不醒。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
“有道于己,无功于时”,应是王绩对自己最准确的评价,也是最遗憾的自嘲。从神仙童子到五斗先生,王绩以一场酒宴开启三仕三隐的跌宕人生,最终在酒中找到自我,归于沉寂。
酒醉了,人醒了。谁的人生不是一场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