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
陈列
中世纪绘本上的《约拿与鲸鱼》的故事,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欧洲人也不知道鲸鱼长啥样。
1
在《旧约·约拿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先知约拿的时代,亚述人的尼尼微城相当繁荣,就连尼尼微这个词都意为“上帝面前最伟大的城市”。不过呢、犹太人在那里过得并不好,被亚述人残暴地对待,上帝派遣约拿到尼尼微去规劝亚述人,要善待上帝的选民,但是约拿临阵脱逃,想逃到西班牙的他施城去。约拿不听上帝的话,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约拿的船施加了暴风雨,让约拿沉入海里,被鲸鱼吞进腹中,约拿只有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在鲸腹中呆了三天三夜之后,上帝原谅了他,让鲸鱼把他吐到岸边,学乖了约拿立刻前往尼尼微传道。
古代斯里兰卡的摩竭旗,就算生活在海岛上,他们也把摩竭当成海里面的大象。
2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有,《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一个,在阿富汗的东南部,过去有个国家,叫做诃达罗支国,这个国家中有个大商人不信奉佛法,在一次出海经商的时候,报应来了,他的船队在海上迷失了整整三年,在临死的时候,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座大山,其他人都以为得救了,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一条摩竭鱼。
也一种说法将摩竭当成鳄鱼,这是骑着鳄鱼的伐楼拿。
3
摩竭鱼,又叫摩伽罗,是古代印度人对鲸鱼的称呼。那时印度还在吠陀时期,他们认为有一位神灵掌管了天空、雨水和天空界的海洋,统领阴间诸神和一切法规,这位神灵叫做伐楼拿,而巨大无匹的鲸鱼·摩竭就是伐楼拿的坐骑。
鳖和鲸鱼也差得太远了吧
4
因为古代真实见到过摩竭的人不多,于是摩竭的模样就渐渐脱离了真实,佛教经书中记载,摩竭是一种“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鳖,有“鱼中王”之说。它的“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可“吞陷一切”,“能避一切恶毒”。这时摩竭的样子开始走形,从鲸鱼变成了巨鳖。
5
隋唐时期,鳖鱼被误传成鳌鱼,鳌这种传说生物,在后世常常被视为龙首龟身,不过这个时候它真正的龙首鱼身,其实到现在有些地方也将鳌保持在龙首鱼身的模样,摩竭第一次具有了龙的形象。而龙首鱼身在唐代非常流行,当时人称之为“鱼龙变”,还专门演变了本地传说,也就是“鲤鱼跳龙门”。
大明宫的鸱尾,造型相当朴素。
屋脊上各式各样的鸱吻
6
中国古代流行木造建筑,摩竭是水中神兽,为了保护建筑,古人将摩竭和传统建筑中的装饰“鸱尾”进行了融合,形成了鸱吻,或者叫做螭吻,后来的好事者,给龙编造了九个儿子,鸱吻就是其中之一,当然,鸱吻装饰在木造建筑的正脊上,也是用来镇压火灾。
藏传佛教中的摩竭造型,这里是龙首象鼻狮身鱼尾。
在藏传佛教建筑上做飞檐的摩竭,长上象牙之后完全是另一种传说生物了.
7
同时佛经里讲摩竭很大啊,《洛阳伽蓝记》里专门提过:“恒河西岸有如来作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很大的动物有什么,当然是大象啊,于是摩竭在西藏、尼泊尔一带就长上象鼻子和象牙,变成了俗称的“象鼻龙”,藏传佛教的建筑上也需要装饰,于是象鼻龙就成了藏传佛教建筑上的飞檐,清代建筑故宫的时候,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也把故宫的飞檐装饰成摩竭。
日本名古城上的金鯱
8
中国不是摩竭的传说的终点站,还有日本。传说在日本有一种虎头鱼身、尾鳍朝天、背上有多重尖刺的海怪,它叫做鯱。和中国的螭吻一样,它也是被作为木造建筑的守护神被置于屋脊两端,传说中它在发生火灾时会喷水救火。日本的大名、武将喜欢在自己的头盔上玩花样,所以也有所谓的鯱形头盔流传于世。虽然鯱只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但是日本人喜欢找对应,于是虎鲸在日本就被称为了鯱。
日本逗比大名的铁地鯱形头盔
9
从地中海流传到印度,再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最后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摩竭的形象从最初的鲸鱼变成了巨鳖、巨鳌、龙头鱼、虎头鱼、象鼻龙,最后更是绕了一圈回来,变成了虎鲸,这种变化可以说是极具戏剧性,也说明了古亚洲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隔绝,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神话传说,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古代故事,去印度找找、去波斯找找、甚至去地中海找找,也许就可以发现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