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旨在勾起陈伯之的故国之思,劝其归降。正是这篇情理兼融的书信,撼动了陈伯之的心志,使之率部回归南朝。这是发生在萧梁代齐之后、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的事,而这桩历史故事便发生在淮南地区。
萧齐是个短命王朝,仅存在了24年。武帝萧颐统治了11年,国家尚且安宁,但自毁栋梁便起自于他。武帝之后,萧齐内乱不断,郁林王、海陵王在位加起来不足两年,明帝萧鸾继位后也不过4年光景便病逝,继位者为东昏侯萧宝卷。萧宝卷是个行事乖张之人,荒唐残暴,滥杀无辜,朝中柱石之臣甚至朝不保夕,边关大将也难以安寝。为萧齐镇守淮南的是裴叔业,裴叔业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旧将,因屡立战功擢升为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此时的裴叔业已经是72岁的老人,虽然远在边关,却也深为朝廷内乱而担忧。特别是东昏侯继位后,不断铲除异己,弄得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永元二年(500年)正月,刚刚过完新年的裴叔业,不断听到来自都城建康的消息,说是萧宝卷对自己不放心,随时可能对自己动手。为子侄辈的身家性命计,年事已高的裴叔业顾不得晚节,心生投奔北魏的异志。
裴叔业臣事萧齐六代皇帝,是齐明帝萧鸾的肱股之臣。萧鸾在位期间,齐魏之间在黄淮一带展开激烈争夺,裴叔业屡屡克敌制胜,是个标杆式的人物。得知裴叔业有异志,北魏当然欢迎,劝其早作决断。此时,朝中风声日益紧张,裴叔业的侄子裴植、裴飏、裴粲纷纷逃到寿阳,带来的全是坏消息。毕竟充当叛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裴叔业仍然举棋不定,派出儿子到京城再作试探。不久,裴叔业的儿子裴芬之逃出建康,带来更为不利的消息,说是朝廷即将发兵来攻。在此情况下,裴叔业终于作出降魏的决定。
得知裴叔业叛降北魏,萧宝卷下令兵分两路进行征讨。一路由平西将军崔慧景率步骑直取寿阳;一路由骠骑司马陈伯之率领水军溯淮而上,屯军于硖石,直逼寿阳。自南北朝对峙以来,淮南一直为南朝所有,萧齐自然不甘心国土沦陷。而北魏早就有心染指淮南,派出彭城王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等率步骑十万增援寿阳。战云压城,裴叔业内心十分矛盾。他一心为萧齐效命,戎马大半生却不得不在耄耋之年叛降敌国,情何以堪!带着对萧齐的不舍,裴叔业一病不起,不久病逝。虽然如此,屯兵硖石的陈伯之毕竟势单力孤,北魏援兵迅即占据寿阳,复名寿春。
此时,北魏宣武帝元恪刚刚即位,由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相对于腐败的南朝萧齐,北魏国力略胜一筹。元恪一直有兴兵南下的打算,裴叔业之叛引燃了导火索,北魏与萧齐围绕寿春的争夺相持不下。永元二年(500年)二月,宣武帝元恪再派统军奚康生率羽林禁军1000人南下增援,陈伯之不得不放弃硖石,北魏大将军李丑、杨大眼率领骑兵2000人入寿春,以协助巩固寿春城防。
由于萧宝卷恣意妄为,人心尽失,平西将军崔慧景并不去攻打寿春,而是直接回师攻占建康,废萧宝卷为吴王。随后,萧宝卷和他的追随者卷土重来,夺回建康,崔慧景被杀于逃亡途中。永元二年(500年)五月,萧齐再遣冠军将军、骠骑司马陈伯之领兵攻夺寿春,与北魏彭城王元勰展开对垒。萧齐内乱不休,陈伯之孤军屯于肥口待援。八月十八日,在北魏元勰、傅永的合击下兵败,将士死伤和被俘近2万人,陈伯之逃脱,淮南之地尽为北魏所有。十月,雍州刺史萧衍兵发建康,废东昏侯萧宝卷,立萧宝融为帝。一年后,萧衍取而代之,建萧梁。
陈伯之起身行伍,膂力过人,作战勇敢,是一员难得的战将。效命于萧齐期间,因军功屡受封赏。萧梁建立后,萧衍对陈伯之也很赏识,但陈伯之并不信任萧衍,屯驻于浔阳(今江西九江)拥兵自重,最终叛投北魏。北魏封他为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曲江县侯,驻寿春。两度攻打寿春都未尝胜绩的陈伯之最终以叛降的方式入驻寿春,不能不说是历史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萧衍收拾完萧齐的烂摊子,南朝国内得到平定,着手恢复江淮间失地。梁武帝派临川王萧宏率军北伐,与陈伯之对峙。萧宏命咨议参军、记室丘迟写信给陈伯之,晓之以利害,告之以安危,动之以情义。这就是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与陈伯之书》。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图,自求多福。”琅琅成诵。
或许为故人书信所感动,或许故人书信给了陈伯之回归南朝的台阶,陈伯之最后率8000兵士在寿春(今寿县)归降萧梁,因此受到梁武帝的嘉奖,擢升为骁骑将军、太中大夫、永新县侯,食邑千户。一封书信,成就了陈伯之,也成就了丘迟,更成就了一段历史故事。
陈伯之虽然归降,但寿春仍在北魏手里。此后,围绕淮南地区的归属,萧梁与北魏不断展开争夺。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所发生的硖石之战规模较大。九月,萧梁派赵祖悦领兵攻魏,夺取西硖石戍城,目标直指寿春。北魏派遣崔亮展开反攻,双方发生硖石之战。赵祖悦夺取硖石之后,依据地势增筑一道外城,把沿淮百姓迁入外城加强守备。同时分兵拔除北魏沿淮军事据点,在硖石戍城周边构筑稳固的防御阵地,以期长期据守。这一态势自然不被北魏所容忍。为了消除萧梁的威胁,北魏派兵增援寿春的同时,由崔亮依托下蔡(今凤台城关)作为据点固守,不断蚕食赵祖悦所建立的外围据点,并由所部崔延伯、伊瓮生夹淮为营,断去赵祖悦退路,同时阻断萧梁援军。到十二月,赵祖悦沿淮戍城被北魏层层包围,赵祖悦虽努力退敌,无奈众寡悬殊,外围据点被破,只得退守硖石戍城。
崔延伯、伊瓮生在硖石戍城下游用竹索串起卸去轮边的车辐,拦河构筑十余道拦阻索,两端支起辘轳,使竹索可以任意松紧,赵祖悦的战船无法靠近,既不能砍断,也无法火烧,更无法突破封锁。水路,萧梁派遣的昌义之增援部队舟船相继,近在咫尺却无法接近硖石;陆路,北魏筑起坚实的防御,萧梁增援部队裹足不前,同时又不断受到袭扰。赵祖悦所部被死死地困在硖石戍城,双方形成僵持局面。次年正月,北魏派遣吏部尚书李平为镇军大将军坐镇寿春,指挥崔亮、李崇进攻硖石,连破萧梁3个军事据点。二月,李平进抵硖石靠近指挥,李崇、崔亮发起总攻,很快攻破外城,赵祖悦出城投降。硖石之战以萧梁的失败而告终。
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春,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发起六镇之乱,北魏注意力北移,萧梁趁机北伐。九月,遣赵景悦进攻荆山,豫州刺史裴邃率3000骑奔袭寿春。裴邃一鼓攻下寿春外围的戍城以及寿春外城,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北魏守将长孙稚、元琛率领5万人迎击。裴邃依据地形巧设埋伏,以少量兵马佯攻诈败,长孙稚麾兵来追,然后伏兵四起,斩杀万余魏兵。长孙稚遂紧闭城门坚守。次年五月,裴邃病逝于军中,功败垂成。
普通七年(526年)夏,淮河大水,寿春城为洪水所困,萧梁派遣夏侯亶进攻寿春。北魏夹肥水筑城迎敌。夏侯亶一战不利,趁敌不备回头再战,一鼓而下,收复寿春。淮南地区在北魏统治26年后重入南朝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