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晚期至清代初期,中国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与外界仍然有着贸易往来,尤其是广州与外界保持着相对连续性的贸易关系。在外销商品中,外销扇虽然只占很小的份额,但由于它携带方便、尤其在材质、题材、纹饰、工艺等方面比较显著的迎合了西方人的审美趣味,深受西方人的喜爱。在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风靡一时。
欧洲形成的洛可可艺术就与这股“中国热”密不可分。中国艺术品优美的造型、独特的色泽、别具一格的图案纹饰,迎合了欧洲人对东方艺术的热爱与想像。彼时,外销扇在美国盛行,东海岸的女人没几个不再炎热的夜晚或舞会拿著一把扇子。
外销扇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利用了许多传统艺术语言,但整体又有西方审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审美趣味,体现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形象。
骨扇仅由扇骨构成,用丝带连缀,展开后扇骨相叠自成扇面的扇子。这种形制的扇子在中国传统扇中从所未见,是西方来样加工订制的欧洲造型的扇子。骨扇也是存世所见最早的广作外销扇的形制,它在17世纪晚期的康熙年间就已大量出现,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风行两百余年而不衰,是外销扇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款式。
折扇由扇骨和纸质或丝质扇面构成的扇子。中国传统折扇出现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因其开合自如,携带方便,集诗书画艺于一身,有“怀袖雅物”之称。在扇骨的选择上,中国传统折扇视“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例,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外销折扇的审美取向则与传统折扇大相径庭。象牙、术婿、碎碟、黑漆描金、檀香木,甚至是金银累丝,外销扇的扇骨无论是材质的选择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极尽奢华繁复、精工奇巧之能事。外销扇的扇面或绣或绘,注重运用西方技法再现东方风情,它们色彩绚丽,装饰华美,中西艺术风格融合的特征尤为明显。
羽扇用鸟禽的羽毛制成的扇子,也是中国古老的扇种之一。扇古称“婴”,《小雅·广服》:“大扇谓之婴”;《周礼·巾车》:“有霎,羽盖”;《宋史·仪卫志》:“古者羽婴,皆编次雄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是仪仗用扇。实用型的羽扇出现于魏晋南北朝,至清代流传不衰。羽扇以扇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排列,故羽扇也是一种不可开合折叠的平扇。19世纪中叶,广作外销羽扇在美国市场颇受欢迎,它们材质丰富,色彩华丽,款式各异,既有中国传统式样的平扇,又有按照西方市场需求特别生产制作的折扇。19世纪中叶,羽扇在美国市场颇受欢迎,材质丰富、色彩各异的羽折扇、羽团扇大量从广州口岸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