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关于扇的文字记载表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作为一种仪仗用具的“障扇”是帝王出行所必备的。最初的障扇是一种由雉尾制成的羽扇,雉尾也就是野鸡尾巴上的翎羽,用雉尾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封建阶级统治常用的形式,从殷商时期到末代清朝,都有以翎毛代表品级的形式。
中国扇文化中的扇根据不同的用途、材质、形式等等可分数十种。其中主要几类便是团扇、折扇、羽扇。关于团扇最早的兴起皆因西汉班婕妤一首《团扇歌》,而折扇则源于北宋。西汉以前,是以羽扇和蒲扇为代表。蒲扇为民间所广泛应用,而羽扇则作为身份地位之象征流行于显贵之间。这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诸葛孔明,如今提及羽扇大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卧龙先生”,但“羽扇纶巾”一词出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周瑜。关于羽扇纶巾到底是孔明还是周瑜的装束一直以来也是争执不休,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汉末盛行于江东,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羽扇,顾名思义就是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扇,除了常见的鹅毛外,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鹊翅等。鸟翅每侧有十羽,由外而内,第一羽至第五羽称为尖翅,古代分别将之命名为“千金”、“合度”、“阔度”、“大屏”、“二屏”,其余皆称为“刀翎”。
羽扇以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视羽至大小,一把羽扇用羽毛数从数羽,十余羽至二三十羽不等。一般用竹签或者金属丝穿羽毛下的翎管将之编排成形。扇柄一般多用竹、木,传世的好扇柄则用兽骨角、玉石、象牙为之。柄尾或穿丝缕,或坠流苏。扇柄之上的扇档是整个羽扇中最考究的地方,旧时流传的老扇档多以象牙为料,加以精工雕刻,十分巧致雅观。
制羽扇时,要经过采羽、选羽、刷羽、洗羽、理毛、修片、缝片、装柄、整排、饰绒等诸多工序。作扇之羽毛,以羽纯白者为上,择整齐洁净者为上,余料皆充粗扇料。如果要改变羽毛的原色,还需染羽。凡制作羽扇,羽片排列必须两边对称,一般只能在一只禽鸟身上拔取左右两翼的同一位置的翎毛来配对成型。
发展到明清时期,羽扇又发展出了新的变种。一种西洋风格的羽毛折扇悄然兴起,这类折扇多以象牙、玳瑁为骨,上缀多种装饰,当时流行于西洋宫廷贵妇之间。到了现代,羽扇的造型更不再受传统限制,发展出了许多大胆新奇的形状,或作为家居装饰,或作为爱好把玩,羽扇这一历史悠久的古老物件又重新散发出新的魅力。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羽扇纶巾”,关于羽扇和纶巾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出现的年代为南北朝时期,此时这一装束是用来形容诸葛亮。而后到了北宋,苏轼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直接创造了“羽扇纶巾”这一固定词语。其实来说,历史上的周瑜跟诸葛亮都系出名门,是为官宦之后,开篇时早已提及羽扇从东汉开始已经成为贵族彰显身份的一种固定装饰。只是周瑜跟诸葛亮历史记载都英俊潇洒,又才华横溢,于是这样的装束在他们身上就又尤为显得“品味十足”,后来由于周瑜英年早逝,而诸葛亮继续将这一装束延续下去,并在后来被司马懿所称赞,继而留书万世。到了北宋,又由于说书行业的兴盛,那把羽扇也渐渐被称为了诸葛羽扇,那方巾也被叫做了诸葛巾。所以事实证明,活的长远很重要啊!
“不忘初心,与扇为伍”。失落的文化,我们共同一一找寻……
- 上一篇:【除隐患 防事故 保大庆】国道遇堵分水岭 交警保畅雨潇潇
- 下一篇:灵芝恋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