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青年演员翟天临在2019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中成功扮演了“打假警察”一角之后,却在自编自导自演的“学霸” 角色扮演中破绽百出,引发了全社会关于教育公平、教育体制、学位授予、学术不端等问题的热议。
从翟天临注水的、扮演的“学霸”,想到了明朝极具典型意义的真“学霸”与假“学霸”。
在古代科举制度下,大体上三年出一名状元,状元无疑是“学霸”的优秀代表,如果是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1300年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17名),那真是“学霸”中的“战斗机”。
明朝276年江山,产生了90名状元,我们来说说其中的两位状元:连中三元的真“学霸”商辂和特殊情形的假“学霸”张懋修。
明朝第一学霸商辂:连中三元,刚正不阿,宽厚有容,终成“贤佐第一”。
(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宣德十年(1435)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被官方承认的连中“三元”者。历任翰林院修撰、翰林侍讲、翰林侍读学士、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等职务,成化十一年三月到成化十三年六月担任内阁首辅。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享年73岁,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纂有《宋元通鉴纲目》等。
商辂从“神童”到“状元”的跨越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因为面对会试两度落榜的挫折,不气馁、不颓废,而是坚持不懈一心向学,方成其三元及第的伟业和刚正、坚韧、宽容的品格。
商辂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人称神童。宣德十年(1435),商辂年仅22岁便举乡试第一。要知道,浙江省在明代是科举大省,就如今天的高考大省一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科举实力,进士数仅次于南直隶而居全国第二,由此可见浙江的解元得之不易。
第二年,他踌躇满志地去北京参加会试,结果却事与愿违,科举大省的解元居然名落孙山了。这个打击令他非常失落,在师友的鼓励下,商辂下决心继续努力,奋战下一次的春闱。经过六年的苦读,29岁的商辂满怀信心第二次参加会试,但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而这次商辂却没有颓废,他决定留在京城,进入太学学习。
正统十年(1445),仿佛要验证“事不过三”的俗语,商辂终于等到了“命运最好的安排”,他考取了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了会元,在随后的殿试中,长相英俊的商辂又一次夺魁,他被明英宗钦点为状元。这正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世上所有的事与愿违,原来都是另有安排。”
商辂所仕的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正是明朝遇变转折、政争激烈的一个时期,商辂却始终以正直贤臣的历史形象站立在朝堂之上,两起两落,两度入阁,并最终位居首辅,留下了“贤佐第一”的美名。
商辂为人平和纯粹,庄严持重,宽容大度,却又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不畏强权,每临大事十分勇毅果敢。
商辂遇到的三位皇帝,英宗与代宗是兄弟,宪宗为英宗儿子。英宗在正统末期因“土木之变”被俘,代宗在皇太后和于谦、商辂等众臣支持下继位,英宗在代宗病重时因“夺门之变”复辟。这种国家动荡、皇位更替,必然导致政治纷乱,群臣站队。商辂在这一剧变时期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制度为出发点,既没有和光同尘,同流合污,也没有争权夺利,趋炎附势,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这是商辂仕途的第一次大起大落,因“土木之变”而入阁,因“英宗复辟”而夺籍。
“土木之变”后,朝廷形成对立的两派:一派鼓吹放弃北京,迁都南京;一派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南迁。在这场空前尖锐的斗争中,商辂始终坚定地站在于谦一边,支持坚守北京、抵抗瓦剌,在备战中有力地配合于谦,为捍卫京师起了重要作用。郕王监国,商辂入内阁参预机务,终景泰一朝,商辂一直在内阁任职,深受皇帝信任。期间,尽力辅助景帝处理军政大事,提出禁止霸占民田、克扣军饷、私役兵丁等种种弊端,对巩固边防、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在发生“夺门之变”的白天,商辂主持起草《复储疏》,奏请代宗复立英宗的皇太子为储君,只是因为天色已晚,奏疏未能送入宫中。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贪图拥立之功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就在这天夜里发动了政变。英宗复辟后,对代宗信任的大臣施加打击和迫害。石亨指使他的党羽弹劾商辂和于谦朋比为奸,结果商辂被诬革职下狱,于谦最终以“意欲”的罪名冤死。但由于英宗对自己钦点的状元印象比较好,商辂才得以仅受到削职为民的处分,安然回到淳安老家。
宪宗成化年间,是商辂的第二次大起大落。成化三年(1467)二月商辂再次被起用,以原职入阁,随后多次升迁,并于成化十一年三月起担任内阁首辅。在担任阁部大臣和内阁首辅期间,朝廷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同时商辂多次劝阻宪宗不当喜好,挽救因进谏被加以重责的官员,对当时的政局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成化十三年,因西厂设立及宦官汪直专权擅政,作为内阁首辅的商辂被时局推向了与汪直及其党羽斗争的第一线。为此,商辂屡次冒死直谏,列数汪直罪状。宪宗见群臣激愤,只好罢了西厂,但不久又恢复西厂。商辂自感不能兼济天下以利社稷,又不愿同流合污,只得决意辞官归田,辞官后家居十年而逝。
总之,商辂是一位济世的宰辅良臣,又是辞翰文章、满腹经纶的才子。他在理论上向往“三代之治”,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
特殊情形的假“学霸”张懋修:万历新政时期,万历皇帝以酬功之名、张居正以威权之能为张嗣修、张懋修谋得榜眼、状元,创下了最离奇的科场舞弊。但是,张居正家教严谨,张氏儿孙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的才能和气节令人动容。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万历新政的主持者和推动者。在张居正主政时期,君臣师生相得,改革成效显著,但张居正去逝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进行政治清算,张家之人受到迫害。
张居正共有六子,长子张敬修、次子张嗣修、三子张懋修、四子张简修、五子张允修、六子张静修。为了儿子们的前途,张居正也是使出“洪荒之力”,不惜以权谋私,想方设法为儿子谋取科场功名。
第一步是“为子弟连中乡试,而许御史某以京堂,布政某为巡抚。”(张居正学生刘台万历四年弹劾张居正之语)
第二步是张居正派出亲属、亲信拉拢汤显祖等名士,为其子科场高中制造舆论。汤显祖与张嗣修曾同场会考。
第三步是张居正为次子张嗣修谋得榜眼。万历五年(1577)二月,张嗣修会试中式。张居正以其子将参加殿试为由请求回避读卷,神宗不允:“读卷重要,卿为元辅,秉公进贤,不必回避。”果然,这场殿试不过是形式而已,结果张嗣修得中榜眼。在张居正谢恩之时,神宗直爽回答:“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顾先生的子孙。”
第四步是张居正为三子张懋修谋得状元。万历八年(1580),用同样的办法,张懋修被神宗钦点为状元。虽然是靠老爸张居正的关系,但小张同学的才学在张家子弟中是最突出的,史书上说他“积学好古,清约寒素”。
不过,对制造这种假“学霸”的方法,是骗不了人的。皇榜一出,京城就流传起了一首打油诗:“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张居正遭到清算,张家的孩子自然也都跟着倒霉。老大张敬修上吊自杀;老二张榜眼被发配充军,此后生死不明;老三张状元自杀未成,被贬去江西放羊,整理出了46卷张居正文集;老四张简修武职被夺,沦为平民;老五张允修、老六张静修逃难。
直到天启二年(1622),明朝才给张居正平反。
到了崇祯十三年(1640),崇祯皇帝下诏追复张敬修官职时,授其子张同敞为中书舍人。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皇帝派张同敞赴湖广、云南公干,张同敞未及返京,北京南京相继失陷。于是,张同敞义无反顾加入抗清行列,成为明末抗清名臣。南明永历年间,任兵部侍郎、总督广西各路兵马兼督抗清军任务,又因其“诗文千言,援笔立就”,永历帝授予翰林院侍读学士。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与瞿式耜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有《绝命诗》(“一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和浩气吟》(“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等传世。
张居正五子张允修定居老家江陵,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部攻陷江陵之时,逼迫张允修出任官职。张允修坚持气节,不从自杀,留下一首绝命诗:八十空嗟发已皤,岂知衰骨碎干戈,纯忠事业承先远,捧日肝肠启后多,今夕敢言能报国,他年漫惜未抡科,愿将心化铮铮铁,万死丛中气不磨!
从古到今,这“学霸”还是真的好,假的真不了,真的才有价值。
如张家子弟这样的假“学霸“用才华和气节证明了自己,仍然是可敬可佩之人。
- 上一篇:「祖国」背后真实故事,每段都值满分
- 下一篇:写给妈妈的文章——平凡而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