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名臣辈出,其中公孙弘和主父偃最为值得一提。公孙弘年少时曾是个猪倌,都到四十多岁时才攻读儒家学说,公孙弘六十多岁时汉武帝才即位,后来在汉武帝广招天下人才时以贤良身份召入京,后来由于出使匈奴的结果使武帝很不满意,公孙弘便以患疾为由辞官回家。一待就是十年,到元光五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文学,公孙弘受所在国举荐再去试试。
公孙弘深知与汉武帝政见不和但也实属无奈只好再入长安,然而汉武帝在看到排在征召的一百多个儒生的对策中最后一个的公孙弘的对策后大为赞叹,还将他的对策提为第一。当汉武帝再次看到公孙弘,虽然已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汉武帝再次封他为博士。
此后公孙弘有了之前的教训,在每次朝议时只提问题、分析问题,他把解答的权力留给皇帝,使得汉武帝非常喜欢,一年被提拔为左内使,后有位居三公。
而主父偃与公孙弘不同,他习修盛于战国时期的纵横术,还学习了儒家的《易》、《春秋》。由于在齐国受到排挤,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曾为了能够进入官场把自己的女儿送给齐王,及结果以失败告终,名声扫地,无奈带其他国家寻找机会也未得到想要的结果。
后来他找到了卫青,让卫青向汉武帝引荐,但汉武帝对他并没有兴趣。主父偃只好上书言事。主父偃上书所言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而汉武帝对匈奴问题虽然感兴趣,但对其他八事可更有兴趣。汉武帝在接到上书后就召见了主父偃,并拜为郎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升迁四次,位至太中大夫。
主父偃被汉武帝重用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生涯。先从燕王开始,燕王生活作风有问题,与其父姬妾私通,后又夺取其弟妻为妾。由于燕王当初未看重主父偃使其怀恨在心,他建议汉武帝对燕王要严惩,于是燕王被诛。不久主父偃又对准齐王,结果齐王自杀。赵王消息后担心主父偃也会因他没有予以重用而报复感到慌张,于是决定趁着主父偃在齐国的空当先下手为强,就派人告诉汉武帝主父偃接受其他诸侯的贿赂。
汉武帝也知道主父偃接受诸侯王们的贿赂,虽然赵王递交状子上来,但是没想到要追究主父偃,可是后来听说齐王自杀大为震怒,以为是主父偃逼迫齐王自杀,所以下令搜捕主父偃,结果主父偃受贿是真,胁迫齐王不实,主父偃虽然有过但并不是大过,汉武帝决定饶了他。
这时公孙弘说:齐王自杀没有留下儿子,王国应当废除,收归朝廷划为郡县,若朝廷不杀主父偃,皇帝您则有贪图齐国领地,故意指使主父偃残害宗室之嫌疑。这话说正好戳痛了汉武帝的痒处,把封国废除是武帝想要的,但绝对不能让天下人说自己杀了齐王,汉武帝考虑没得选择必须杀了主父偃,要不然就要背上骂名。就这样主父偃被推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