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有很多人都熟悉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缘于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而以晏殊这三句为“第一境界”,因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界是展望广阔前景而立志努力追求。
然而,这三句在这首写爱情的词里,“望尽天涯路”,却是为了衬托出对意中人望而不见、无处可寻的怅惘,连书信也无从传递,抒发的是思妇怀远的悲苦和焦虑。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是对环境的描绘,景生情,情生景,主人公还没有露面,但她的处境、心曲,已经跃然纸上了。写槛菊与庭兰,烘托出深院的幽雅,也象征了主人的高尚芳洁。
兰和菊还点出了时令,已是深秋,罗幕抵不住寒气袭人,反映了独处空房者对节候的敏感,而梁间燕子的比翼双飞而去,更反衬出人的孤寂和对自由幸福的遐想。
明月的清辉,从晚到晓在屋内移转,含蓄地点出此中人的彻夜凝眸含睇未曾成眠。燕子等自然之物本是没有意识的,词人感念它多情也好,埋怨它无情也好,都是为了有力表现出人的感情。这里“明月不谙离情苦”,写情更显得深沉委婉。
皎洁的月光,偏偏整夜斜穿朱户照人无眠,它怎能理解离人心底的蕴涵呢?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此相比,豪放与婉约风格不同,但情境却有相似。
处在深深庭院,帘幕重遮,碧树环绕,只有明月穿户,难效双燕伴飞。可是,夜来的西风,添人愁绪,也吹落了树枝上的密叶,除去了登高望远的障碍,夜不成眠的离人,一待天明,迅即独上高楼,放眼天涯海角,望尽迢迢征途。
下半阙直接写主人公的活动,词境也突然开拓,随着她的目光神驰,展开尺幅千里的苍茫图画,而且画卷有尽,情意无穷。山长水阔,音信无凭,意中人又在何处飘零?词的最后,只见一片烟水迷离,留给读者隽永的余味。
作者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