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元好问:一代文宗

元好问:一代文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8-06 11:51:15
阅读:

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以死殉情的决绝深深震撼了年轻的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一个“问”字恰如千斤巨石从高空坠落,有雷霆万钧之势、如石破惊天。读者阅读之时力量感十足,让读者震撼无比。作者激情迸发,盛情而问:问殉情之雁、问苍天、问大地、问万物之主、还有问自己。“情为何物”的质问,是作者对大雁殉情强烈震撼,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大雁的感慨,推及世间男女之情。情至极处“生死相许”,何等的深情!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对生死不渝的赞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元好问:一代文宗

书香世家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曾有人赞叹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坛盟主。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八日(1190年8月10日),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元好问的兄弟有三个,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国传统,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在他生后七个月时,就把他当做过继儿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

据记载,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到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从教二轮,来往如梭。

元好问:一代文宗

自古英才多磨难

元好问从十六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识免乡试”,他直接到并州参加府试,但榜上无名。但是,在路途中目睹大雁殉情而创作了本文开篇的千古爱情名篇《摸鱼儿-雁丘词》。此后在泰和八年(1208年)十九岁时,他又到长安参加府试,但这次又未中。二十一岁的元好问返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后转徙登封。公元1212年,元好问又到中都(今北京)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未考中。这年正月,金朝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击败,蒙古已逼近中都,路途的坎坷、国家的危机,加上考试的失败,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虑。

公元1214年,蒙古兵围攻、金兵节节败退,金宣宗仓皇迁都南京,元好问于这年夏天赴汴京,准备将于秋天举行的考试。虽然考试又一次失败,但他却通过应试汴梁,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赞赏,其文名震京师,被誉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围攻,元好问不得不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下来。贞佑五年(1217年),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又赴京赶考,仍未成功。此时,元好问在文坛上已渐露头角,与此同时,元好问也已涉足史学,“长大来与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更是“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

兴定五年(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又过了三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颇为清苦。公元1225年,三十六岁的元好问因不满冷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

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其母张氏身故,其长子出生,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邓州帅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民生疾苦,以至于政治声誉非常高。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

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有请予增损旧曲者,

-元好问

无物慰蹉跎。占一丘、一壑婆娑。闲来点检平生事,天南地北,几多尘土,何限风波。花坞与松坡。尽先生、少小经过。老来诗酒犹堪任,家山在眼,亲朋满坐,不醉如何。

元好问:一代文宗

缅怀故国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元好问是被迫撰碑,尚构不成气节问题,元好问虽然参与了此事,但耻于颂功的立场,说明元好问在这件事上没有屈节问题。 并且对于此事,元好问的学生郝经也在向世人疾呼:“作诗为告曹听翁,且莫独罪元遗山”,元遗山是清白无辜的。

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这一惊世骇俗之举,是有关他一生名节的重大公案,而实际上却是他高瞻远瞩,见识卓越的铁证,是他维护中原文化的一大贡献。”后事也证明,那54名知识分子中有15名在《元史》中有所记录,他们对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行动较为自由。

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其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

最后便是那饱受争议的1252年,晚年的元好问觐见忽必烈,请他任儒教大宗师。,前朝旧臣尊一个不通儒学的蒙古统治者为儒教大宗师,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趋势逢迎。但自金灭亡后,元好问并未出任元朝任何官职,一介布衣又何需趋炎附势!有人认为这是某种策略,意在改善天下儒生在元朝初年低贱的政治地位,引导游牧民族的统帅能“以儒治国”,“以汉法治汉地”。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我更多的倾向于元好问的感情变化占了主导地位,当然,情感的变化并不等于变节!金朝时,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他做官立志为民,气节同样为百姓而立。从他做官的经历以及他文坛上奖掖后进重视和保护人才等几方面来看,金灭入元将三十载,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蒙古贤王忽必烈能够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种种的变化也都在元好问的内心催生着改变: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索性直接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开始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一样,开始接受这个不同于腐败和混乱的金朝的新局面,朝代虽改,而元好问心中为苍生而立的气节未曾改变!

然而一名旧臣,没有随主殉国,没有战死疆场,没有树起反元复金的旗帜,也没有归于山林,反而与新朝“眉来眼去”,这样的行为终是引来了种种流言蜚语。元好问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在蒙古大军围城时,元好问曾竭力谋求救国救民之策,“死不难,诚能安社稷、救生灵,死而可也”。“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愚忠一家一姓的腐儒之见……以先进文化的传承、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为重,将封建的个人名节置于次要地位,终于做出了不朽的历史性贡献。”李正民先生对元好问晚年的文化活动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奈何,旧朝老臣,以一己之力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为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苦苦担当,全然不顾世俗的道德评判,其内心的焦虑,外在的困顿可想而知,“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世上有几人懂他的苦心!

元宪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元好问:一代文宗

才华横溢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元好问的丧乱诗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元好问是金朝最杰出的词人,存词三百余首,无论词之数量质量,都为金词之冠;元好问的散文雄深简朴,独具一格,元好问有笔记作品《续夷坚志》,为金代笔记上乘之作。

当然,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此外,元好问在晚期还写有一些题画诗,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比如《秋江晓发图》:“百转羊肠挽不前,旃车辘辘共流年。画图羡杀扁舟好,万里清江万里天。”由诗中可以看出,画的内容是秋江无际、扁舟晓发,但诗人只把这种画面作为引子,而把道路艰难、世路艰难作为咏叹的真正对象,使得画图的意境和内涵都扩展了许多。

然而,无论是元好问的诗词还是他的诗论,除了专攻学者以及喜爱他的人,大众知之甚少。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这一代文坛领袖,正如他所处的那段乱世一样,只是一个模糊的历史影像罢了。

点绛唇·十六芳年

元好问

十六芳年,锦儿娇小琼儿秀。海棠红皱。恰到愁时候。

天上歌声,未省人间有。休回首。渭城烟柳。肠断离亭酒。

元好问:一代文宗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编辑:杨凯(良知修行人)

本文由良知修行人收集并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相关推荐

  • 元好问:一代文宗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美文欣赏
  • 金元并非文化沙漠------文坛盟主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上集

    论诗三十首,元好问是金朝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生活于金元朝代更迭时期,对元朝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作用。

    佳句赏析
  • 元好问最悲愤的一首词,借酒消愁,哀痛无比!

    元好问,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离骚》是古代最伟大的长篇诗歌,整首诗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主线,场景瑰丽奇特,抒情激荡悲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无门的悲愤倾诉。

    美文欣赏
  • 元好问:曾问这世间情为何物,却心怀大义,不曾风流

    元好问,在娱乐圈里,有很多的歌手。他们唱的歌可能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人却一直没有红。文坛也是这样。自古以来,总有这么一些诗人。我们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但是他们的某句诗词我们已经烂熟于心读过《神雕侠侣》的人应该都记得李莫愁口中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美文欣赏
  • 【分享】读不输唐诗宋词的六句经典的元曲名句,品人间的悲欢离合

    元曲名句,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端正好·长亭送别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美文欣赏
  • 被称为遗山先生的元好问,“一代文宗”当之无愧

    元好问,元好问是我国古代史上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公认为当时文学的奠基人。在元好问的思想里觉得国家可被打败,被消灭,但是那些曾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们不应该不忘记,所以他决定将对金朝有贡献的人士的都记录下来,包括曾经的文人墨客的歌词诗文,而且将那些作品都归总在《中州集》中,是

    美文欣赏
  •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往而深的恋情悲歌

    元好问,——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聆听邓丽君唱的《问世间情是何物》,那美妙的歌声于耳际萦绕久久不能散去,感受着她那完美地演绎。

    美文欣赏
  • 被称为“遗山先生”的元好问,文采斐然,动人情诗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著名的情诗在现代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我们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他就是金末元初的诗人元好问。这句诗出自他的《雁丘词》,这首中词算是写尽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感天动地,流传至今已成为了千古名句之一。

    美文欣赏
  •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摸鱼儿,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美文欣赏
  • 元好问的生平简介 元好问有哪些作品?

    元好问,自古以来有许多描写爱情的诗词,但最为脍炙人口的,却莫过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他听了非常震撼和感动,就从猎人手里买回了两只大雁,把它们葬在了汾河边上,并立碑刻下“雁丘”二字,提笔写了《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成了一首传世之作《摸鱼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