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古代称这一日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这一天也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庆典和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由来已久。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多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其中最为特别的是陕西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还可油炸,像征日子烈火烹油,红红火火。
观灯会
元宵节也称〝灯节〞,张灯、观灯是中国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内容。据说,元宵张灯的习俗源自汉代。汉明帝崇尚佛法,听说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聚僧众以礼佛,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隋炀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记录了当时宫中张灯庆祝的热闹场面:〝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唐代国富民强,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唐代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宋朝的元宵灯会一般五天,而到了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以示天下歌舞升平。
元宵灯会的另一个社会功能,是为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场所。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子平时不允许出外活动,而元宵节赏花灯给她们提供了抛头露面、崭露头角的机会。有宋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猜灯谜
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是元宵节一项最蕴含文化内涵的活动。
南宋遗民周密,在其追忆南宋旧闻的《武林旧事.灯品》中描述了元宵灯谜的盛况:〝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清朝文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元宵节之夜猜灯谜,其灯谜还契合人物形象和性格,并且预示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命运。被公认是灯谜中的佳作。
迎紫姑
古时,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民间重要习俗。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婢妾,因不堪主妇虐待,不幸于正月十五激愤而死,天帝悯之,命为厕神。人们在她的祭日(即正月十五)扎其像身迎之祭之,有些地区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同时也宣洩了自身在旧的一年中淤积的不良情绪。
欢迎关注头条号:接力正能量
发布正能量,接力正能量,让您每天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