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晏几道词时发现,他作词喜欢写相思离别、世事沧桑质感,而要承载这样的感情,他往往要借助于美女形象。而他在写美女时,爱写她们的美妆,而其中“远山眉”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如“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更教谁画远山眉”“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翠眉饶似远山长,寄与此愁颦不尽”等等。
远山眉是一种怎样的眉型呢?这样一种眉型,为何受小晏的青睐呢?
从外形方面看,远山眉起源于汉代才女卓文君,根据刘歆在《西京杂记》中的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具体来说,这种眉型形状细长舒扬,眉峰处稍稍向上挑起,而颜色略淡,给人一种远山缥缈之感。眉若山形,山若眉式,“远山眉”这个叫法很是贴切。由于古代多用黛画眉,因此很多时候,眉就是黛,黛就是眉,有时也合称为“眉黛”。其实不仅是晏几道的词,远山眉或者说远山黛自从汉代以后就经常活跃在文学作品中。
从表面上看,山是古代文人喜爱的意象之一。而“黛”这种颜料又被称为“青石”,所以,远山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青山”,比如温庭筠的《旧国遥》中“黛眉山两点”;而眉下面是眼睛,水汪汪的大眼睛又会让人联想起水,如《西厢记》中“俺小姐此时春山低翠,秋水凝眸”。
不得不说,将自然山水之美赋予女子的眉眼状态,这些文人墨客真的是挺雅致的。“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之十三林钟商》)像柳永就不具体写这个女子脸长什么样、身材如何,用“远山眉”“倾城”这样抽象化的意象让人感觉这个女子真的很美。
在古代文学中,眉黛往往可以用来指代美女,而山水之姿与愁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文人笔下的女子若是着“远山眉”,那么大概率就是书写离愁别恨、伤春伤时之类的情感的。比如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这首词是写一个从良的歌女独自梳妆打扮的心态:从前的生活固然是苦的,而现在又是孤身一人,怎能不心情复杂。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更能体现歌女凄凉的命运。
宋代词人陈三聘《鹧鸪天》中有:“春愁何事点眉山”,女子画远山眉就是意味着春愁。用远山眉表示愁情的还有如“无言敛皱眉山翠”(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更教谁画远山眉。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晏几道《虞美人》)等。可以看出,宋词中的女子如果眉型为远山,那么这个女子多半是抑郁气质的。正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女李清照如是说。
更近一层来看,从屈原开创“香草美人”传统以来,文人墨客多喜欢用美女情路坎坷比喻自己遭际不平。
宋代的整体审美是尚雅,尚内敛,这样的审美趣味在“一代之文学”宋词中也有体现。因此,在宋词中文人更倾向于借女子的情态委婉表露自己的心迹。比如开头提到的晏几道,他从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公子沦为一个生活落魄的穷书生,因此他的词多写梦境与爱情,以此追忆往昔、躲避现实的窘境。他笔下写女子,实际上写的是自己。
不管怎么说,远山眉展示着这一时期女性的风采,背后也有此时期的文化内涵,在宋词中出现频率较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篇小随感,喜欢的话别忘了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