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可以影响历史,但是历史从来不会去在意细节。
公元1618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四十五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正式向大明王朝宣战,从此拉开了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更迭的序幕。清朝自后金时代起始,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三代皇朝的不懈努力,终于问鼎中原,入主华夏。而明朝边境经由李梁成、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几代人的不懈挣扎下,终于在公元1644年即明朝崇祯十七年,由吴三桂率先打破僵局,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自此之后,清朝便开始起在中华大地长达276年的统治,破除了胡虏无百年的规律。
而关于吴三桂为何会在关键的抉择中偏向于清朝,中间由来也是众说纷纭。明末清初时有一位诗人叫吴伟业,写了一首七言歌行叫《圆圆曲》,里面提到了一位和吴三桂有关的女人——陈圆圆。这其中有一句写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后人便以这一句话,认为吴三桂降清,是因为自己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霸占,所以才愤恨开关。但是,吴伟业后面还写道“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话说当年诸葛亮连吴抗曹之时,为了激怒周瑜,便修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原文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di)蝀(dong)”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共之”,其实,诸葛亮只是在激周瑜而已,难道没有这句话周瑜就不抗曹了么?我觉得不会。这句话无非就是给周瑜一个更好的自我借口罢了。而“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这一句,我认为说明白点就是:吴三桂你降清就降清,为啥非要拿女人当借口?
在金庸大师的《鹿鼎记》中,也煞费笔墨,真真假假的描写了这一段历史典故。这一段故事,主要是以韦小宝的女师傅九难师太和他的俏老婆阿珂为线索引出的。阿珂虽是韦小宝七个老婆中长的最好看的一个,也是最受宠爱的一个,但是其身世却极为凄惨。阿珂出生在平西王府,可是还未受半点父母之爱便被九难师太掠走,于是自幼便拜在九难师太门下,九难师太从阿珂记事起就教育阿珂,你的父母全死了,而仇人便是平西王吴三桂,所以你一定要好好习武,长大了要为你的父母报仇雪恨!九难师太号“独臂神尼”,师承木桑道长,可谓是一代高手,但是却只教阿珂一些极为粗浅的功夫,或有高深武功招式也从不言明指教,只是让阿珂自行领悟,并且素来对阿珂态度一直都不是很好,这让阿珂一直很困惑,感觉自己不受师傅待见,但是对九难,阿珂一直都是毕恭毕敬,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的。随着《鹿鼎记》的剧情逐步深入,韦爵爷率领大批文武官员,天地会兄弟,神龙教高手以及九难师太和阿珂入云南奉旨赐婚时,阿珂的身世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阿珂的母亲是有着“秦淮八艳”职称的吴中名伶陈圆圆,父亲是明末起义军首领也是后来建立大顺政权的闯王李自成。而阿珂的师傅九难师太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那年九难师太因愤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所以前去行刺,可是吴三桂四周护卫森严不太好下手,正好瞥见还在襁褓中的阿珂,九难以为阿珂是吴三桂的孩子,所以便将其掠走教其武功,以后好让其父女相残!以阿珂这身世阵容之强大,也可以算是独步古今了。
但是得知真相的她眼泪却啪嗒啪嗒的掉下来,要说恨,她不知道该痕谁?要是怨,又有何人可怨?这几个人凑在一起的国仇家恨,按韦小宝的话来讲:恐怕几辈子也掰扯不清了。到头来,阿珂也只能认命,命苦还能怎么办?可是,她不知道她的母亲陈圆圆不仅比她命还苦,而且还妄背一身骂名。她责怪自己身世不好,怕自己配不上郑克爽,可是她不清楚当年的九难在得知自己的心上人袁承志已有眷属而自身残废只剩独臂时,落发为尼的那份落寞心态。她痛恨韦小宝对她轻薄侮辱,痛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家庭之时,他不知道当年的闯王对陈圆圆情深义重,想给其母女一个世界,却遭逢时不予己的无奈,到头来百转千回一场空,只剩无限的悔恨与惆怅。她不知道,生逢乱世,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所有人皆如同草芥般轻浮,如蝼蚁般渺小,如蜉蝣般短暂。阿珂仅仅只是战乱中诞生的众多畸形儿之一,她的不幸,其实是对当时大多数因战乱而成为孤儿的侧面写照。无论是其生父为天下而揭竿的起义,还是其假爹吴三桂“借外兵而报君仇”的故作姿态,或是九难行刺康熙,掠走阿珂的大义所在,到最后无非不过是都为其个人的利益而做计较罢了,这里又有哪个人真的考虑过天下苍生,战乱后的孤儿寡母究竟又有谁来替她们的悲惨人生买单呢?
这里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真的很难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