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20)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6),岂唯二三臣(17)?”
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遽(jù):立即,马上。
⑾防:堵塞。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
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19)是:这(是)
(20)毁:废除
(21)克:能,能够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点评
子产说出了一番颇为精彩的治国之道;只听说用做好事来消减怨恨,却未听说能用高压来阻止怨恨的。不是不能及时堵住,但这就象筑堤防水一样,一但大水决堤,必有大伤害,要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倒不如预先以小小的决口来疏导。也就是说,不如听取这些民间的议论,并以此作为良药。
子产的确是悟透了治国与治民的各中奥秘,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后世治国者多有借鉴于此的。然而,今人费解的是,始终有为数不少的治国者因维护表层的秩序与威福,而屡犯此忌,结果是于民国不利,于己也未有长远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