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王维这句“月出惊山鸟”,意境虽好,却过于夸张,因为月光无声,是不可能惊动山鸟的。
要我说啊,这句诗夸不夸张?当然夸张!但也正是王维厉害之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形容王维的诗画。既然诗中有画,那画最重要之处在于什么?当然是在于生动、有灵魂。王维这一夸张之语,整幅画就活了。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诗有禅意,读来能让人心生宁静。
王维的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很多人在读这首诗头两句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安宁,但往往把注意力放到了桂花落和春山空上,其实以我看来,这两句诗的重点在“人闲”二字。
见过桂花的人都知道,这种话非常细小,有只半粒米那么大,这样细小的花瓣落到地上是不会被人注意的,哪怕落到身上也不会有什么感觉,除非,你处于非常悠闲的状态,才会感受到桂花的“落”。
接着说“夜静春山空”,诗人为什么会这么悠闲宁静?原来,是因为这夜里的春山,一片静谧,人的内心感受是会随着环境变化的,所以诗人的内心也在春山的帮助下,变得安静了。
静中有动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后两句一转,由静态变为动态,万籁俱寂中,只有夜晚的宁静,此时月亮“突然”升起,给夜色笼罩上了一层白银的月光,由暗到亮的变化,让鸟儿都被惊起,仿佛是出其不意的月光,使得春山顿时发生了变化,在春山绿水中唱起了歌儿。
这里的“惊”啊,绝不是惊吓,而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论是月出、惊鸟、鸟鸣,还是前面的花落,实际上都是以动写静,因为只有在绝对静谧的情况下,一些微小的变化才会引起这样巨大的反应。
在古代还有一首诗,也是写的月和鸟,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描写的事物一样,但读来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因为曹操生活在战乱年代,他一生为统一江山而浴血沙场,你让他静,这辈子也不可能静下来的;王维呢,生活在盛唐,那是一个社会安定的时代,也只有那样的盛世,才能让人安静下来,与花、与鸟、与山水为伴,聆听它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