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22 09:12:51
阅读:

袁崇焕被杀之时,并没有人为他喊冤,但在袁崇焕死了一百五十多年之后,有一位大咖站出来为他说话了。

这位大咖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乾隆皇帝表示:袁崇焕本是大明的忠臣,却死于我大清的反间计。这样的人都不能得善终,大明不亡才怪。

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皇帝自封为“十全老人”,那自然什么都得是第一,他亲自考证出来的历史,当时谁敢说不是事实呢?

于是在乾隆皇帝发话之后,袁崇焕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尊崇,很多以前见不到的野史传奇也开始抛头露面。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皇太极为了让崇祯皇帝中计,估计放走了两位被俘的太监,并通过巧妙的安排,让他们得知了袁崇焕与后金勾结的内幕消息。这两个太监回到北京城之后,立刻将此事报告给崇祯皇帝,袁崇焕因此被当成叛徒。

在乾隆皇帝亲口说出这件事之前,没多少人认为,袁崇焕的死,居然跟两个太监有关系。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热心地,为一名前朝将领平反呢?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压制民间的反抗声浪。

很多人认为:在乾隆皇帝时期,大家已经习惯了满人当家做主的状态。可实际上,直到太平天国起事之时,“反清复明”的声浪都没有消停过。

只要出现一些风吹草动,“反清复明”就会被拉出来当大旗,大清的宣传部门,为这种事情简直是伤透了脑筋。

乾隆皇帝玩这么一手,就是要告诉大家:明朝的天是黑沉沉的天,明朝的地是血淋淋的地,在朱明皇室的万恶统治之下,没有正义与善良,只有邪恶与压抑。

你看袁崇焕,如此忠勇的一员良将,却落得一个活剐的下场,这样的政权岂不是活该灭亡?

这种玩法非常高明,我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大家讲讲。

前几年,我看过一部电影,名为《南京!南京!》,是陆川导演拍摄的,讲述的是南京那场劫难。该片甫一上映,就迎来骂声一片。大家都说,陆川导演虚构了一个高尚的鬼子军人(角川),这是在美化鬼子侵略军。

对此,我只有一个看法: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定不懂心理学,更不可能懂博弈和权术。

陆川导演有大才,这一手玩得相当高明,因为这才是刻画黑暗的最高境界:捧出一个忠勇无敌的个人形象,借此反衬敌方国家的邪恶与残暴。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这种行为叫“反撇”。

一个拥有高尚品质的鬼子军人(角川),却只能被逼得自杀,这是什么黑暗世道?这是什么罪恶国家?我们为角川流下的每一滴泪,都是对那个罪恶国家的抗议和控诉。

什么叫高?这才叫高。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除了用反撇的方式抹黑大明之外,乾隆皇帝还要用这种方式,实现自我标榜。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求贤若渴,某天,他的相国管仲发现一位大才,名叫宁戚。管仲给宁戚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拿着信去找齐桓公,一定会受到重用。

可宁戚见到齐桓公以后,并没有拿出管仲的信,反而煽风点火地说怪话,讽刺齐桓公。齐桓公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左右把宁戚拉出去砍了。

宁戚不慌不忙地说了一句话:“被昏君杀掉的都是忠臣,谢谢你帮我青史留名。”齐桓公一听这话,赶快把宁戚给放了,不想承担这个恶名。

如果袁崇焕是忠臣,那不管崇祯皇帝是不是上当受骗,他都逃不脱昏君的指责。

而乾隆皇帝则像李世民一样,来了个“以史为鉴”,表明自己绝不会像崇祯皇帝那样昏庸。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且不说崇祯皇帝是否真的中了反间计,如果袁崇焕争气一点,直接把皇太极赶走,崇祯皇帝就算心有疑惑,也不会把怒火撒向有功之臣。

退一步说,如果关宁军真敢与皇太极血拼一场,袁崇焕也未必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崇祯皇帝就是标准的“乱世用重典”:只要你能力不行,那就死路一条!

后金第三次杀入长城之后,梁庭栋(宣大总督)和张凤翼(兵部尚书)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直接自杀了事。

看看这两位老兄的遭遇,袁崇焕冤在何处?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祖大寿率领关宁军撤退,那么袁崇焕即使被杀,也就是砍头而已,不至于被活剐。

袁崇焕之所以会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从某种意义上讲,祖大寿难辞其咎。崇祯皇帝虽然是动手的那个人,但他也是受害者。

袁崇焕最初的计划,大概就是保持现状。换言之,还把后金束缚在辽东。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袁崇焕就可以从崇祯皇帝那里要权要钱,名正言顺地把关宁部队军阀化。

到了那时,就算他不能兑现五年平辽的目标,崇祯皇帝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因为,袁崇焕手下的关宁军,已经变成了他袁某人的私军。

从结果来看,袁崇焕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因为他缺乏维持现状的能力。换言之,当袁崇焕干掉毛文龙的那一刻,后金就已经走出了四面受制的困境。

崇祯皇帝在为袁崇焕拟定罪名的时候,特意加了一条:“袁崇焕携带喇嘛入城。”

及后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崇祯长编》

乍一看非常无厘头,带几个喇嘛进城怎么了?可只要仔细一想,立刻就会毛骨悚然。

袁崇焕绝不会带着几个不相关的人进城,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几个喇嘛是武林高手。那么问题来了:这几个喇嘛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最好的解释就是:这几个喇嘛背后的势力,完全可以充当明金之间和谈的中间人。袁崇焕带他们进城,就是为了和谈的。

因为袁崇焕立主与后金和谈,所以乾隆皇帝把袁崇焕捧起来,完全没有不妥之处。因为这可以证明一点:大明当初完全应该与后金和谈,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样一来,乾隆皇帝还可以说:我大清是非常爱好和平的国家,当初一直想和大明和谈,但大明的崇祯皇帝完全没有诚意,杀了和平使者袁崇焕。

这种说法其实很无耻。

“和议”二字说起来简单,代价却相当大:不但要付出大批白银,估计政治利益也要让出不少。依崇祯皇帝那种强硬的性格,怎么可能答应呢?

当初是你夸下海口,要五年平辽。现在敌人打到了北京城下,让你退敌你退不了,却带着喇嘛进城搞和谈。袁崇焕就专干这种破事,换谁不发火?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袁崇焕之死,其实比这还复杂。

到了最后关头,崇祯皇帝追究他擅杀毛文龙的事情,袁崇焕还想拉东林党重要人物钱龙锡垫背,直接把自己弄进了党争里。

好汉做事好汉当,袁崇焕在杀毛文龙后,实在没有必要拉别人当垫背的。但袁崇焕却非要拉钱龙锡一把,于是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上说,我杀毛文龙的时候向钱龙锡申请过,钱龙锡也同意了。

可袁崇焕说话前后矛盾,他自己承认过:杀毛文龙这事办得不好。

臣诛毛文龙之间与当时情事如此,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谨据实奏闻,席藁待诛,惟皇上斧钺之,天下是非之,臣临奏不胜战惧惶悚之至。——《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崇焕言:“东江一镇,牵制所必资。今定两协,马军十营,步军五,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帝颇以兵减饷增为疑,以崇焕故,特如其请。——《明史》·袁崇焕传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完全可以不提钱龙锡,但他却提了,更是白纸黑字写下来让世人皆知。无论袁崇焕当时是出于什么动机,但这样做显然是把自己拖入了党争的漩涡之中。

后人根据袁崇焕的这种说法,认定他也是东林党之一。

很多人或许不一定想袁崇焕死,但钱龙锡一掺和进来,性质就不一样了。钱龙锡所在的东林党得罪了不少人,他们都希望通过打击钱龙锡的方法来打击东林党。

既然如此,先收拾袁崇焕吧,这是他自己找死。

了解上述事件之后,再看袁崇焕之死,纯粹就是他自己找死。乾隆皇帝给袁崇焕翻案,居心叵测。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相关推荐

  • 1644年,站在人生的三岔口,吴三桂真的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读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头两句,写的是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被羞辱,怒不可遏,由归降李自成改为对抗李自成的事。历史上的吴三桂冲冠一怒真的是仅仅因为陈圆圆吗?

    美文欣赏
  • 崇祯说他欺君罔上,乾隆说他蒙冤受屈,真实的袁崇焕到底什么样?

    袁崇焕,袁崇焕被杀之时,并没有人为他喊冤,但在袁崇焕死了一百五十多年之后,有一位大咖站出来为他说话了。这位大咖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表示:袁崇焕本是大明的忠臣,却死于我大清的反间计。这样的人都不能得善终,大明不亡才怪。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

    美文欣赏
  • 袁崇焕之死,千古奇冤还是罪有应得?

    袁崇焕,说到袁崇焕可能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近代以来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战略眼光不足,爱吹牛,没有政治头脑,少言寡语不擅长人际交往,这种人怎么混到边军高层的。

    美文欣赏
  • 揭秘:袁崇焕死得冤不冤?100多年后,大清朝一皇帝给出最终定论

    袁崇焕,他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就只是一名普通的文臣武将,虽然这样,可是他却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美文欣赏
  • 袁崇焕为什么一定要杀毛文龙呢

    袁崇焕,说到袁崇焕,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网友都对他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人说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在抗击清朝方面功不可没;也有人说他擒杀毛文龙有亲清的嫌疑。说到毛文龙之死,就不得不提袁崇焕,因为就是袁崇焕只身前往大营把毛文龙给杀了。

    美文欣赏
  • 为什么说孙承宗不死,明朝能延续寿命?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孙承宗,明朝曾经出了很多牛人,他们本身可能并不是才干非凡,但是却有一颗敢作敢为,并忠君爱国的心。在明朝时期,曾经有那么一个人,获得了崇祯皇帝的高度认可,并被称之为能够与诸葛亮齐名的人才。

    文章阅读
  • 朱坤明:被崇祯称为汉则孔明,唐则裴度的老臣孙承宗,战死高阳

    孙承宗,明朝后期,最著名的两位辽东地区的大臣就是熊廷弼和孙承宗,其实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是非常信任他们俩的,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一个兵败被杀,一个辞官回家,在和清军的战斗中为国捐躯。 孙承宗是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构建了坚不可摧的关宁锦防线,令清军绝不可越雷池一步。

    文章阅读
  • 军事天才——孙承宗

    孙承宗,从孙武到孙悟空在致孙承宗,孙家能人辈出。不论搜百度还是搜狗都可以知道孙承宗是河北高阳人,首先,在下身为一个河北人觉得很是骄傲,毕竟这是我最喜欢的明朝人物。

    文章阅读
  • 总结历史一针见血,人生信条至今闪光,大明忠烈孙承宗不愧牛人!

    孙承宗,【崇祯皇帝朝服像】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中允等职。天启皇帝登基之后,孙承宗是经筵日讲官,很受皇帝信任,拜詹事府少詹事,加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后来又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文章阅读
  • 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国政治家管仲名言

    管仲相齐,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名十分有才能的人,他一开始是齐桓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谋士,在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王位失败之后,管仲为了展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建立功勋,成为了齐桓公的宰相。在春秋战国的史料当中,管仲相齐桓公是一件十分著名的事情。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