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构件细数起来真的是种类繁多,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古建中的这一构件——柱础。柱础,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
结构
在结构上,除了圆柱形和圆鼓形柱础,大部分柱础都是由顶、肚、腰、脚四分部组成。
础顶:柱础顶部与柱子过渡交接、上承荷载的部位;础肚:占于柱础的上半部,是整个柱础最富趣味的地方,也是柱础主要的雕饰表现所在,显现柱础个性、划分柱础类别的位置;础腰:础肚之下做收缩的部位,反衬上段凸出的础肚;础脚:柱础最下与地面接触、将荷载传往地面的部位,比础肚窄,比础腰宽,外形上通常与上段的础肚保持一致。
纹饰
自东汉佛教东传之后,佛教的装饰艺术对柱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莲瓣的装饰,被广泛地运用于柱础。古代的莲瓣柱础多作覆盆式的铺地莲花,其莲瓣较为写实且富有变化。
在宋《营造法式》中,对柱础的纹饰,记载有:海石榴花、牡丹花、宝相花、铺地莲花、仰覆莲花、蕙草、龙风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这些纹饰即是大多受了佛教艺术之影响。
式样
覆斗式柱础。覆斗式柱础的上下底面是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侧面是四个等腰梯形,形似斗口朝下放置的栌斗,故称覆斗。覆斗式柱础中有一种形制特别的几型柱础,它是在覆斗式的基础上,通过雕刻使柱础成为一种具有四条腿的“几”,并在几的每条腿和两腿之间雕刻植物、动物。
覆盆式柱础。柱础呈盘状隆起,就像是倒扣的盆子,所以称为“覆盆”。覆盆式柱础多与莲花型纹合用,称作覆盆莲花或莲花覆盆。还有一种素覆盆,即不在柱础上不施雕饰,在宋代属于低等的柱础形式。
鼓式柱础。鼓式柱础因造型似鼓而得名,又称鼓蹬式、算盘珠式柱础。鼓式柱础从明代开始多见于家境稍殷实的富户家,是民间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柱础样式。鼓镜式柱础。鼓镜式柱础采用鼓镜柱顶,曲线类似抛物线,以鼓镜上面做定点,徐徐收杀至柱础的边缘。原是素覆盆柱础的变形,在宋代属于低级柱础。
瓜楞纹柱础。瓜楞纹柱础是在柱础表面雕刻出瓜楞纹的柱础,瓜楞纹既是柱础表面的一种装饰,同时也影响到了柱础的平面形状。有些瓜楞纹柱础因为表面有瓜楞纹作为装饰,就不再雕刻别的花纹图案,而有些瓜楞纹柱础还会另外在表面雕刻其他纹样作为装饰,以使柱础形象更为优美。
宝瓶式柱础。典型的宝瓶型形体细高,瓶颈处比柱子还要细一些,看上去脆弱、不稳定、易倾覆。改良后的宝瓶式变粗、变矮许多,看上去更近似于盛水的罐子,稳定性也增强了许多。兽形柱础。顾名思义,整个柱础就是一个兽的雕塑。兽形柱础以狮兽最多,另外还有卧象、卧羊、蟾蜍、龟、翼虎等。
四方形柱础。柱础分成四面,呈正方,在凸出的四个面上,作图纹雕饰。另有一种“圆弧四方形”的柱础,其形状是在原先垂直的四个面,作圆弧形的变化。六面/八面形柱础。上段呈正六/八方形,通常在面积相同的每个面上,施以图纹装饰。多有束腰,在下段常作六/八方形或圆形的柱脚。
复合式柱础。由多种不同的简单造型组合起来,成为新的柱础样式。譬如圆鼓与基座、圆鼓与覆盆、基座与覆盆、八角形与鼓形等等。
功用
柱础的功用到底有哪些呢?其一是将柱身集中的荷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其二石柱础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免柱脚腐蚀或碰损。
由于柱础很接近人们的视线,往往成为艺术家施展技艺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了随朝代变化而变化的多种形制和雕饰,成为我国石雕艺术的一大门类。柱础虽因机能上的需求而产生,但当其发展成熟后,也逐渐形成了柱子的收头,使单调平直的柱身,产生视觉上之变化,兼具有装饰之功能。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石柱也运用了柱础做为装饰,所以其在装饰上的作用已大于机能上之需求。
柱础虽然是柱的附属构件,但外形上是独立的。虽然是不起眼的小构件,但它的装饰充分体现了古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