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唐朝李煜《长相思》
初衣解诗:有时候读古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需要看看他的词牌名。这一首词的词牌名叫长相思。我们知道中国的诗词有传承性。这首长相思的词牌,取自古诗19首,“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词的内容是要靠住词牌本身的。也就是说看唐宋诗词最有趣的一点,如果你不明白内容的主题,可以借助它的词牌名。而有些诗词内容,非常的朦胧隐晦,但是你突然会看到它的词牌名,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这首《长相思》,往往会解读成为,一个女子相思他远方的爱人。实际在古代相思,是不太分男女的,表达的是一种思念的情愫,和现代的相思,专门特指男女之间的感情是有区别的。
李煜的这首长相思,到底应该是做闺怨来解,还是应该做秋心有寄来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营造了特殊的词中秋色,情景交融的氛围,分外的蕴藉淡远,却又别有幽邃。
“一重山,两重山,山高天远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起句非常的淡雅,轻柔上口,仿佛是面对着图画一样的景色,用手仿佛就可以触摸或者画上那朦胧的山峦,那是一重山,眼光和手指又划过一重山。然后仿佛画卷的全景打开,原来山是在远方,山高天远,近处有水,一直铺到了山根,带着泠泠水气。好个淡雅的秋山近水图。
好个寂寞的午后。
但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有着鲜明的对照的,不多不少,只一句话一个字,“相思枫叶丹”。为什么说是一句话一个字呢?因为很明显的,在这一幅淡雅的秋景图中,最近的距离就是一株或一片枫叶。它一定尽在眼前,就在身边。而寂静冷艳的色彩,就是秋天里的明红。
这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热情。相思如同那枫叶,寂静的在岁月里熬成了深红。无需言语,一个字,一个色彩,代表了心情的厚重。然而不留神的人,仿佛轻巧就错过了。走过几步,忽然回头,那枫叶不多不少,那红不深不浅,恰恰是心情最深的颜色。如果说红能代表相思,无疑就是枫红,那是岁月从春天到秋天,凝结成的惆怅,不言不语。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如果依然把眼前的美景比作一幅图画,显然,在下一阙,有着渲染和递进的美。
依然是那么闲闲地画上了开放的菊花,画上了开残的菊花。一只大雁在天边,九月的帘幕不垂,可以看见风吹日过,月落星沉。那是因为远方的人没有归来。
这首诗,写的是相思,这个人可以是闺中的少妇,不言不语,站在帘幕边,看着窗外的菊花,不动声色地等待着归人,这个人也可以是独倚高楼的官宦和寒士,心里牵挂着远方的知己和朋友。但这首诗的典雅在于,没有任何一句话,描写容貌,姿态,却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一个人不言的思念。
全诗没有一个秋,却分明了是秋天。全诗没有一个怨,却分明了那压抑在心口的惆怅和忧思。却又是闲闲地道来,举重若轻,含蓄动人,典雅端庄。
这个人是谁?他又在思念谁呢?这些都是不写之写。是闺中的少妇,在思念他远方的丈夫,却又碍于各种的礼法,是高楼的男人,思念在远方的朋友,不再能够一起吟诗作对,还是李煜本人,顶着家国之重,独上高楼,只是寄托自己无言以诉的秋怀?自从他登上了帝位,总有无边的孤寂缭绕,心情如秋天的枫叶,渐渐浓缩成只有他自己能懂的孤寂的丹红。
这首诗如果从狭义的相思解读,会发现了画面之美。但如果从广义的相思解读,你会看到贵为一代帝王的李煜的典雅与孤寂。
许多人都觉得这首诗非常的耐读。用词简净,格调高远。而初衣想说的,李煜词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词人的词,恰恰是我们可以在他流传下来的词中,看到的是一种高水准的宫廷风范和皇家气度,简约,深邃,举重若轻,空灵却意蕴无穷。
比如这一句“相思枫叶丹”,就可以打上李煜词的皇家本色。有多简单就有多厚重,有多淡雅就有多醇厚。
往往许多人说李煜是亡国之君。也有人说李煜就是爱好写这些诗词歌赋,无心政事而导致亡国。其实这都是片面之词。一个朝代的倾颓,是方方面面合力而造成的。我们人就能够从历史的夹缝中,看到李煜对家国的努力。李煜的父亲李璟,还在位时,因为南唐国力的衰微,已经对宋称臣开始纳贡,李煜为保住江山和百姓,维持政权长达15年之久。有人说他虽然亡国又有什么可以愧疚的。人生总是尽力而足。
初衣所喜欢的李煜词,并非是他描写风花雪月,而正是他词中有一种浑然和节制,一种深邃与动人,是很多词人所不能达到的。所以他的词,可以作为了解南唐时代的一个触摸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