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莹子期;欢迎关注中财论坛
北宋时期,景祐三年一零三七年年一月八日的一个冬日,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诞生了。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年少的英气,才情,让他一时成名。恩师欧阳修对他喜爱有加。一路的顺风顺水让他如步青云。
事情发生转折是在熙宁四年(1071年),如果说第一次的子瞻因为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出京,那时的他还是自负的,还是傲气的,也是满怀豪情的。
所以才有那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才会有: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那时他的心还在朝廷,他的梦还在远方。
然而不久这一切就悄然发生了改变。
对于历史上苏东坡有两次惊人的巧合,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四十三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陷害,几次死里逃生后被贬到黄州。
这是他人生中第二个转折。由此也拉开了他波折多舛的命运之旅。
第一次自请出京的他还是满心抱负,想为朝廷出力,想重新扭转时局,然而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以后他便看清了一些政局和时局,更多了一些无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无论怎样的雄心壮志,无论怎样的梦想和理想,都已经东去了。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了。这时的子瞻在感慨中多了一些无奈和惆怅。
是啊,人生如梦,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呢?空有一身抱负,然而天涯甚远。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这句话难道是错了么?政府收购盐,私盐贩卖,盐价暴涨,百姓三月食无盐。难道百姓错了?
1084年(元丰七年),四十七岁的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一路携妻带子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失去幼子之痛的子瞻再也走不动了,他留在了常州。然而仅仅一年,他就被调去了苏州。
七月的杭州边,想必是游人如织吧?水波潋滟。晴空万里,游人兴致盎然在苏堤上漫步时候,能有几人想起这位叫子瞻的居士。想起这位满腔热血,壮志未酬的苏轼,那么记得的只有“东坡肉”,东坡鱼“了吧。
苏州是个好地方啊,那里民风淳朴,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有江水,有鸭,有竹子,还有桃花,岂不惬意?
苏轼的一生是动荡的,他的傲气,他的才气,他的骨气令人折服,被贬怎样,流落又怎样,他的诗词从没有因此而磨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子瞻没有消沉。
然而天不遂人愿,苏轼只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被人排挤,接二连三被调。人生啊,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棋子,生命没有终结时候,棋局便没有完结。
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之后不久苏轼又被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这个偏远的靠海的小城成了他最终的归宿。
1101年,徽宗继位大赦天下时,苏轼才得以昭雪。
七月二十八日,六十六岁心力交瘁的苏轼在返常州的路上与世长辞,又是七月二十八,那年的七月常州想必是骄阳似火,但每人心里都下了一场雨吧。
黄庭坚是落泪了,佛印也落泪了,还有他一路走过的村庄田舍。他救助的妇老幼童还记得。历史的车轮载着苏轼的身影永远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只留下他苍凉,磅礴、遒劲的诗作、成为千古名作,让后人楷模。这样一位豪情的才子,让人又爱有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夕是何年呢?已经不重要了。
随着岁月的沉淀他的名字已经镌刻在每一位后人心里,成了那幅《潇湘竹石图》青翠,嫩绿,足矣让世人凭悼,足矣让世人铭记。这就足够了。
窗外暮霭沉沉,月如钩。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进退也是度,宠辱不是惊。
- 上一篇:中国现存最完善的名楼:岳阳楼
- 下一篇:藤本月季的种植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