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里,大都是盛唐的酒与歌,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自傲与自负,很少看到儿女情长的部分。爱情与相思这类情感,在他的诗里很少能够读到,他的目光似乎总在注视着身前身后更遥远的地方。
可他写起相思来,又是那么入骨动人,一咏成经典。
在相思之人眼里,无时不相思,无处不相思,无物不相思。
李白《三五七言》(又作《秋风词》),共此相思秋夜风清月明中。
三五七言·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全唐诗》中将此诗收录,题为《三五七言》,且仅有这几句。至于广为流传的诗后半部分“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经考证并不是出自李白之手。
所以本文也只取前部分。
在这深秋的夜里,诗人孤身一人,感受到的,是吹拂在身的凄清的秋风,目之所及的,是一轮皎洁的秋月,随风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再复散去的落叶,在枯枝栖息却又复惊起的寒鸦。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勾勒出一幅空寂寒清的画面图,在这样的意境里,让人想到的是什么呢?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想的是彼此相思却又不知何时何日才能相见,想到这里,这秋风秋月之夜更教人情难以堪。
不知道相思之人为何人,他又在何方,可这相思刻骨之情,辗转反侧之苦,在每一个秋夜里,又何曾放过每一个相思之人呢?
李白在这首诗中采取“三三五五七七”这种体式,命名之“三五七言”,让诗读来比规整的五言、七言诗更具音调参差、错落有致的美感。
而这秋夜里极为常见的几种意象,经大师之手组合后又构建出别样的意境,这凄清明朗的风与月中,人如落叶聚终还散,又如寒鸦栖落后复又惊起,飞往别处。何日再相见?
在李白之前,有人已写过一三五七九言,李白对其进行了改造,只取三五七言,虽不能算作是完全的诗体创新,但至少“三五七言”这一诗体,是始于李白。
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诗之美,在一字一句构建的诗境之中,仔细读之便能体会得到。
金庸先生应该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在《神雕侠侣》最终回结尾处,杨过携小龙女与神雕并肩离去,映入郭襄的眼中便是: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神雕侠侣》全本以李白这首诗结束。
而《倚天屠龙记》初回“天涯思君不可忘”里,十八九岁的郭襄穿着淡黄衣衫,一剑一青驴,只身漫游,寻找杨过与小龙女的踪迹。可三年之间,江湖,二人却一点讯息也没有了。
不止这三年,在“倚天”的世界里,也再不会有神雕大侠的出现。
而郭襄,却是“见杨过而误终身”,此相思再难解也。
以郭襄之深情再来看这首诗,叶落尚能聚散,寒鸦方能惊栖,而很多人,一别之后,怕是再难相见了。
- 上一篇:《阅微草堂笔记》之鬼狐由人兴
- 下一篇:诗词原创白尚兴 | 古韵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