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7 14:31:02
阅读: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第十四章 纵横捭阖

作为战国初期四大国之一的越国,自一代雄主勾践死后,国力日衰。历代越王一改锋芒毕露的国策,偏安东南,与诸侯尽力和睦相处,无意进取中原。除了与越国接壤的楚国和齐国,其他诸侯国几乎都快把越国忘了,但没人就此认为越国好欺负。直到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二十年,装死的越国真的死了。楚怀王趁越国王室内乱,出兵讨越,越军竟然不堪一击,一溃千里,越王无疆兵败身亡,楚国竟然一举攻灭了越国。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越国堂堂万乘大国,当然也至于一夕之间便完全亡国,说越国亡,只是长江以北的精华地区沦陷了,长江以南的广袤莽荒仍然在越人手里。越国王室仍有不少幸存者,他们逃到长江以南的连绵丘陵之中继续内斗,就此彻底退出中原的争斗,虽非亡国亦相差不远矣。自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彻底被楚国所掌控,东方国境线推进到大海之边,楚国声威一时无两,盖过了西秦东齐两大强国。这一突变让中原本已复杂不堪的局势更加凌乱,先是,楚国联合魏韩等国再次操持合纵,齐国也表达了对合纵的支持,抗秦大业本来大好。这个时候楚国突然把越国吞了,出乎了包括楚人在内的所有人意料。楚国之所以参加合纵,自是认为自己难已独力抵挡秦国,现在楚怀王凭吞越之威,信心大增,对于是否需要带上魏韩两个拖油瓶抗秦,楚国人肯定要做重新考量的。而且魏韩两国的抗秦决心并没有那么坚决,魏国深受秦国威胁,在合纵和连横之中摇摆不定,和这样的盟友在一起,心里不得不揪着,深怕他们突然反水。从其它国家的感受来说,吞越的轻松会不会刺激楚国人对韩魏以及宋、鲁、卫等小国产生野心?楚国会不会由此成为中原诸国在南方的梦魇?而秦国又会不会应对声威大震的楚国而加大力度拉拢魏韩?所有问题都没有答案之前,中原诸国都停止了征伐,静观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赵国而言,这并不是个好的态势,虽然这些年赵国不参与合纵或者连横,但是对抗秦国的基本盘并没有改变。合纵事业横添波折,秦国中原方向的压力减小,对河东赵国方向的压力就会增加,这对赵国很不利。更不利的一点是,各国对于一个万乘大国的消亡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对类似的灭国之战势必会更加警惕。其他各国之所以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从容吞并越国,一是越国游离于华夏文化圈之外久矣,各国对楚越战争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二是越国之弱出乎所有人预料,让其他诸侯没有时间反应。以致最后楚国捡了个大便宜,然而将来赵国攻打中山国时候可就没这些好事了。中山国会更加警惕,万乘之国说亡就亡,更别说它一个千乘之国。而其他诸侯也会对赵国攻中山的举动更加关注,为能否吞并中山增添不少变数。

现在要想局势向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赵雍必须主动做点什么了。赵雍回到邯郸后,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啥都不变。维系之前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态势,赵国则继续置身事外。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修补合纵联盟之间的裂痕不易,保持赵国的超然地位更难。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赵雍忽然想起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当年秦穆公威名赫赫,收服了西戎,还将中原霸主晋国打的没脾气。然而自商鞅变法前秦国也就威风了这么一代,穆公后期秦公深感后继无人,他的公子中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霸业,外部中原诸国一直敌视身处西陲的秦人,晋国对日益崛起的秦国虎视眈眈。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秦穆公采用最惨烈的手段来保佑秦国能够延续下去——让子车氏三良在内的177位秦国贤士给自己做了殉葬。人才历来是国家竞争力最核心的资源,杀死这么多贤士就相当于自毁长城,秦穆公的逻辑是弄残自己,让秦国丧失威胁力,中原诸国也就能彻底丢掉对秦人的警惕心,这样后代的秦国国君只要不过于无能,就不至于在没有什么外界威胁的情况丢掉国家,以后再瞅准机会重新崛起。秦穆公死后,秦国果然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原诸国也没怎么主动侵略秦国。

赵国要想打消诸国对自己的疑虑,特别是让他们对吞并中山国的行动保持克制,就必须让诸侯们认为,赵国不强,而且对其他国家没有野心。赵雍决定效仿秦穆公的做法,主动削弱赵国的实力,向诸侯们示弱,同时还要远离争斗旋涡,力促山东诸国继续进行合纵。至于具体的办法,当然不至于像秦穆公那样激烈,而是将赵国倚重的一些贤士推荐到各诸侯国去任职。这在现在看来赵国是在搞霸权主义,肆意将人安插到其他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然而在当时则不然,当时人们家国意识远没有后世那么强烈,去别的国家任职就像现在球队队员转会一样,人们都是谁给发工资就给谁干活。赵国主动将自己的人才往外推,是一种示弱的表现。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例子孟尝君,孟尝君是齐国名士,而且和公室关系很深,秦昭王知道了孟尝君的贤名后,依仗秦国比齐国强,强迫齐国让孟尝君到秦国来担任相邦,丝毫不担心孟尝君会为齐国谋私并损害秦国的利益。

定下了方略,赵雍就拟了一份名单: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这些人在赵国甚有贤名,且都是能言善辩之辈,既有深得赵雍信赖的将军,也有公室宗亲,在赵国可以说都是举足轻重之辈。赵雍让这些人以使臣的身份出使各国,暂时免去他们在赵国的职务,事毕便常驻所在国,凭着赵雍开的推荐信取得所在国君主的信任,作为两国之间的公使,同时为两国效力。

赵武灵王传——越国亡了

除了在口头上向中原诸侯宣示赵国无意争雄,赵雍高调宣布代地的赵固全权负责赵国负责胡人相关事务,将北方边疆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将赵国全力向北发展的意图清晰地展示出来,赵国得以继续维持超然中立国的地位。

魏国眼看赵国没有加入战团的意思,楚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秦国昭王新登基,王位不稳,暂时不会大举攻伐他国,魏襄王干脆退出了合纵,同秦国达成了和解。楚国虽然声威大震,但楚怀王也发现,将新占领的土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力,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找个靠谱的盟友更加重要,于是放低姿态,加紧拉拢态度还不是很明确的齐国。齐宣王对有雄起之势的楚国有些忌惮,不想与楚为敌,再加上之前秦国阻挠齐国吞并燕国,让两国一直关系不佳,于是同意了楚怀王的结盟请求。三晋的韩国离楚国更近,不想开罪风头正盛的楚国,便和齐楚一起结成了合纵。

至此,楚国吞越后,赵、燕继续中立,而中原地区形成了齐楚韩和秦魏两个名义上的联盟,至于他们能维持多久,就只有天知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