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位老者回想起往事,不免发愁烦闷不已,于是叫家姬演奏《水调歌》,边听着曲子边晃动着酒杯,越听越愁,几杯过后昏昏沉沉的睡着了。醒来后,愁还在。看着镜子里苍苍白发,往事历历在目。天黑后,对对鸳鸯在池边并眠,月光从云间晒下,花枝在月光中拨弄自己的倩影。在这寂静的夜里,微风拂过,烛光在层层帘幕中暗淡的晃动着,想必明天落花会铺满院中小径。这位老者就是北宋大词人——张先,这段小插曲便是《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风流,本就是一个褒义词,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意风度、风采特异,才华出众。现在也有风流快活、风流成性等词,意义发生了改变。北宋大词人张先,他的风流韵事真不少,他的风流是好是坏那还真不好判断。 张先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江浙地区,这时期是文人最幸福的时候,他官位虽不高,但词写的漂亮,在他们那文化圈里是响当当的人物。
词本身依靠着曲来传唱,文人写好词再拿给歌姬演奏,所以词人和青楼歌姬关系都比较暧昧,比如大家熟知的李师师就是汴京的名妓。张先生活优越,常常泡在青楼,因为名气大,不少歌姬都向他邀词。有位叫龙靓的官妓(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也苦求张先为她写词,却被忽略了,龙靓便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意思是天下的花千奇百样,人们都喜欢牡丹芍药,而我就像这没有色彩的鼓子花没人瞧,没人怜爱。张先看后作《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据说,龙靓因此身价倍增。
张先年轻时,偶遇一位小尼姑,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可是小尼姑的师傅比较严厉,不仅禁止他们的交往,为了防范还特意将小尼姑关在小湖中央的一个小岛的阁楼之上。初尝爱情滋味的张先在夜深时,偷偷划船到小岛上,小尼姑听到动静后便会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最终被迫分手时,张先以《一丛花》相送: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写的是一个盼望丈夫归来的女子形象。登高远望就是希望能看到丈夫归来,无奈的柳絮飘然更让人烦愁。而丈夫离开后去了战场,又哪里能寻到丈夫的身影呢?鸳鸯在池中戏水,日落月升之时不得已由怨生恨,自己空守闺房,还不如桃花杏花,它们还能嫁与东风,随风而去。此词一出,盛传一时。连欧阳修都赞叹不已,恨不能认识张先。
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了十八岁的女子为妾,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好友苏轼听后也即兴赋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据闻这十八的小妾还为张先育有儿女。
就是这样一位多情多才的“张三影“留下了不少优异的词作,其中选入《宋词三百首》的就多达6首。大家怎么看这位”风流才子“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