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12 10:47:41
阅读: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唐代文学大咖柳宗元早年写过一篇有关工匠的传记散文——《梓人传》,是其《柳河东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梓人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作者借亲见的真实人物,即以“梓人”的传奇事迹为喻,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此文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处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精心选择反映主人公性格的思想言行加以集中表现,写人生动形象,说理亦合理自然。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所谓梓人,柳宗元在文末说: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所谓“审曲面势”,是《考工记》中的词,即匠人审视材料的天然曲直,量材成器,安排营造。《考工记》说,这叫“百工”。然而所谓“曲直”者,盖以木头最著,所以此处有以木工总括百工的意思。没错,“梓人”一词最早也出现在《考工记》中,是指“攻木之工七”中的一种,专造饮器、箭靶和钟磐的架子(还记得庄子笔下的梓庆吗?戳→《这位大哲人太像我们干工会的人了! | 典籍中的工人⑤》)。后来又泛指建筑木工。然而柳宗元所谓的梓人,却已经又有着“都料匠”的新意了。所谓都料匠,是唐代出现的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又称营造师、总工匠。按照我们的说法,不是小木工,是大木匠,是建筑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另外还兼有总包工的意思(我们在讲鲁班的故事时,已经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位大木匠)。当然,顺便说下,梓人也指印刷业的刻板工人。

柳宗元笔下那位梓人叫做杨潜。柳宗元在文末最后一句写道:“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谢谢,在我们的传统典籍中,让工匠留个名很不容易。

让我们进入杨潜的故事。

牛气冲天,却不会修床腿!

那一天(公元八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安光德里,柳宗元妹夫裴封叔家,有梓人杨潜敲门求租房。说是梓人吧,却不带着斧头锯子一类的工具,只是带着量尺、圆规、曲尺、墨斗一类的准具。问他最擅长什么,他杠杠地说:

“我只会计算木料(吾善度材)。看一幢房屋的规模,精确算出合适的高、深、圆、方、短、长,然后我指挥木工们按我的设计的标准分工去做(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别看他们人多,可离了我,他们连房角都造不出来(舍我,众莫能成一宇)。所以,给官府造房子,我的工钱是一般木工的三倍;给私家建,我要得全部工钱的一大半(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柳宗元想,吹牛吧?你。有一天,借机到他房间里察看,发现他睡的床居然缺一条腿,问为何不修。他说:“这是其他木工的事,我不擅长这个。”柳宗元就笑了,内心已坚定认为,这工人没成色,正所谓“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说的正是这厮。

作者大骇:他是真牛

然而“京兆尹将饰官署”了,杨潜包下了这桩大活。柳宗元又经过那里,亲眼目睹了这位“牛人”的工作过程,不禁“大骇”:人家是真牛,不是“吹”出来的“牛”!

柳宗元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委群材(各种木料堆在那儿),会众工,或持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都围成一圈站在那儿,向着杨总工)。梓人左持引(左手拿着量尺),右执杖(右手持指挥棒),而中处焉(站在圆圈中间),量栋宇之任(测量房屋应有的压力),视木之能举(能负荷那种压力的木料),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等他发令),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连不高兴都不敢,气都不敢吭)。

这完全是一位将军在指挥打仗嘛!指挥若定,绝对权威,杀罚果断,大将风度;或是一位现代交警戴着白手套在指挥交通,因其手势,车辆川流,左左右右,井然有序,和谐美观。

柳宗元还看到他把蓝图画在墙上,长宽仅一尺,却把整栋建筑的大构、局部、细节都画出来了(而曲尽其制)。按图示尺码放大建造落地大厦(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没有丝毫差错(无进退焉)。

绘制蓝图比现场指挥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需要这位总工匠付出更多心智的。现场工人为什么对他那么服?也是因为他会画图,他的图画得很好。我采访过一些业有所精的建筑农民工,他们会这样描述他们的进步:“我原来不会看图,现在懂看了。”或者:“我学会了画图纸。”

回到唐朝。还是柳宗元亲眼所见,建筑完工,杨潜在大梁(栋)上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建”,末后还书其名字:杨潜。而具体操作的木工们则一个名字也不留。

柳宗元就这样描述了他的感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圜视”者,瞪大眼睛望着。

古之工匠,从春秋开始,就有必须留实名于其产品上的质量管理制度,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吕氏春秋·孟冬记》)。比如今夏我到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导游就介绍在俑身的腋下和臀上等隐秘部位,都刻有工匠的名字;还在玻璃展馆内看到一枝秦戟上刻有工匠“成”的名字。明代的城砖上,也往往刻有工匠名字。这种实名制,都是方便追责。而追责是要追到命的,看谁敢有丝毫马虎(拟专章另叙)!而杨潜的留名于栋,则已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骄傲的行为,不仅意味着“没问题,”还意味着“最好”,意味着品牌。杨潜的留名于栋,可以作为成语“栋梁之才”的又一出处了。

认识到杨潜“其术之工大矣”之后,柳宗元还议论说,作为梓人,就是立标准的,不在于精通具体各个的工种;作为梓人,你要他与众木工抢活干,不是很荒谬吗?他还认为像杨潜那种梓人,肯定是非常坚持原则的,哪怕是房主让他降低一点标准,哪怕多给他工钱让他降低一点标准,他也不干,宁愿不干,他必须对他自己负责!“是诚良梓人耳

如何做宰相都要向这位工匠学!

留下了《永州八记》写景美文的柳宗元还写过好几篇小人物传记。除了《梓人传》外,我们少时早在语文中学过《童区寄传》,讲述湖南郴州放牛伢子区寄自救杀贼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学过《捕蛇者说》,状写湖南永州乡村捕蛇者蒋氏向死谋生的艰难,很是接地气,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翻开《柳河东集》,还有《宋清传》,写长安药商宋清因赊账并免费济人不求回报而终得回报的故事;还有一篇《种树郭橐传》,写一位会种树的残疾人,这是和《梓人传》一类的工匠人传记,是我这两年最感兴趣的文章。

但除了《童区寄传》专意歌颂了一位少年英雄外,其他几篇小人物文章,却意都不在人物本身,而是以小人物为载体别有大的寄寓。如《捕蛇者说》,重点其实是落在“苛政猛于虎”的大道理上。《宋清传》也不是以歌颂宋清的美德为务,而是讥讽世人的势利,有着作者谪居永州期间的炎凉体验。《种树郭橐驼传》则直接就是一篇寓言。同样,《梓人传》表面上是工匠杨潜的传记,其实呢,是讲如何做宰相的,是“宰相必读”。

《梓人传》叙述梓人的篇幅只占一半不到,一半以上的篇幅都是论述做宰相当如作者所遇见的那位梓人,重在“立纲纪、整法度”,使天下人各安其业,而不是“亲小劳、侵众官”。虽然如此,我们仍要感谢柳宗元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可贵的文本,让我们在历史的角落看到一位技术精湛、品质崇高、尊严满载,而且有名有姓的唐代建筑师的高大形象。他高大到,连做宰相都要向他学——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篇文章。

相关推荐

  • 做宰相都要向他学,看看唐代这位建筑师有多牛!|典籍中的工人㊾

    梓人传,唐代文学大咖柳宗元早年写过一篇有关工匠的传记散文——《梓人传》,是其《柳河东集》中的代表作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美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序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