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郡国之书编撰之风四起,《越绝书》便是其中之一,《越绝书》在南北朝之前也被引作《越绝》,那何为“越绝”呢?首篇《外传本事》说:“越者,国之氏也。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郑张尚芳考证:“绝”是记录、记载的意思,而《越绝书》则是东汉时期所作的记录先秦吴越两国历史的地方性史籍,郑玄说:“志者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皆属一国史书。而“越绝书”则是音译意译叠加的译法来命名,符合当时越国史记的原本特色。一般认为《越绝书》的作者是袁康、吴平,但是近来多有学者提出质疑,浙江大学历史系仓修良教授对《越绝书》作者是袁康、吴平提出质疑,因为历史上并无此二人的任何相关记载,而是因为政治原因编辑者隐其真名。
全书原为三十五篇,“旧有内记八,外传十七”;而今传世本共十九篇,分为经、传,其中经两篇,传共十七篇,而传又分为内传六篇、外传十一篇,以吴越争霸的历史事件为线索,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的兴衰成败的著作,但是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溯祖追宗至夏禹时期,广列诸侯各国,包括了这时期吴越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个方面,详细记载吴越两国的交恶征战、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最后兴越灭的训诫,以及逐鹿中原的越国兴衰史,当然也具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奇闻异事,涉及兵器、风俗、山川、物产、地理和奇闻趣事等等,因此被有些学者誉为“地方志鼻祖”。
例如,《越绝外传记宝剑》中有记载勾践与相剑大师薛烛之间的轶事,勾践让薛烛看自己珍爱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但是薛烛寥寥几眼,且批评越王勾践的这两把宝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而巨阙质地趋粗,都不能算宝剑,后来勾践命百名士兵护送一把宝剑前来,薛烛询问越王为何剑?勾践不快的说是“纯均”,薛烛听罢仰面摔倒,头发散乱,面色呆凝,忽又纵跃至台下,来到剑前,深深鞠躬,肃然整衣,才拿起宝剑,小心翼翼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极为恭敬,文中对于宝剑的外貌描述也极为详细,且以薛烛之口详细到处纯均宝剑的锻造和来历,极具神话色彩。
该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汉魏丛书》等版本,最早刻本为宋嘉庆本;明嘉靖二十三年张佳胤双拍堂刻本较好,今《四部丛刊》本即影印此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越绝书校注》属于校勘非常好的版本,1959年中华书局有排印本,还有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