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 年 8 月 12 日,恽代英出生在湖北武昌老育婴堂街藩司衙门附近的一所大宅内。
恽代英的父亲恽爵三,名宗培,擅长古文,以“候补府经历”,曾断断续续在湖北一些州县府做过幕僚。像所有父亲一样,恽爵三希望他的这个儿子长大后做能够持之以恒,有坚强的毅力,从而奋发努力,光宗耀祖,遂为其取名为代英,字子毅,小名叫育育相对而言,对恽代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陈葆云。陈葆云是湖南长沙人,自幼饱读诗书,颇有旧学功底,是恽代英兄弟的启蒙教师。
恽代英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年幼的恽代英兄弟们经常围着母亲,摇头脑地跟着母亲一起朗诵唐诗宋词,背诵《字经》《弟子规》等游学经典,接受传统知识文化的浸染
恽代英 6 岁时进了家塾,塾师是从江苏武进请的一位饱学的本家老先生,老先生主要向他们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等旧学经典书本。老先生沿袭故乡的教学方法,不仅教他们识字学习,还十分注重对他们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教养。恽代英非常尊重老师,异常好学,小小的恽代英对老师的讲解总能心领神会,一点即通,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他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学完了别人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老师常说 :“我在人杰地灵的武进教了那么多年书,这样聪慧的学生还是头一次遇见呢!”
兄弟们在家塾里通常要上一整天的课,直到天黑才放学。回到家,陈葆云规定晚上必须温习功课。晚饭后,兄弟们就分坐在桌子两边,高声背诵起老先生白天教过的经书文章。慈爱的陈葆云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认真听着孩子们背诵,有时还会出些题目考问他们几句。当提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兄弟们还会辩论起来,恽代英总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正确地解答问题。兄弟们辩论时,陈葆云只在一边静静地听着,等到辩论完毕,陈葆云轻轻地说 :“道理越辩越明,你们能够辩论,说明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好的。孩子们,你们只有把书念好了,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爷爷奶奶才会喜欢。”恽代英没有出声,却把母亲的话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1907 年,恽代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的新学武昌北路小学堂。
1908 年,恽代英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从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毕业。正当全家人商讨恽代英兄弟继续上学的事情时,恽爵三让陈葆云带着四个儿子速去老河口。原来,恽爵三被任命为老河口盐税局局长。但是到了老河口后,当地并没有中学以及高等小学。恽代英兄弟们的教育成了问题。与恽爵三商量后,陈葆云决定由自己来担任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陈葆云把孩子们召集在了一起,把“自省、自学、自律”作为恽氏家塾的家教原则。陈葆云先解释“自省”,说 :“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战国时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陈葆云要求恽代英兄弟每天记日记,把自己每天做人做事,所思所想都如实记在日记中,对的就坚持,错的就赶紧改正。陈葆云接着说 :“自省过后,便须自律。要能分清是非黑白,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自己管束自己,便是自律。你们要学会自律、自己管好自己,有自律不到的,也可以互相监督。你们要做到自律正人,发扬好我们恽家的家风。”兄弟四个认真听着母亲的话,谨记在心里。
在陈葆云的督导下,恽代英的日记记得非常认真、细致,给兄弟们传阅后,又送给父母亲批阅。当恽爵三读着恽代英的日记和作文时,不禁暗暗称奇。恽代英把日记作为良好的修养方法、求学方法和练习写作的方法。他在日记中开始探索人生、思考人生,认识个人责任和人生价值。恽代英一有时间就翻阅家里的藏书。《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丰富的文化典籍提供给他广博的历史知识养料,更加坚定了他“修身、立志”的决心。
正是有了这些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恽代英才得以在少年学习成才,日后挑起了革命的重担。
编辑:高飞
温馨提示:投稿请通过“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官方网站
(http://2019qm.mva.gov.cn),点击【我要投稿】、【素材征集】等活动链接,或
关注“中华英烈网”今日头条号,私信发送“投稿”,按要求填写征集作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