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1 09:45:31
阅读: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在民间传言中,有很多鸟类是一夫一妻制的忠贞典范。天鹅十分重视夫妻感情,小天鹅甚至会为死去的配偶守节3年;大雁从不独活,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鸳鸯则更是至死不渝的爱情象征,一旦配对,终生相伴,双宿双飞;相思鸟鸟如其名,雄鸟雌鸟成对生活,恩爱非凡,是有名的“爱情鸟”。人们给这些鸟类贴上各种“忠贞”的标签,那鸟儿们爱情、婚姻的真相到底如何?

大雁:婚姻期内,好聚好散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鸿雁,通常所说的“大雁”鸟类中的一种,不管是夜栖、觅食还是迁徙,鸿雁都倾向于集群活动。 图/lsfzy.com

人们通常所说的大雁,其实是雁形目鸭科中雁亚科雁族16种鸟的泛称,大雁的确不像某些鸟类那样,雄鸟交配完毕拍拍屁股就走人。不过,同鸭科中的绝大部分种类一样,大雁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关系往往只能维持一个繁殖季。如斑头雁(Anser indicus)、鸿雁(Anser cygnoides),头一年在越冬地就大多相配成对,开春双双飞回繁殖地共筑爱巢,一个繁殖季只产一窝卵,然后夫妻双方通力合作照顾雏鸟,待到夏末完成繁殖任务后便好聚好散,天涯陌路,第二年再寻新欢,并没有“从一而终”之说。

在非繁殖季,大雁不管夜栖、觅食还是迁徙都喜欢集群活动。但这并不是因为耐不住寂寞,而是集群而居能降低个体面临风险的几率。一群雁中大家轮流站岗放哨,其他成员就能放心活动,节省体能。

天鹅:守节是假,终生相伴却有可能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日本北海道,一对大天鹅。在东西方文化中,白色的天鹅均是忠诚的象征。图/ nationalgeographic.com

天鹅指的是雁形目鸭科天鹅族,在中国有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疣鼻天鹅(Cygnus olor)三个种。天鹅的夫妻关系能维持较长时间,一般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确实可能终其一生,大天鹅的往年后代还会帮助父母照顾雏鸟。

这是因为双方的默契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繁殖成功的几率才越大,要是轻易更换伴侣,可能会因双方缺乏“合作”经验而增加繁殖“成本”,使成功率大打折扣。许多繁殖率低或是生存环境严苛的鸟的婚配制度都表现出这种特点,曾有科学家对新西兰王信天翁(Diomedea epomophora)进行了连续16年观察,最终认为这种鸟可能终生维持原配。

不过,天鹅并不是绝对的终身原配,曾有研究发现疣鼻天鹅每年繁殖对的离婚率不足5%。要是一方死去,另一方除非是已经失去繁育能力,否则肯定要在下一个繁殖季另起炉灶,毕竟繁衍后代传播基因才是它们活着的终极目的,天鹅为死去的配偶守节一事也就不足为信。

鸳鸯:风流薄情,交完就掰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鸳鸯中的雄鸟是为“鸳”,羽色艳丽,光彩照人,而雌鸟“鸯”则颜色黯淡,一身朴素,手工艺人们往往误将两只“鸳”搅和成一对儿。图/wiki commons

鸳鸯被视为模范夫妻之首并非空穴来风。鸳鸯(Aix galericulata)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水鸟,雄鸟羽色艳丽,光彩照人,雌鸟一身朴素褐色,腹部纯白。每年4月是鸳鸯的繁殖季,此时越冬期间成群活动的鸳鸯逐渐分散开来,成对活动,雄鸟和雌鸟在此期间形影不离,互相追逐嬉戏,这一场景想必给无数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美好的真相也就到此为止,5月初和5月末是鸳鸯的交尾期,在交尾期内雄鸟频频向雌鸟献殷勤,炫耀自己的艳丽,雌鸟紧随雄鸟身侧,围绕雄鸟不住打转,心领神会的雄鸟跟着做出同样的表演,然后伏在雌鸟背上完成交尾。交尾期结束后雄鸟就扬长而去,接下来的营巢、孵卵、养育子女全部由雌鸟独自承担,直到9月份繁殖期结束。

即便在同一个繁殖期内,雌雄鸳鸯看似恩爱甜蜜地出双入对,其实是一夫一妻制鸟中相当普遍的看护伴侣行为,即因为对方有出轨倾向而不得不严加监视。据报道,为了证实鸳鸯是否会真像古代文献所述“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于死”,早年间吉林省长白山研究人员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有成对鸳鸯出现的地区用枪打落一只,结果另一只很快重新续弦,根本没有生死成双。

相思鸟:忠诚?够呛

在天愿作比翼鸟?那些被曲解的“爱情模范”

相思鸟,雀形目画眉科相思鸟属,有银耳相思鸟和红嘴相思鸟两种,一般人们所指红嘴相思鸟,平时结小群生活,繁殖季则成对活动,雌雄常形影不离,并共同育雏。 摄/云南观鸟会 李利伟

以往人们认为,现存鸟类中约有92%的种类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即在一个繁殖期内,一雄一雌确定配偶关系就齐活儿了。现在人们发现,一夫一妻制鸟类中实际上竟然普遍存在婚外交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小型雀形目鸟类中。比如一项对芦鹀(Emberiza schoeniclus)的研究发现有93%的雌鸟有至少一个私生子,一个繁殖季中有多达55%的雏鸟来历不明。白领姬鹟(Ficedula albicollis)、白冠带鹀(Zonotrichia leucoPhrys)、甚至象征和睦美满的家燕(Hirundo rustica)都存在对家庭的“不忠”的行为。虽然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但从整体形势来看,相思鸟的婚外行为,十有八九也好不到哪儿去。

另一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细尾鹩莺(Malurus sp.)则更夸张,雌鸟会一边以刚刚好的交配次数保证它的配偶协助哺育家庭,一边和其他它看上眼的雄鸟偷情;而另一方面,它的配偶可能在附近有多达六窝雏鸟,但它自己正在哺育的那一窝里可能一个都不是它的孩子!

这种行为其实也不足为奇,在生态学上这叫做临界型一雄一雌制——夫妻双方只是迫于环境压力,必须由双方共同孵卵育雏才能繁殖成功,从而表现出一夫一妻制。只要有机会能在不危及后代的情况下传播自己的基因,它们就一定会选择那么做。而一旦一方“出轨”,它的配偶就会受到性选择压力,于是要么出去散播自己的基因,要么发展出看护行为以减少自己戴绿帽子的机会。在这一点上,相思鸟和鸳鸯的选择倒挺一致的。而对于这些鸟类而言,所谓的爱情,更像是它们生存繁衍大计面前一碟小小的配菜吧。

参考资料:

  1. 倪喜军,郑光美,张正旺:鸟类婚配制度的生态学分类.动物学杂志.2001.36(1):47-54(CAJ).

  2. 韩之明,鸟类的婚配制度[J].生物学通报.1999年06期.

  3. 赵正阶,张兴录,何敬杰,朴正吉:鸳鸯的繁殖生态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4. BBC 《The Life Of Birds》

本文为果壳网原创,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guokr.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