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小青
可能你读过《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诗人白居易之所以能把这故事讲述得如此深情,是因为他在借李杨爱情故事,抒发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长恨”。
白居易早年有一段初恋,女友是一位邻家少女,名叫湘灵。相识那年,他11岁,她7岁,青梅竹马,情意相投。湘灵不但伶俐俊俏,还通晓音律。八年后,二人情窦初开,彼此的爱恋之情油然而生。
“杨家有女初长成”,“回眸一笑百媚生”,“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很多年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的杨玉环时,其实处处都有湘灵的影子。
白居易对湘灵一往情深,湘灵对白居易也誓死不渝。两人也曾密相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就像李隆基和杨玉环一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无奈两家并不门当户对,白居易家是官宦之家,白居易的母亲嫌湘灵家门第低,强烈反对二人交往。白居易面对蛮横的母亲,无力反抗,但是他坚持不接受母亲的安排,拒不结婚。
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后,兴冲冲地回家,求母亲准许他和湘灵成亲,苦求了一年,仍然被拒绝。32岁时,他已在长安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回家求母亲,这一次他母亲坚决棒打鸳鸯,不久,白家全家迁居长安。临走时还禁止白居易和湘灵见最后一面。
人世间最深的痛苦不过四个字:“生离”、“死别”。其实有时候,“生离”比“死别”的痛苦更甚。
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在护卫军的逼迫之下,不得不赐死杨玉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一对鸳鸯从此阴阳永隔。如果说,杨玉环的死让李隆基的晚年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那么白居易和湘灵的“生别离”也许更让人痛心。
直到37岁,白居易终于经不起母亲的以死相逼,忍痛成婚,婚后他还是始终不忘曾经海誓山盟的湘灵,常常写诗怀念这段无果的初恋。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这首《冬至夜怀湘灵》,与《长恨歌》中李隆基思念杨玉环的诗句何其相似:“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多年以后,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又遇见湘灵。此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已经40岁了,仍然是孤身一人。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白居易写下了“少年离别老相逢”的诗句。
虽然旧情不改,但是白居易已婚,并且是被贬之身,落魄天涯,二人最终还是黯然道别。这一别后,湘灵杳然无踪,不知生死。
白居易的一生所爱,就只能这样埋藏心底。“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这就是他最想表达的“长恨”。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思君不见。缘浅情深。生别离,大概就是古诗文中最深切、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一个词吧。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一篇:书法日历:书法人如何理解陶渊明这首杂诗?它仅讲的是人生吗
- 下一篇:写给故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