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1 02:05:26
阅读:

文:宁小青

可能你读过《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诗人白居易之所以能把这故事讲述得如此深情,是因为他在借李杨爱情故事,抒发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长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白居易早年有一段初恋,女友是一位邻家少女,名叫湘灵。相识那年,他11岁,她7岁,青梅竹马,情意相投。湘灵不但伶俐俊俏,还通晓音律。八年后,二人情窦初开,彼此的爱恋之情油然而生。

“杨家有女初长成”,“回眸一笑百媚生”,“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很多年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天生丽质、能歌善舞的杨玉环时,其实处处都有湘灵的影子。

白居易对湘灵一往情深,湘灵对白居易也誓死不渝。两人也曾密相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就像李隆基和杨玉环一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无奈两家并不门当户对,白居易家是官宦之家,白居易的母亲嫌湘灵家门第低,强烈反对二人交往。白居易面对蛮横的母亲,无力反抗,但是他坚持不接受母亲的安排,拒不结婚。

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后,兴冲冲地回家,求母亲准许他和湘灵成亲,苦求了一年,仍然被拒绝。32岁时,他已在长安做了校书郎,又一次回家求母亲,这一次他母亲坚决棒打鸳鸯,不久,白家全家迁居长安。临走时还禁止白居易和湘灵见最后一面。

人世间最深的痛苦不过四个字:“生离”、“死别”。其实有时候,“生离”比“死别”的痛苦更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在护卫军的逼迫之下,不得不赐死杨玉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一对鸳鸯从此阴阳永隔。如果说,杨玉环的死让李隆基的晚年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那么白居易和湘灵的“生别离”也许更让人痛心。

直到37岁,白居易终于经不起母亲的以死相逼,忍痛成婚,婚后他还是始终不忘曾经海誓山盟的湘灵,常常写诗怀念这段无果的初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这首《冬至夜怀湘灵》,与《长恨歌》中李隆基思念杨玉环的诗句何其相似:“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多年以后,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又遇见湘灵。此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已经40岁了,仍然是孤身一人。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白居易写下了“少年离别老相逢”的诗句。

虽然旧情不改,但是白居易已婚,并且是被贬之身,落魄天涯,二人最终还是黯然道别。这一别后,湘灵杳然无踪,不知生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白居易的一生所爱,就只能这样埋藏心底。“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这就是他最想表达的“长恨”。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思君不见。缘浅情深。生别离,大概就是古诗文中最深切、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一个词吧。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难忘的初恋

    在地愿为连理枝,诗人白居易之所以能把这故事讲述得如此深情,是因为他在借李杨爱情故事,抒发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长恨”。

    美文欣赏
  • 《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通过了吏部的选拔考试,有了第一份工作:秘书省校书郎,类似今天出版社的编辑。当年李白做翰林供奉,月薪不到2000文,白居易每月却能领到16000文,折合人民币8000元。

    美文欣赏
  • 既然唐玄宗和她“在天愿作比翼鸟”,为何杨贵妃又非死不可呢?

    在天愿作比翼鸟,杨贵妃堪称大唐第一美女,17岁被册为寿王妃,27岁被李隆基赐为贵妃。第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玉环逃往蜀中,路过马嵬驿时,随驾的众禁军军士,逼宫皇帝要求杀死贵妃,皇帝不得不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万不得已之下,赐死了他心爱的贵妃。

    美文欣赏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誓言因为命运更有着悲剧的力量

    在地愿为连理枝,”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玉环在道士即将离开蓬莱仙岛的时候,仍旧殷殷的写下诗词,那诗词中的誓言,是她和唐玄宗两人知道的秘密。

    美文欣赏
  • 从“唐隆政变”到太平之死!是宿命?还是心有不甘?

    唐隆政变,公元710年,唐朝历史上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坛女性在同一天毙命。随着当初发动神龙政变、恢复唐室的大臣们被贬官驱逐,以及太子被杀,皇后韦氏一族的权力越来越大。

    文章阅读
  • 唐隆政变能成功,离不开这三大因素

    唐隆政变,唐朝皇朝政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之后,李显即位登记,不过他在位时间也只有五年,并不是很长久。

    文章阅读
  • 李隆基是如何在“唐隆政变”里反败为胜的

    唐隆政变,武则天去世后,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

    文章阅读
  • 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何众人要拥立李旦,而不是李隆基

    唐隆政变,唐中宗李显自打复位后,对韦后和安乐公主是极其纵容,母女俩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武三思投靠韦后,在朝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武三思、韦后、上官婉儿三人,形成了一个专政集团。最后在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合谋下,连唐中宗本人,也被毒死了。唐中宗死后,韦后扶持李重茂登基,后者实为一个傀儡。

    文章阅读
  • 唐明皇:没有谁的人生可以胡来

    唐明皇,文丨《那些年》瑞格格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隆基:“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开元盛世”;而后半生的他一如所有昏君模样,声色犬马、穷奢极欲、宠信奸佞、骄惰怠政,致使安史之乱爆发,险些断送了大唐国祚。

    文章阅读
  • 中国历史上的7大宫廷政变!

    唐隆政变,下面只列举比较著名的7大宫廷政变: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王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统领的六个王国参与。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