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7 14:53:52
阅读:

本文乃追寻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陶渊明的《杂诗》共十二首,据王瑶先生《陶渊明集》的推算,大约写在晋安帝隆安五年(401)至义熙十年(414)之间,时在陶渊明归居田园的前后若干年。因而《杂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复杂,其中有写行役之事,有年衰自砺语,也有志业未就的悲哀,更有人生无常的感叹。本诗系《杂诗》的第二首,旧说认为写的是陶渊明由晋入宋的易代之悲,未必可信。就诗歌的内容看,说它抒写了诗人壮志未成,岁月蹉跎的痛苦,似更符合实际。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

陶渊明青年时代便有济世的宏愿。《杂诗》第五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即是他少年心性的写照。后来他终于失望了,四十一岁自彭泽县任上归来,便不再涉足官场。与自然亲切交往的田园生活,似乎使他的心境已复归平静。但是,田园的宁静毕竞掩盖不了农村的凋敝,“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杂诗》第八)的生活无法使他完全超越现实。他难以忘却青年时代的理想,恬静自如的心境中不能不时时掀起波澜,油然生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慨。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在本诗的前四句中,诗人写黄昏日暮,月上东山,万里一片清辉。一个“遥遥”,一个“荡荡”,把诗人孤独的身影置于空旷、深邃的背景。而“夜中枕席冷”和“气变悟时易”,则暗示出季节已由夏入秋,所以这里的背景,又是以秋夜的清冷为主调的。此时的诗人独居斗室;感秋风入帷,簟席转凉,不独有悲秋之意,亦因此想到春秋代序,流年似水,故“悟时”一语,既写了季节的交替,更写出了诗人“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

之后,“欲言”二句,写作者当此长夜,对影独酌,以消心中的不平和苦闷。其中一个“劝”字,见出诗人无可奈何中的自我排遣;一个“孤”字,更写出诗人的寂寞,以及人生在世的知音难觅。至此,作者的感情积蓄饱满,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顺势点出全诗主题。读者由此见到诗人的一夜无寐,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遭逢不偶,岁月不待,志向未得伸展,才是他感慨万端的真正原因。于此可见,陶渊明自归居乡里,并非浑身都是“静穆”,诗人在失望之余,理想并不因此泯灭。冲淡和平之中,包藏着炽热的爱与恨,沉积着巨大的忧虑和悲愤。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

唯其如此,陶渊明才于他弃却官场后,能写出像《杂诗》这样的咏杯之作,创造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那样金刚怒目式的反叛形象;也才能以热情的向往,描绘出桃花源式的乌托邦社会图景。倘与诗人其它表现真冲淡、真平和的诗作相参证,在陶渊明的心理深层,乃是时常激荡着大的冲突的。全诗在写法上颇类阮籍《咏怀诗》的《夜中不能寐》。诗人由秋夜的凄清,写到孤寂的斗室。然后通过自己的辗转无寐,继之起而弹琴,对影独酌的行为,揭示出内心的独特感受。自然的气氛,社会的环境,诗人的活动、情感,无不笼罩在一种惆怅、悲凉和愤懑之中。

陶渊明这首《杂诗》写季节更迭,也写出他“时不吾与”的悲凉心情

陶渊明

此外,诗歌在时间上勾画出的线索也十分清晰。由“白日沦山阿”,到“不眠知夕永”,再到“终晓不能静”,如此长夜,人何以堪!诗人长期忍受的痛苦,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