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寻访恽代英在惠足迹: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寻访恽代英在惠足迹: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26 08:48:11
阅读:

开栏语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成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

惠州,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展组织,建立武装,发动民众,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大革命运动开始,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惠州大地留下了很多红色遗产,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他们用鲜血、汗水谱写了一曲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凯歌。

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寻访建军史迹,从今天开始推出“纪念建军90周年系列报道 东江烽火路”栏目,一起回望风云岁月,寻找人民军队在东江地区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

寻访恽代英在惠足迹: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恽代英。

人物名片

恽代英(1895~1931年)

江苏省武进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0月份当选广东省委常委,同年先后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秘书长,主编《红旗》。1929年后任中共沪中区、沪东区行委书记。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0年5月6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就义。

镇隆,是我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当年的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就是在这里成立的;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等人,也在镇隆领导和指挥惠阳工农运动和土地革命,点燃了农民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恽代英曾在镇隆工作生活,并领导第三次平山起义,为惠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先烈,纪念恽代英,让后人记住前人的浴血奋斗史,我市相关部门把惠阳区镇隆镇高田村高田村民小组的黄氏宗祠布展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虽然才刚刚布展好,陈列馆的牌子还未挂上去,但已经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了。

黄氏宗祠被布展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

黄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西向东,面阔10米,进深25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一座三进祠堂及三进套间居室组成。为何要将其布展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原来,它还有另一个身份。

村民黄国辉今年55岁了,曾在高田村委会工作的他现在成为了黄氏宗祠(陈列馆)里的讲解员。他告诉记者,黄氏宗祠曾于1925年10月作为中共四大半围支部所在地,1927年8月设为中共惠(阳)紫(金)河(源)博(罗)地委、中共惠阳县委所在地,1945年初,成为路东新五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踏入黄氏宗祠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四大半围革命历史简介。一张简单的地图,把“四大半围”的地理位置标示出来。据介绍,镇隆四大半围位于惠州市区西南面25公里的马鞍山麓,大革命时期属惠阳县第九区,镇隆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四大半围是由高田、新村、岗头、陂塘角四个围村和朱屋瑛村几户人家所组成,故史称“四大半围”。

面对前来参观的游客,黄国辉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一一讲解。1925年,中共镇隆四大半围支部成立,1926年1月,共青团潼湖区特别支部成立。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4月16日,惠州国民党当局大肆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惠州地委书记李国英被捕,惠州地委蓝璇坤、何友逖等立刻采取应变措施,将党的领导机关及工会等团体转移到四大半围,继续坚持斗争。为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在1927年的4月30日和6月25日,在惠州地委的领导下,组织农军进行了两次平山起义。两次起义失败后,1928年2月下旬,中共广东省委派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恽代英等省委领导,从香港来到四大半围组织武装暴动,举行第三次平山起义。

据黄国辉介绍,恽代英在镇隆期间,还在黄氏宗祠居住过。黄氏宗祠不大,但里面四通八达。由于这个地方比较隐蔽,遇到紧急情况疏散方便,恽代英与其他革命者就住在走廊内侧的房间里,在祠堂内商量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

寻访恽代英在惠足迹: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黄氏宗祠被布展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

曾在杨氏宗祠主持举办政治学习班

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军李济深部第五军向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根据地军民的御敌战斗相继失利,局势危急。1928年2月下旬,恽代英、杨石魂和李海涛等从香港来到惠阳,他们乔装进入惠州城更楼下理发店与中共惠阳县委地下交通站的董肇辉取得联系后,随即转移到镇隆四大半围根据地,并在黄氏宗祠成立的中共惠紫河博地委(又称特委)以及在杨氏宗祠成立的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为了掩人耳目,恽代英化名为张镜尧,隐蔽在四大半围高田黄卓如、饶计、黄志平家里和陂塘角学校。

循着恽代英的足迹,记者来到了位于高田村岗头村民小组的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旧址——杨氏宗祠。杨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为三进二井式的院落。从外表上看,杨氏宗祠与一般宗祠没有太大区别,大门的门框由麻石构建,门前有一块较大的空地。祠堂内横梁等建筑构件上同样有着精美木雕……然而,历史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

1928年2月26日,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在镇隆镇高田村岗头村民小组的杨氏宗祠成立。据当地村民转述父辈的回忆,苏维埃政府成立时,赤卫队员还在祠堂前的空地上进行训练,附近的民居有些成了兵工厂,制造武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当时斗争环境恶劣,虽然惠阳县苏维埃政府在杨氏宗祠成立约10天就撤离了,但在那些日子里,恽代英就在这里主持举办政治学习班。他还亲自讲授《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列宁主义》《农民与土地革命》和《苏维埃建设》等课题。

恽代英曾住的土屋至今保留原貌

同年3月初,基于前两次平山起义的失利,恽代英根据中共惠阳县委书记黄居仁向省委汇报的失败原因,以及赤卫队、兵运、工运、农运、教育训练、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计划,主持召开县、区党团联席会议。他动员军民继续坚持斗争,领导民众对敌人的白色恐怖进行反击。

不仅如此,恽代英还深入高田村查访,与党支部书记黄志平及苏维埃政府成员、赤卫队员座谈,动员党团员、革命群众积聚革命力量,准备在新的革命浪潮到来的时候夺取新的胜利。

由于行动需要隐蔽,恽代英当时居住的条件非常艰苦,两三天就换一个地方住,而且几乎都是住在平日里不住人的堆放稻草的杂物间里。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还在稻草下面挖了地洞,和衣睡在里面,上面再堆满稻草,即使敌人进来也不容易发觉。

有段时间,他常住在饶计家。饶计家虽经历了将近百年风雨,不过,几经修补现在还基本保留着原貌。记者来到高田村岗头村民小组饶计的家。夯土垒砌、灰瓦覆顶的低矮土屋,与旁边白墙瓷砖的楼房有些不太相称。原来,这间低矮的土屋就是当年恽代英居住过的草房。

饶计家里至今还住着他的儿媳妇和后人。饶计的儿媳妇张贱娣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她仍记得早年公公给她讲的革命战斗故事。张贱娣告诉记者,当时恽代英居住在这间土屋,饶计就给他作掩护,到了饭点,为了不让外人知晓恽代英的行踪,饶计就用运猪食的桶盛装了食物给恽代英送去。对于这间土屋,张贱娣满怀深情地说:“留着,就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

寻访恽代英在惠足迹: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杨氏宗祠是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 澄 实习生叶 蕾 通讯员黄泽华 摄

恽代英领导惠阳第三次平山起义

1928年2月底,为了贯彻省委关于向西发展(海陆丰)与惠州暴动连成一片的指示,恽代英与杨石魂、黄居仁、林道文等在四大半围组织武装暴动。

“在第三次平山起义的开展过程中,恽代英指出,平山是惠州外围的屏障,是敌人的第二堡垒,又是惠州通往海陆丰的咽喉,插进平山,截断敌人从惠州到海陆丰的交通线,威胁海陆丰的敌军,这样可以分散敌人的兵力,以减轻海陆丰、高潭苏区的压力。”很早就熟读这段历史的黄国辉告诉记者,按照原计划,若平山起义成功,则发动潼湖、四大半围、平山、横沥、淡水等地全部农民武装攻打东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惠州。

当晚,恽代英组织各地赤卫队秘密地在四大半围岗头村集合,他还派何友逖到平山,李国英到淡水,何聪到白花,黄卓如和林道文负责潼湖和四大半围,准备平山起义。

1928年3月29日,第三次平山起义暴发,中共惠阳县委派黄卓如、杨植棠、毓明、张仲鸣等人率领精壮农军40人保卫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和恽代英的安全。此时,恽代英派钟勋如通知横沥、平潭等地组织武装配合,趁惠州敌军空虚,做好攻打惠州的准备。但由于时间仓促,力量不足,此时进攻高潭、海陆丰等地的国民党第七军黄旭初部已折回惠阳,敌军力量骤然增大。“得到消息的恽代英果断决定将准备在平山起义的武装撤回原地自卫。四大半围赤卫队由林道文率领开赴平山后,也立即撤回。第三次平山起义宣告‘流产’。”黄国辉谈到这段历史时不免惋惜。他说,虽然这次起义未能展开,但是它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和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四大半围革命根据地因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根据地人民遭受残酷的迫害,革命转入低潮。1928年夏,因斗争需要,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撤销。

如今,黄氏宗祠变身为“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革命岁月在这里静静地被诉说着。

被叛徒出卖牺牲时年仅36岁

恽代英是土地革命运动时期到镇隆指导革命工作的最高级别中共领导人,据了解,他离开镇隆后回到了香港。1928年6月,恽代英从香港赴广西贵县,作为党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恽代英奉命从香港调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29年初,恽代英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0年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恽代英代表党中央出席了会议。会后,他视察了闽西苏区。这时,党中央的领导人李立三推行“左”倾路线,主张全国暴动。恽代英对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抵制,遭到李立三的打击,先后调恽代英任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他住在贫民窟,身着工人装,在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作。

1930年5月6日下午,恽代英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他化名叫王作霖。敌人将他押至巡捕房,巡捕三番五次毒打,他拒不改口。次日,恽代英被上海公安局引渡,关押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内。他仍然坚持假口供,敌人无可奈何,6月初只好将他转押到漕河泾监狱,不久,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了他5年徒刑。8月27日,恽代英被押解到苏州监狱。1931年2月,又转押到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关押。

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他经常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说:“对一个革命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他还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狱中诗》。

恽代英被捕后,党组织设法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时,被叛徒顾顺章出卖。蒋介石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劝降失败,下令给恽代英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闻讯后,亲自下令:立即就地处决!4月29日中午12时,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狱中刑场。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执行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刽子手的枪声响了,恽代英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恽代英牺牲时,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 澄 实习生叶 蕾 通讯员黄泽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