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知修行
今天读到了《曾国藩家书》中: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1844年10月10日)的一封家书。从家书中我们能够了解一些曾国藩的思想体系,对认识曾国藩有比较重要的作用。这种在家书中信手而来的东西,最能真正地还原真实的曾国藩。
四位老弟左右:
昨二十七日接信,快畅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四位老弟左右:
昨天二十七日接到来信,心情非常舒畅痛快,因为回信多并且处处写得详细明白。四弟的七夕诗非常好,我已经把评语详细地批注在诗的后面。从此以后多写诗也很好。但要有志有恒,才会有成就。我对诗也下了不少工夫,但是,只恨现在没有韩愈和苏、黄那样的人来与我作诗吟诵。但是,因为应酬太多,所以不经常作诗。用心思索,这是时刻不能忘的。
个人心得
曾国藩收到来信心情愉悦有几个原因:
首先,他要求弟弟们给自己写信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记录日常琐事。这是曾国藩收到来信后心情舒畅开心的主要原因,弟弟的来信非常详细,事情说得明明白白。看到弟弟们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人做事,所以非常满意。
其次,读了四弟曾国潢的诗后,为弟弟的学业进步而高兴。四弟曾国潢一直以来学业停滞不前,这一次曾国藩终于看到了四弟的进步,幸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没有忘记自我反省,做出自我批评。以此督促自己和弟弟不要骄傲自满,继续努力学习和修养品德。
所以,紧接着曾国藩就开始告诫弟弟们。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我们这些人只有进德、修业这两件事靠得住。进德是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则是写文章、作诗、写字。这两件事我们可以自己做主,得一尺就进步一尺,得一寸就进步一寸。今天要是进了一分德,就当是积了一升米;明天要是修了一分业,就当是余出了一文钱。这样,德业一起并进下去,家业就会一天天兴起。
个人心得
曾国藩告诫兄弟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学业和品德。只有提高品德修养和增进学业才是自己能够掌握得了的。功德积一分,品德就增长一分,学业增进一分,见识就得进一分。并且功德和学业的进步需要一天天的积累,不能速成,一分分的积累才能使家业兴旺。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功名富贵都是命中注定,自己一点也不能做主。从前有一个做官的人,他有一个学生做了他那个省的学政,他就把两个孙子托付给这个学政,认作门生。后来,这两个孙子在岁考的时候患了大病没有参加考试,到了科考的时候,又因有孝在身不能入学。几年之后,两个孙子入了学,长孙还考中了两榜。可见事情成功的早晚都是命定的,使多大的力气由自己决定,能不能有成效则由天决定,一点也不能妄想。六弟的天分比几个弟弟都高,今年没有考取,不免气愤埋怨,但可趁此艰难痛苦之际,静下心来好好思虑一番,拿出卧薪尝胆的勇气和决心来,切不可因为气愤而废弃学习。
个人心得
他举例子的目的是告诉弟弟们人生命运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握,但是增进学业,以及如果机会出现了自己能否抓住,则是自己能把握和掌控得住的。面对挫折和困难,不能听天由命,要继续努力,做到自己的本分,绝对不可荒废了学业。
在曾国藩看来,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成功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有人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成功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把握住。另一方面,是成功的机会的确还没有来。不过,机会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这样才能加速成功的到来。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遣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作不具。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九弟劝我治家的方法,很有道理,很高兴很安慰!自从荆七派去以后,家里也还整齐,等率五回来便知道。《书》道:“不是认识事物难,而是认识了去实行更难。”九弟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久已知道的。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自此以后,当以九弟的话郑重些好,时刻警惕反省。季弟天性诚笃厚实,正像四弟说的“乐呵呵的”。要求我告诉他读书方法和增进道德修养的途径,我写在另外的纸上了。其余不多写。
解读
九弟曾国荃的天分和成就仅次于曾国藩,从这封来信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九弟的见识非常认可。特备是他对“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的认识,衬托出了九弟曾国荃高人一筹的才识和见地。这也是曾国藩收到家书后非常高兴的原因之一。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语出《尚书·说命中》,《尚书》记载傅说对商王武丁说:“懂得道理并不难,付诸实行才艰难。”也就是《伪孔传》中的:“言知之易,行之难。”
曾国荃
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文才武略在兄弟几人中仅次于曾国藩,他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曾国荃不仅对于清朝功不可没,对曾国藩的帮助也最大。1856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江西湖口惨败后,被太平军围困南昌周围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险恶。曾国荃为了救援其兄,与吉安知府黄冕劝捐募勇3000人,援救江西,连陷安福等地,进围吉安。太平军凭险死守,等待援兵,攻城非常困难。曾国荃等采取挖壕筑垒的战略,实行长围久困之策。以后攻安庆,陷天京,曾国荃都以挖壕围城取胜,因此有了“曾铁桶”的外号。
作者:良知修行,贵州省毕节市人,中学教师。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