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南北朝时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这首诗最早记录在《荆州记》上,并且写了这首诗缘由,说是陆凯和范晔是好朋友,于是就折了一枝梅花送给在长安的范晔,并写下了这首诗。
记载得明明白白,似乎没有什么。
陆凯和范晔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写出这样好的诗歌来也是情理之中的。
先说陆凯,三国时陆逊家的一个子侄一辈,他字敬风,他在东吴的时候,曾经带兵三万去南方打仗,他来到了梅岭,看见梅花写下了这首诗。
梅岭上看见了梅花,思念好朋友,似乎合情合理。
问题是这首诗的作者是《赠范晔》,是写给范晔的。
范晔大名鼎鼎,他字蔚宗,《后汉书》就是他写的。
可范晔认识陆凯,陆凯却不一定认识范晔。
因为范晔是但是他是南朝刘宋时期的人,比陆凯晚了将近两百年。
陆凯怎么能给他送梅花呢?
再说了,就算能隔着时空传递,但范晔生活在南朝宋,南朝人,生活在南方,这首诗是写给陇头人——长安那一片的人。
于是后来的文人就出现了争议,分裂为两派:
一派认为,作者还是陆凯,这个范晔可能是另一个范晔,不是范蔚宗。
另一派则认为作者不是三国时期的陆凯,而是北魏的陆凯。
这个陆凯字智君,差不多跟范晔同一个时期。
这个陆凯是个张家口人,他这一生都生活在北方,而范晔是个南方人。
当时南北对峙,两个人又是服务于不同政权的公职人员,相互走动的可能性很小。
再说一个北方人陆凯,怎么会对一个南方人范晔说什么“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呢。
于是明朝一个叫唐汝谔的人说“这其实是范晔寄给陆凯的,古人搞错了。
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作者就是陆凯,但这个陆凯既不是三国的陆敬风,也不是北魏的陆智君,他就是一个叫陆凯的人,而范晔就是写《后汉书》的范蔚宗。
那怎么解释“寄与陇头人”呢?
范晔又不是陇头人。
范晔倒有可能去过长安。
因为就在公园四一六年,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带着人马攻打后秦,并且接连胜利,攻占了长安。
而范晔就在军中。
不过这个胜利是短暂的,两年之后,关中地区就被赫连勃勃大王给夺走了。
所以这首诗就是南朝人刘裕在长安的时候,他一个叫陆凯的好朋友写给他的。
这么说似乎就说得过去了。
这么说有点赶巧的感觉,其实这个陇头未必就是指的三秦地区的长安,而是指小长安。
《水经注》上说“淯水又南入县,径小长安”。
刘秀的军队在这里还和王莽的军队发生过一次冲突,历史上就称为小长安之战。
这个地方就在现在的河南南阳宛城区境内。
这个地方也是当时刘宋和北魏的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陈兵于此。
所以当时把这个前线一带也称为小长安。
南朝梁的吴均写诗“妾坐江之介,君戍小长安。相去三千里,参商书信难”,就是把前线称为小长安。
而范晔就在前线担任过许多官职,所以他的好朋友陆凯写诗说他是陇头人。
这么一来就说得通了,但这也只是猜测。
其实写诗的陆凯和被赠送诗歌的范晔,未必就非得是这两位名人。毕竟当时衣冠南渡,多少俊秀之士来到江东,不可能人人都青史留名。
- 上一篇:每天一首古诗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