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显贵,才华更胜一筹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古人都喜欢显摆家世,比如诗圣杜甫,总拿西晋时期的远祖杜预炫耀一下,而杜牧不用仰望几百年前的老祖宗,因为他出生时,爷爷杜佑高居宰相,是《通典》作者,太保致仕,封歧国公。作为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小杜住在京城超一流黄金地段朱雀大街安仁坊,天气合适的时候,还会去长安城南的5A级风景区终南山,在那里的私家别墅住一住。
显贵的家世已经让人慨叹命运不公了,更让人嫉妒的是,人家杜牧居然是靠才华开挂!受家庭影响,杜牧年纪轻轻就读了许多经国治世的书,留心"治乱兴亡之计,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宝历元年(825),22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骈句散行,错落有致,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覆灭的惨痛教训。此篇雄文一出,杜牧立时名动京城,刷爆朋友圈。
参加科考,达官贵人争相为其"行卷"
大和二年(828),25岁的杜牧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达官贵人争着抢着为他"行卷",也就是拿他的诗文向主考官推荐。其中,最卖力的当属太学博士吴武陵。吴博士在主考官崔郾赴洛阳的送行宴上,拿出杜牧的行卷说,《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是难得一见的青年才俊,请崔侍郎务必取其为今科状元!
崔郾面露难色,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状元已经被人预定了,前四名也都被预定了!吴博士说,那就第五名吧。满座皆替杜牧说话,答应了吧,老崔!以杜牧之才华,名列第五已经是委屈他了。其实,第五已经很不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因为出身寒微,连考五次才中进士。
闰三月,杜牧回到长安,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连战连捷,以第四等登科。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主要目的是接受人们的膜拜。此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举手投足都才情万种,仪态万方。一行三人来到曲江寺院,看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他姓甚名谁,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木然没有反应,杜牧遂自我调侃道:"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左右为难,政治立场与个人交情无法调和
连续折取"两枝仙桂",杜牧被授弘文馆校书郎一职。这是一个从事校理典籍的闲差,看起来暂无出头之日,心怀远大抱负的杜牧分外失落。十月,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请他做江西团练巡官,试大理评事。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杜佑曾经有恩于沈家。杜牧于是辞去了弘文馆差事,远赴洪州(今江西南昌),投到了沈传师门下做幕僚。
大和七年(833),沈传师转任吏部侍郎,僚属们也需各奔前程。杜牧曾经奉沈传师之命,去扬州公干,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结下了私人友谊,于是他转投牛僧孺,做了一名推官,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当时,牛李党争正如火如荼,杜牧很难站队。李党主张打击藩镇,恢复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在治国方略上,杜牧和李德裕一致,写了《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一系列文章,论唐代藩镇问题及用兵方略,切中肯綮。但在私人关系上,他和牛僧孺交好。厕身牛党,杜牧无法施展其理想抱负。
无处站队,混迹于花街柳巷
掌书记工作量不大,杜牧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四处游冶,留连花街柳巷。他有一个同僚兼朋友叫韩绰,懂音律,识乐器,二人手挽着手,逛遍了十里扬州路的酒楼妓馆。吃花洒的时候,韩绰还不忘教歌女们吹箫,显然一下自己的音乐造诣。
牛僧孺不便干预杜牧的"私生活",又怕他出事,就每天派人跟着他,暗中保护他。
大和九年(835),杜牧被擢任监察御史,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语重心长地讲:"你出身高贵,才干又好,必定前程远大,就是不要太放纵,伤了身体,还让人家抓住把柄。"杜牧梗着脖子不承认,说我检点的很哪。牛僧孺笑而不答,拿出一个匣子,让杜牧打开。杜牧打开匣子,里面厚厚一摞,全是信函密报,犹犹疑疑,拆开几封:
x夜,杜书记宿群芳楼,无恙。
x夜,杜书记宿潇湘馆,无恙。
x夜,杜书记宿怡红院,与一醉酒无赖争执口角,我等设计将无赖引出,杜书记无恙。
杜牧真是既感动又惭愧,不仅不抓自己的小辫子,还时时处处为自己着想,这么好的领导!到哪儿去找啊?
告别扬州,蜡烛有心还惜别
既然领导都知道了,也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了。饯行宴罢,杜牧径直来到十里扬州路,与红粉知己们一一话别,并留下两首诗作为惜别留言: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诗留给一位十三岁的豆蔻歌女。这位歌女正值青春妙龄,身姿轻盈,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窗帘总不如。"诗人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的粉黛没有人能比得上她。
第二首诗写他尽管不舍得,却仍然要离开妙龄歌女。"多情却似总无情",本想痛饮几杯,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二人凄然相对,像是没有感情。只有那案头的蜡烛在默默燃烧,红红烛油,仿佛他们的眼泪,一直滴到天明。诗人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回首扬州,十年如同南柯一梦
回到长安后,每每想起扬州的这段放浪生涯,杜牧总是感怀不已,于是给仍在扬州的韩绰写了一首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通过描写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他对扬州生活的深深怀念。
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杜牧已经官至中书舍人,在自己的樊川别墅中品茶遣怀,仍念念不忘那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或许是直言,或许是调笑,无论如何,扬州几年都是他人生的重要阶段,一辈子的基调从那时候就奠定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如同南柯一梦!
- 上一篇:南龙线 泉州人闽西北新游法
- 下一篇:李白有首诗叫《赠汪伦》,汪伦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