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二师兄说】要说的是一种在过去的农村、山林很常见的一种动物,彘。
彘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彘是中国古代书面上的说法,说白了呢彘就是野猪。
“彘”是象形字,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表示箭射入了野猪的身体,也就是说古人从野外打猎射箭得到猪。
作为野猪的彘,多次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各类书籍。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山海经》。
《山海经.南次二经》: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西山经》中也说: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可见作为野猪的彘是要吃人的。
此外,彘也泛指一般的猪。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鸡豚狗彘”。这里的“豚” 也是猪的意思,有小猪的意思,更多指家猪。
古代有个关于为人父母如何言传身教的故事也和这个“彘”有关,这个故事就是《曾子杀彘》。
西汉的戴圣,写《礼记》那位,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立意,写了一篇文章告诫家长对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否则父母将失信于孩子。
原文摘抄如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成今天的文字的意思就是: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哭。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果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彘这个动物,不仅被司马迁写入了《鸿门宴》,还与西汉太后吕雉吕太后使用的酷刑“人彘”有关,不光如此,甚至西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叫“彘”,刘彻又叫刘彘。
鸿门宴中,西楚霸王项羽对樊哙“赐之彘肩”(猪腿),“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堪称英勇豪迈。
还是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吕后残杀戚夫人的“人彘”酷刑,“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烷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就是把四肢剁掉,割去鼻子,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暗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
小小的“彘”,在中国文化中竟也流传了千年。
壮哉!我华夏!
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增广贤文全文赏析
- 下一篇:读唐诗《赠别》二首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