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坛宿将邹元生,老当益壮焕青春
联坛宿将邹元生
文/彭建华
今年71岁的邹元生是一名老中医,有着精湛的医术。但是,真正让他闻名遐迩的却是与医术无关的艺术。具体的说,就是他的古典诗词创作,特别是楹联创作更是成就非凡。
前天下午,我乘休假之际,与好友彭期忠特地赶到邹元生位于黄土铺镇庙岭村土里堂的家中,拜访了这位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其实,我们结识邹元生先生,都有二十年的历史了。那时,我在黄土铺镇党政办做秘书,彭期忠则在黄土铺街上开了一家饲料店。我经常去他那里玩,他便时不时地带我去见邹元生。
去见邹元生,是因为楹联的缘故。那时候,邹元生正是诗词和楹联创作的高峰期,并且频频在全国各地获奖。经常去的还有黄土铺镇的副镇长邹晶群,他和彭期忠都是二十七八岁年纪,而且对楹联艺术都有着狂热的痴迷和追求。而邹元生先生是祁东县内少有的楹联大家,又在黄土铺镇卫生院工作,大家同住一条街,自然便成了他们俩人追随的目标。
我因为上学时拼音没学好,一直视声律为畏途,所以只能写写新闻和小散文,跟着他们俩人去,纯粹是打酱油的。
当年的邹元生五十来岁,他二十岁不到便习楹联,有着三十余年的深厚功底。据他自己说,他参加工作最初是在原上升公社白家头卫生院,工作之余喜欢写写画画。当年的白家头街上,有位读过二十年书的老农,主动要求教他作对联。那时候的邹元生还是个毛头小伙,对楹联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老农就从最基础教起,他指着窗外地上一朵常见的小花说,那是“鸡冠花",应该对什么呢?邹元生摇摇头,根本就无以为对。老农又指着窗外一排房子的瓦面问他,那檐口的瓦叫什么?邹元生回答“猫头瓦"。老农笑起来,“猫头瓦"对“鸡冠花",就是对子嘛。它还可以变为“猫踩猫头瓦;鸡啄鸡冠花"。总之是东西要对东西,动作对动作,数字对数字,颜色对颜色。后来,老农还给《笠翁对韵》让他看,这时的邹元生才真正进入到楹联领域,成为楹联爱好者的一员,感受到了楹联艺术的美妙,并与之结缘五十余年。
 前天,我去采访的时候,邹元生给我讲了他青年时代听来的两个关于楹联的故事,颇有趣味。有一次,一个左手小指生了孽指的男人想要侮辱一个麻脸男人,便出了一个上联让他对。上联是:“面上雕蓬花,真是古人异相”。谁知这麻脸男人也不好相与,对的下联更绝:“指头生豆桍,还看小子奇型”。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对方六指形状,而且其中的“小子”一语双关,还把他给骂了。
白家头豪门富坤管欧的父亲管海峰去世,管欧的丈老子邹周卿送了一幅挽联:“原密友,订密亲。情怀廿四史犹长,历历该从何处数;后我生,先我死。命恨卅九年太短,匆匆行莫故人留。”这幅对联通俗易懂,又切合实际,是一幅难得的祭挽佳作。
我惊叹于邹元生的记忆力,时过五十年,对于这些楹联佳构,他竟然能够一字不差地全部记得。邹元生告诉我,其实他的记忆力并没有那么好。之所以记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年跟老农学楹联时,真正用了心,养成了对楹联的敏感性。二是彻底掌握了楹联技巧,一些不合的字词想要扰乱自己的记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了这两点,记任何楹联只要记住它的大意骨架,就能复述出来。
我的心中暗暗佩服:这才是真正的经验之谈啊!何止是学楹联,学其他任何东西,它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做为邹元生的学生,彭期忠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邹老师在教他楹联时,最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知无不教,教无不尽”。更难能可贵的是,帮别人修改楹联,能完全尊重原作。并且,他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那样改,好处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在黄土铺周围的乡镇,有不少楹联爱好者拜邹元生为师。仅黄土铺镇街上就有十人之多。在他的学生当中,亦不乏出类拔萃之辈。比如邹晶群,学楹联不到三年便获得了全国征联一等奖。2000年元月27日,由中国楹联学会、中央电视台“商界名家”栏目组共同组织的春节特别节目“高朋满座”征联,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现场颁奖,年仅三十岁的邹晶群获得第一名。他的获奖联是:“璧返中华,梅黄荆紫莲花白;春回大地,柳绿桃红竹叶青”。其联内含六种颜色,而且梅花是国民党党花,紫荆花是香港区花。联中还嵌入了“中华”、“大地”、“莲花白”和“竹叶青”四种企业品牌。区区二十四个字,包含了诸多的意义,实属难能可贵。于是,一时声名鹊起,被众多楹联选集收录。也正是因为这一幅楹联,被企业家看中,邹晶群开启了十余年企业策划总监的人生之旅,成就了非凡人生。
他的学生彭期忠也不遑多让。“奇耻岂能忘,八年放火杀人,黎民胸内伤犹痛;野心终不死,三次参神拜社,战犯灵前罪更添”。彭期忠就凭着这幅揭露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楹联,也获得过中国楹联报全国征联一等奖。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评论说,彭期忠此联除了第一个字“奇”可改为“国”外,其他绝无任何可以挑剔,而且其所用马蹄韵,别具特色和匠心。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在1998年安徽亳州工商杯全国征联中,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十三人,祁东县三人获奖居然全是黄土铺的,其中邹晶群所撰楹联“闹市度春秋,扶富贾,济穷商,冰心一片花间叶;威颜行法纪,辨真材,识假货,铁面三分秤上砣”获二等奖,邹元生所撰楹联“闯海正逢时,政策助人奔富路;下岗重创业,工商为我架金桥”,以及管康生所撰楹联“愿君商海纵横,将仁作筏;看我市场督管,以法为绳”获三等奖。
学生频频获奖,老师更是获奖专业户。浸淫楹联和古诗词艺术五十年余年来,邹元生笔耕不缀,共创作诗词、楹联作品一万余首(幅),获奖百余次。2001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房集团“金实西区”万金求对联,邹元生以其联“高阁凌空明月常将秋色送;小桥流水清风不卷市声来” 获一等奖一万元,另有三幅作品获优秀奖。 “两岸同根,梨园自有《风云会》;三中开泰,京剧重辉《日月图》”获全国“京剧周”征联一等奖。“师授真经传道不移兴国志;范昭学子育材常练吐丝功”。此联被书法家刘艺书写,再精心刻制后悬挂于山东师范大学校门。“集腋成裘扶贫事业腾云起;汇流入海致富春潮卷利来”。此联是邹元生为山东某农业银行所撰,山东书法家宋树松书写,再经雕刻悬挂于素有“中国楹联第一城”的曲阜,其意义自是非凡。在陕西西安日报五十周年征联中,邹元生所撰之联:“建社耀三秦,做明白人,执春秋笔;创刊逢五秩,走艰辛路,做月旦评”,荣获一等奖。其中所用典故“春秋笔”和“月旦评”,信手拈来,贴切自然,终成无二绝对,令人叹服。
邹元生创作的楹联涉及面相当广泛,除了为景区和各行各业创作了大量的楹联外,还撰写了不少别具一格的祭挽楹联。有一次他隔壁的泉溪村俩夫妻同日去世,他撰首尾嵌名联曰:“声誉播千秋,夫唱妇随,谁知午刻先飞凤;华堂失二老,父随母去,讵料申时又落英”。2016年1月,某地发生一场大火,至一家三代三人火场罹难。邹元生撰冠首嵌名联:“锡光吊客来,触目惊心,无情大火灭三代;山路鹤魂去,扶灵洒泪,有憾亲人恨百年”。邹元生所撰祭挽联不但多以冠名入联,而且切合事实,寄托哀思伤情,既告慰了亡灵,又安抚了生者。
 邹元生不但楹联创作颇丰,古诗词创作上亦是收获多多。且看他的重阳即兴之作:
诗朋满座会祁东,佳节相逢雅兴浓。
十里长街花万簇,一汪秋水影千重。
金风漫卷松针翠,玉露长凝枫叶红。
莫道龙山吹帽落,当吟岁月换装容。
再看他是如何重阳咏菊:
别具风姿簇族黄,满怀素愿付重阳。
芳心点玉经秋雨,晚节浮金傲雪霜。
萧肃寒园添雅韵,清凉寂径散幽香。
淡名志在竹篱内,千古流传陶令章。
下面一首七律,题为《赠画梅大师管锄非先生》:
联集诗词句句香,唱和契友话情长。
一壶浊酒忘荣辱,千幅梅花傲雪霜。
自守清廉心坦荡,淡求名利气昂扬。
培材报国人堪敬,敢与朝阳比夕阳。
他的五律咏雪诗,四十字中居然不着一个“雪”字,但雪景雪状却趣味盎然,历历在目:
一夜纷纷下,青山白玉霞。
鸡行描竹叶,犬步画梅花。
有水涛声静,无风树顶斜。
东方红日出,檐口雨沙沙。
对于家乡的美景,邹元生亦多有涉笔:
咏梅塘仙奕山:
山有仙人自古传,而今听取仍新鲜。
棋盘仿佛留踪迹,神话依稀带雾烟。
沧海桑田传盛世,民康物阜乐尧天。
故乡人杰开新宇,无限诗情涌笔端。
咏梅塘水库:
梅塘水库胜天池,一颗明珠露秀姿。
白鹭怡情舒锦羽,金鳞戏藻泛涟漪。
碧波荡漾晴偏好,烟雨迷漓景亦奇。
岸柳成行添画意,游人归去梦依稀。
邹元生虽喜好古诗古联,但为人为事绝不古板拘泥,而且在创作中遣词用意多是与时俱进,使老凤啼出了雏凤之声。且看他创作的《沁园春.我的家乡》:
今日洪城,一派生机,万象更新。观东街西巷,琼楼栉比,流光溢彩,泻玉堆银。公路纵横,天桥飞架,大厦凌云敢摘星。愧游子,归家无觅处,门口迷津。
廿年岁月峥嵘,凭改革迎来百业兴。看粮丰林茂,脱贫致富,市场鼎盛,经济繁荣。科技腾飞,人文蔚起,事业辉煌冠古今。宏图展,听春潮滚滚,虎啸龙吟。
在我始见邹元生的二十年前,他就使用了笔记本电脑。现如今,他还加上了手机上网,平板电脑亦是同步微信。这正是:
楹联古韵天天唱,老树新枝步步高。
- 上一篇: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下一篇:曾国藩的一生是我看过最励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