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15 18:22:50
阅读: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于嘉靖年在我国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于隆庆年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鞑靼人)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同时戚继光还是诗人,书法家。《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那个年代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戚继光的诗“格律颇壮”、“近燕赵之音”。王士祯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影视形象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本诗反映了诗人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诗人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诗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横戈马上”句的豪放有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去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和边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动得欣赏。后两句是对前两句诗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他是与战马横戈紧紧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诗人热爱大好河山、忠于君王、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让人由衷地产生钦佩之情。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首诗应写于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作者概括了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

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大致意思: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邻国——日本。客人来了,倒酒好好招待,同坐在酒桌边,共讨如何对付日本。又是兵书又是宝剑,这只是想为国杀敌。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海上清静点。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登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该首诗大致作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前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荡平倭患之后,北调京师,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练兵事务。后任总兵,镇守蓟门,积极修防备战,严明军纪,屡次击败来犯之敌。戚继光于南方平定倭寇之患后,在蓟州守边时便写下了该首诗 。

前四句写山上景色。诗人登上盘山之巅,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声声号角回荡在山间,漫山的草木为之肃然。望着那山头上的片片白云,隐约显现出对峙的山峰,犹如洞开的石门巍然屹立。飒飒北风徐徐吹来,送来边地醇美的酒香。这酒再香,也不会使诗人陶醉,而使诗人为之倾倒的是那片片的落叶,无数的归鸦,深秋的景色,壮丽的山河。

后四句抒情壮志。作为一个将领,要如何来保卫这大好的河山。诗人立下誓愿,只要紧握手中的武器,制止外敌的进扰,即使是白发苍苍守边到老,也就了却他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意愿。前人在山上刻石留名的人不少,其中最值得作者称赞的是唐初名将李靖,他一生征战南北为困立功,后人为纪念他,在山上筑有舞创台,他是作者效法的榜样。

此诗画面开阔肃杀,读来却令人激情澎湃。

400年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战争诗五首-----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

题武夷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此诗又题《题万年宫壁》,作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

前两句交代了事情始末,又要去平北了,手握宝剑横空,星斗寒颤,这宝剑随着我南征

北战,今天又要去征服蛮夷。反映了作者内心陡起之豪情。

后两句写了之后的情况,当功成身退的时候,要学那些隐士们在此山归隐。因为有对归隐和平的向往,才更有杀敌取得和平之决心。

中国文人的理想,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追求,但是其背景是功成身退。关键是前半截功成,之后才会有归隐之乐。如果一生都在归隐,这就等于是废了。

从戚继光诗中,能感受到其征战之气魄,古来竟是因为有这么多英雄保家卫国,中华才有今日之大国,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飘摇而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