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聊聊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处世智慧。
我们都知道,先秦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而庄子则将道家思想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不聊老子,而是来聊聊庄子的思想和人生哲学,看看他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人生启示。
01
庄子,原名庄周,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战国时期蒙国人,大概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小国。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所以,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是“先秦七子”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四哲”之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与儒家另外一个大思想家孟子是同时代的人,如果对照西方古希腊的同时代的话,那么庄子比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小15岁,也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传世大作《庄子》一书中。《庄子》原本有52篇,但只留下来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庄子·齐物论》、《庄子·逍遥游》等。
02
我们先来聊聊“逍遥游”,《庄子》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逍遥”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思想。“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在“逍遥游”中,庄子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他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而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层的理解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庄子说,大鸟能飞千万里,而小鸟只能在树间穿梭,但它们都是一样幸福的。
03
“逍遥”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庄子对人间的实际情况已经有相当透彻的了解和领悟,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就像鱼了解水性一样自然。如果了解有限,则逍遥可能只是变成一种逃避。关于庄子“逍遥”的思想,有一个故事最为生动。
战国时期的楚威王听说庄子才学过人,就派两位大夫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当时在濮水钓鱼,在听完来意后。
庄子拿着鱼竿头都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04
好了,讲了庄子的人生理想“精神自由”以外,我们再讲讲庄子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生处世智慧:
“外化和内不化”
这是在《庄子·知北游》篇中提出的。基本意思是,外表和别人一样,但内心不受任何干扰,不会随着外部变化而变化。简单来说就是,顺应万物而保持本性,或者说,外在顺势而为,内在坚信笃定。
庄子其实在里面是批评那些外在不肯顺势而为,但内心却随波逐流的人。也就是,很多人外表看起来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但是内心去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立场。
关于“外化”和“内化”,有四种不同的组合,第一种是“外化,内也化”,代表那些外表随波逐流,而内心也没有自我,随波逐流的人。别人买奢侈品,自己也买;别人跟随什么潮流,自己也盲从。第二种是“外不化,内也不化”,就是外表和内心都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人。有一种人就是为了独特而独特,别人认同,他就反对,别人反对,他就认同,总之他总是要表现的和别人不一样。第三种是“外不化,内化”,就是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部变化。而最后一种,才是道家所推崇的“外化,内不化”。
05
现在是一个高节奏、快生活的时代,我们每天都看似忙忙碌碌,忙碌多了其实就变成了盲目,而盲目久了就变成了茫然,茫然就是表现出不知所措,内心更是六神无主,内心不定,而变得急躁而焦虑,这就变成了“内化”。而庄子主张“外化,而内不化”。那如何才能做到“外化和内不化”呢?
其实答案就是:正确认识“外在”和“自我”。
在西方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拥有即是被拥有”,就是说,如果你有一辆汽车、一间房子,那么这辆汽车、这间房子也拥有你。因为你有车子后,就要找停车位,又要担心被人偷走或者损坏;你有了房子后,你就要花时间装修、打理,总之时刻都要为了你所拥有的东西付出时间和经历,反过来想,其实这不就是“拥有即是被拥有”吗?
更进一步说或,其实你外在拥有的越多,那么你内心保持自我的可能性就越少,简单来说,就是你“有”越多,那么你就“是”越少。所以真正要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是很难的,这需要一个人有控制自我欲望,自我满足的冲动,时刻保持内心有自我的空间和位置。
06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树立中筑巢不过只需要一个树枝而已,偃鼠在河中饮水,不过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我们都知道“知足常乐”,人类的很多痛苦都来自于无尽的贪欲。
庄子在《庄子·养生篇》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是自寻死路。当然这里庄子用这样的比喻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能认识外在,获得外在很容易,而要认识自我则很难。
“认识自我”这样的人生智慧其实不仅仅在我们东方的道家思想中有深刻体现,在西方的智慧中也一样。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石柱上刻着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度”,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践行了“认识你自己”,他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样看来,虽然远隔千里,跨越重洋,但古代东西方思想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好了,今天我们分享了我国古代道家思想家庄子的人生理想“精神自由”和处世智慧“外化而内不化”,你有什么感悟吗?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