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学校
它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
在近代中国矿业教育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有这样一所学校
它迁址10次,辗转4省,9易其名
从历史的长河中姗姗走来
有这样一所学校
它地处太行之阳、大河之滨
无数学子好学力行、奋发向上
没错,它就是河南理工大学
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下面和团团一起回顾学校百十年的办学历程
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筚路蓝缕的创建历程
时光倒回到1898年
英国福公司为攫取豫晋煤矿的开采权
向清政府承诺开办路矿学堂
然而只顾在焦作大肆开矿设厂
掠夺优质无烟煤
却是各种借口推诿拒不履行承诺
经历多次的谈判斗争直至1909年
焦作路矿学堂才得以创办
1911年福公司向河南巡抚提出
扩大矿区的要求
但遭到中原人民及学生的
坚决反对而受挫
1912年福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
停办路矿学堂
袁世凯上位后为讨好英国
对福公司扩大矿区的要求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
河南官绅也为路矿学堂恢复办学积极努力
1914年华商中州、豫泰、明德三个煤矿公司
在焦作联合成立了官商合办的中原公司
时值一战爆发
中原公司与福公司都难以击垮对方
于是联合组成了福中总公司
两家公司共同承担办学经费
并将学校改名为福中矿务学校
这一时期
虽然学校的领导者想极力办好学校
但当时的学校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政局中
也只能随“风”摇曳
这之后的十多年里
学校三易校名,再迁校址
在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学校虽经费紧张
但在张仲鲁校长主政下
仍扩充校舍,筹划经费,添置仪器
加聘专任教授
学校在困境中也得到一时之发展
蜚名中外的焦作工学院
20世纪30年代的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
是大师齐聚、群贤汇集之圣地
是学校发展历史上
浓墨重彩尽显风流的辉煌时期
那时
蔡元培、翁文灏、孙越崎
张伯声、丁观海、邓曰谟、李钟美等
一大批硕学鸿儒或担任校董
特别是在张仲鲁、张清涟出任院长后
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国内名声日振
被誉为“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颃”
“东方的科罗拉多”
学校非常注重教学质量
以美国高校为蓝本
结合中国实际对课程进行综合改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修建了物理、化学实验室
购置了大量的教学仪器
充实了图书馆藏书等等
1934年,名誉校董蔡元培
为《焦作同学录》题词“好学力行”
勉励学子学行合一、知行合一
学校还征集了校歌
由著名教育家李敏修作词
作曲家张洪岛谱曲
校歌充分反映出
学校对人民、国家、民族的责任
莘莘学子
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救国重农工”
的远大志向
勇挑国难的西迁办学
1937年日军将战火烧到中原大地
学校师生为保存有生力量
一路长途跋涉、颠沛流离
先迁西安、再迁天水
虽然一路艰辛
但也展现出了师生们
“谈笑峰巅”、视天堑如坦途的无畏勇气
1938年教育部为发展后方教育
学校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等
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八年的古路坝岁月
广大学生不忘国耻
在古路坝通宵晚读、披星晨读
留下了“古路灯火”的动人佳话
辗转三地定名焦作工学院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学校在洛阳关林复校
然而为躲避内战战火
辗转郑州、苏州两地办学
继续飘零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
学校改为国立焦作工学院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学校开始摆脱困窘局面
决心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40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从焦作路矿学堂到国立焦作工学院
历经几代人的勠力同心
虽在危难时期也未尝稍懈
“其灵光魏然,弦歌未尝一日辍”
我校逐渐发展为国内著名的高等矿业学府
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变迁
1950年,张清涟院长代表学校
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这一时期
学校秉承为国家煤炭、电力、石油等工业领域
培养急需干部、技术人才的使命
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
急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决定
在学校原有条件基础上
重建一所为煤炭工业服务的本科大学
定名为焦作矿业学院
学校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
赢得“关内看焦作”之美誉
这一时期
学校在服务煤炭行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首创瓦斯地质理论!
首创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
攻克煤矿10千伏直接下井供电技术难题!
学校研制的“WG-ZL-I型立井混凝土喷射机组”
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
1994年10月
工矿泰斗孙越崎出任学校名誉院长后
亲笔写信
请求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
1995年4月
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学校更名焦作工学院
标志着学校实现了由煤炭行业工科院校
向通用工科院校的重大转变
在学校发展史上掀开了继往开来的新篇章
更名河南理工大学
迎着21世纪的曙光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里
学校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率先启动新校区建设
实现博士授权单位突破
本科教学评估获优秀评价
更名河南理工大学
形成了以理工为主
文法经管教并举的多科性大学格局
迄今为止
学校已拥有教职工3114人
高级职称1028人,具有博士学位1068人
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双聘)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32人
学校工科优势突出
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
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矿业工程学科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排名中位居51-75名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
“十二五”以来
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0余项
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4项
SCI收录论文2000余篇
“三报一刊”及一级期刊以上收录40余篇
发明专利授权1019项
连续二年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十强”高校第二位
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1690项
居全国高校第89位
……
……
……
一百一十年沧海桑田,春华秋实
一百一十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从焦作路矿学堂到河南理工大学
起始于1909年的河南理工大学
一路走来
如今已迎来她发展史上第一百一十个金秋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
我们的HPU
又踏上了一个新的百十年征程
不负历史使命
续写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 陈立 杨昊泽
编辑 | 刘培璨
图片 | 校史馆讲解队
文字 | 河南理工大学史 校史馆讲解稿 河南理工大学官网
校团委青年宣传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 | txtg@h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