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说到张邦昌被金人拥立为皇帝,张邦昌不做也得做,但即使有了皇帝的名分,张邦昌还是处处表现出自己不想当皇帝的意愿。
战战兢兢
登基当天,张邦昌先到尚书省恸哭,然后才步行到御街接受金人册封。百官引导着穿着红袍,张红色伞盖的张邦昌从大庆殿走到文德殿。作为新皇帝,本来应该坐着辇被抬到大殿之上,张邦昌坚持自己走到殿上,不坐皇帝的正位,在御座右边放了一个椅子,文武官员合班站好后,张邦昌立刻站了起来,宣告自己只是为了城中百姓,绝对不敢做皇帝。王时雍等人都劝他接受,张邦昌表示如果再逼迫自己,自己只能退位了。这时百官在王时雍等人带领下忽然向张邦昌跪拜,张邦昌迅速转身,面向东边拱手而立,表示不接受百官的跪拜。
即使做了名义上的皇帝,张邦昌也处处注意,不使用皇家的任何礼仪和称呼。
在发布命令时,王时雍等人用“圣旨”,张邦昌说孔子都不用“圣”字,我怎么敢用,于是议定以后当面出具的各种文书称为“面旨”,从宫中传出的称为“中旨”,下令给各朝廷机构执行的称为“宣旨”,张邦昌亲自书写的称为“手书”。使用的印章还是尚书省印。
从此之后,张邦昌不在正殿处理朝政,不接受百官朝拜,只在延康殿的一个小屋子里处理政务。和百官交流,自称姓名,不称“朕”,饮食起居都不用天子的礼仪,遇到有金人来的时候才赶紧换衣服。王时雍等人想用“陛下”称呼他,都遭到他当面斥责。
对于在外的将领和官员,如范讷、范致虚、钱盖、翁彦国、刘光世等人,在金人撤退后,张邦昌立刻亲自写信,表示
“国家之变,千古未闻,昧陋所遭,可谓奇祸。”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请他们来京城议事。在信封上,张邦昌写着“给某某”,信里面落款是“张邦昌上某官”,无丝毫皇帝的态度,即使是以之前他宰执的位置看,这些姿态也是很低了。
但百密一总有疏,张邦昌无意间做的一件事,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多次给张邦昌送一些果实之类的礼物,张邦昌也回礼。一天张邦昌喝醉了,这位李氏就用一件短衣盖在张邦昌身上,并继续给他劝酒,后来扶着他直接在福宁殿休息,还派出自己的养女陈氏侍寝。张邦昌酒醒后大惊,赶紧出宫,但已经来不及了。宫中的女子,皇帝也会赐给大臣,但没有赏赐直接接触,肯定是犯忌讳的事。只看有没有人抓住这一点不放了。
尽力而为
在小心谨慎不以皇帝自居的同时,张邦昌还在努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挽救朝廷和百姓。
在登基后,张邦昌利用到金营向金人答谢的机会,以维持新的朝廷为理由,趁机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不毁赵氏陵庙,要保留赵宋的祖宗祭祀;第二,罢括金银,就是不再要求京城给金营交纳金银财物。经过前几次的掳掠,京城的金银之物已被掠夺的差不多了。第三,存留楼橹。这条其实很敏感,是要保留北宋原来的水军攻战用具。第四,借东都三年。金人打算让张邦昌迁都,他借此拖延。第五,乞班师,要求金人撤走。第六,降号称帝,表现自己对金人的一个低姿态,让金人放心。第七,借金银犒赏。不仅不给金人钱,还要和金人要一点过来。因为新朝建立总要犒赏有功之人,自己没钱,只能先借一点。金人都答应了。
除了朝廷之事,对于受到金人威胁的官员,张邦昌也努力去可以庇护和救助。
张邦昌登基时,金人要求所有官员都要到场祝贺,如果有人不到,相关负责部门要举报给金人。当时太学博士孙逢,还有驾部员外郎喻汝砺坚决不合作,负责的人员准备告知金人。张邦昌阻止了,回复金人所有人都当场了,这两个人才逃过一劫。
对于被拘留于金营的大臣,张邦昌也努力救助,他写信给金军统帅说,孙傅、张叔夜、秦桧这三个人,因为请求存留赵氏被留在金营。他们能对前朝忠心耿耿,那么对新朝也一定可以尽心尽力,希望可以放他们回来。金人不接受这种逻辑,因为这三个人给金人的印象非常深刻,都是极力维护赵宋,对金人不假辞色的人(秦桧也是坚决的主战派)。所以金人看到信后大怒,表示我们再杀入城中也不是没有理由,希望你不要再提这些无礼的理由!张邦昌也无可奈何。
内外态度
对于张邦昌称帝,城中的百官还是可以明确看到张邦昌的不情愿的,为了维护君臣大义,也为了自己以后的仕途,很多官员都告诫张邦昌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做僭越之事,尽快把事情处理好。
如侍御史胡舜陟就告诫张邦昌,我们都知道你继位不是出自本心,但是君臣大义不能废。如果勤王之师到来,京城岂能抵挡?你现在发号施令都不正当,应该请一个有权威,可以发布命令的人来主事。这个人就是元祐皇后。元祐皇后是宋哲宗的皇后,后来被废,徽宗继位后被请回宫中,后来又被送到瑶华宫当女道士。金人进攻京城时,将所有在册的皇族掳掠一空,元祐皇后因为被驱逐,不在册逃过一劫。金人到处抓人时,她因为瑶华宫着火暂时到百姓家居住,继续幸免。此时京城皇族,只剩她一个人。于是张邦昌恭敬地请回了元祐皇后听政,一切事务都请旨施行。史载,“中外大悦”。
监察御史马伸则提出了另外一个关键的事:当时金人逼迫之下,不能不当皇帝,但在金人退兵以后,大家还都只是赞扬你保护了全城百姓,你也还在宫中处理事务,就会有人怀疑你是不是想借着金人的威势真的当皇帝,还逼着康王南逃。现在你应该赶紧抚慰勤王之师,同时派人去迎奉康王。这样大家才不会说你是大宋的叛臣。张邦昌完全依从了他的建议。其实,在马伸上书之前,张邦昌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的军队在雍邱,真定府路马步军副总管王渊作为先锋,派出三十多个骑兵到了开封城下,张邦昌立刻派人慰劳,并要求他们回去请范讷来京城商量复辟之事。
但对于在外的官员和领兵的将领来说,完全不了解情况,但对于张邦昌做皇帝的认定就是乱臣贼子,一定要诛灭,甚至家人也不能放过。
当时张邦昌的弟弟在庐州做官,家人和母亲都跟着在庐州。江淮发运副使向子諲听说张邦昌登基之事,立刻发文书到庐州,要求“密切关防张邦昌家属”,将他们控制起来,“以俟王命”。
武将宗泽也上书康王,要求严厉处置。宗泽认为,张邦昌作为人臣,竟然敢“服赭袍、张红盖、御正殿”,还挟持元祐孟皇后以令天下,想把勤王之兵驱散,这种篡位的行径已经无可置疑。这种奸臣就应该立刻剿灭。
也有少数在外的官员也能体谅张邦昌的难处,如东南道都总管赵子崧就致书于张邦昌,表示之前大家都想杀了你,
“三军之士,千万人惟一心,踊跃奋迅,期得阁下而甘心焉。”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但后来听说你要拥护康王复辟,但还都不敢相信。希望你不要再进皇宫,只在相府办事,并亲自写信给军中写信,表示自己“前日权于济难,实不忘于吾宋”。
其实张邦昌很早之前就和康王开始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