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是清代文人袁枚的一部志怪小说,它不但颇有趣味,而且蕴含了对现实社会辛辣的讽刺。上次给大家介绍了其中的一篇《替鬼做媒》,今天给大家分享另一篇小故事——《人同》
何谓“人同”?顾名思义,即“像人一样”,它是一种动物,生活在喀尔喀草原。中原人叫它“人同”,而番人,就是当地土著,则叫它“噶里”。
说这种动物,喜欢“窥探穹庐”,“穹庐”也就是草原牧民居住的毡房。它跑到牧民的房子里干什么呢?像乞丐一样,讨要吃喝,有时候还索要小刀、烟具之类的东西。
看到这里,读者不免奇怪,这“人同”究竟是不是人呢?它不像一般动物需要自己捕食,反而要向人类乞讨。使用人类的工具,甚至还懂得人类的娱乐。从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推测它懂得人类的语言。关于这一点,作者已经明确说明,人同是一种似猴非猴的野兽。很明显,这种动物长期与人类共存,已经被同化了。它变得依附于人类,失去了自己的野性。
既然有这样聪明的动物,自然会有驯养它的人。喀尔喀的一位将军就养了一只“人同”,还教会它铡草喂马、劈柴、打水、甚至做饭。人同非常吃苦耐劳,做事勤勤恳恳,将军也非常喜欢它。
一年之后,将军任期满了,准备调回老家。人同非常舍不得,立于将军马前,泪如雨下,在将军身后跟随了十余里,不肯离开。
将军便对它说道:“回去吧!你不能随我回到中原,就像我不能陪你留在这个地方一样。”人同听了这话,才悲鸣一声,转身离去,临走时仍然不时回头,仰望着将军的背影。
故事到这里草草结束了。也许袁枚只是简单描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我们细细评味下来,总觉得人同身上有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那些殷勤侍候主人的奴才,和“人同”究竟有何分别呢?说到勤劳能干,“人同”甚至比人类更加优秀。只是,不管你如何优秀,骨子里充满了依附性,丧失了尊严,那么实际上仍然是动物,甚至还会受到其他有野性的动物的鄙视。也许你可以用你的勤劳博得主人的欢心,但是对于主人来说,你永远都只是个饲养的宠物。
人同不就是这样吗?它什么都会,样样精通,做得不比人类差。尽管主人很喜欢它,但是,它从没有被当作人类看待呀。将军要回中原,回到人类的世界,人同多想随着将军回去,它也想做人,也想得到认可。可将军说,你不能随我去,就像我不能陪你留下来。言外之意,我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你是动物,而我是人类。冷冰冰的现实摆在眼前,人同为此悲鸣长叹,真的仅仅是因为舍不得主人吗?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身上有独立的个性和尊严,而不是外在的劳动技能。倘若你成为一个依附者,迎合着你的主人,那你与人同这样的野兽也没有多大分别了。
讲到最后,说点题外话。笔者查阅了许多书籍,都没有找到有关于“人同”的记载,它大概率只是袁枚虚构的一个形象。但是换个思路,查一查人同的另一个称号,“噶里”,便一下子关联到满清的一位大臣,名叫“噶礼”。
相信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朋友,对这个人会有点印象。噶礼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事情正好发生在喀尔喀草原上。此后噶礼一度得到康熙的赏识和喜爱,成为了有名的大贪官,在民间和朝廷中口碑都非常差。康熙皇帝一度十分包庇他,直到最后,他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弑母大罪,才被惩处。
历史上,噶礼做过两江总督,袁枚生活的地方——南京,正是他曾经管辖的范围。由此不难想象当地人多少会流传一些这样的故事,用来讽刺这位大贪官“噶礼”。噶礼与康熙,便如同故事中的人同和饲养他的将军,袁枚所表达的意思十分明显了。
感谢各位看官的捧场,笔者所说仅仅是一家之言,看官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留言。另外,如有兴趣,可关注笔者微信公众号“造作的楚狂人”,笔者将会继续为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
- 上一篇:庄子:处世哲学、游世思想
- 下一篇:从“庄子钓于濮水”反观我们现今的功利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