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美文欣赏 >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7 13:50:39
阅读:

在中国史学史上,有两个姓司马的男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写了《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个因为儿时砸缸的机智举动被人熟知,他就是编写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这两部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讲了什么?

说起资治通鉴,可能有99%的人知道,但若问起《通鉴》的内容,也许只有1%的人知道。

这部千古巨著,共294卷;洋洋洒洒三百万言。

司马光带领刘恕、刘攽、范祖几个伙伴,枯坐19才年完成。

所载从周朝至宋朝建朝以前,涵盖十六朝史事,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

君臣之事、民生之事、兴亡之事;事事惊心。

用人之道、处世智慧、“职场”伦理;极其通透。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这为这本巨著定了调,《资治通鉴》成为此后历代帝王必读之书。

毛泽东读了——17遍资治通鉴

对于历史研究,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在他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泽东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1954年,毛泽东与吴晗谈话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史学大家张大可30年打造白话《通鉴》新经典

对于普通人而言,《资治通鉴》有点难啃。

一是来源于文言文的隔膜感,二是因为巨大的篇幅,三是源于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带来的困惑。

为解决这些问题,商务印书馆携手史学大家张大可先生,为当今读者推出了一套白话本《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而张大可译制《资治通鉴》用了30年。

这个译本更为接近原典,是人人能读懂的《资治通鉴》。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张大可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张大可先生工作照)

张大可先生生于1940年,如今他已近80高龄,仍醉心于学术,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这本白话本《资质通鉴》,是他30年的心血译作。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张大可先生的笔记)

多少岁开始读《资治通鉴》?

当然要趁早!毕竟要读好久的。

一般来说,初中以上即可阅读,要知道,古代皇帝是从小开始学习的,而且学的是文言文。

再往上说,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充裕,此时读《通鉴》,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借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任何时候读《资治通鉴》,都是常读常新的,感悟层次渐深。

读一遍只知皮毛,再读则拍案叫绝。

格局、城府、气魄、修养,都得以提升。

一套好的《资治通鉴》,是可以传世的。

张大可译本为什么好读?

首先,张大可先生对市面已存有的白话《通鉴》进行了仔细剖析,尽量修正已存有的错讹、不当之处。

历史人物专称增补,终于不会读着读着就忘了

这是很重要的改进,按《资治通鉴》称谓的基础上参照通行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人物专称增补朝代、国名等作规范语译,如汉朝皇帝用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增补了“汉”字,余类推。大段陈述语,第一次用了专称,特殊专称,随文加注,如吕太后。此外,译文逐年补上了王公纪年与年号。如此处理,译文畅达、鲜明、历史线索清晰,读者随文认识历史人物而不致淆乱。

“导读”“大事题要”“点评”“结构段意”四项辅助阅读

这个部分是非常实用的,对于历史储备不充足的读者,有了这些辅助,书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背景、什么朝代、事件中潜藏的波澜等都能搞清楚。

读的懂,才有兴趣接着读。

书前“导读”,评介《资治通鉴》;行文中有三项:每卷开头有“大事题要”,卷后有“点评”,行文中插入结构段意。“大事题要”与“点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文自如,不拘一格,起到提示作用即可。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公元与干支双轨纪年

译文的年、月、日,按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一一对照推出,用公元与干支双轨标识。干支指代中国历史的年、月、日。纪日的规范译文作“某月某日某干支”,例:“七月初五丙申”。原文纪日有误,译文即作“某月某干支日”,例:“七月丁卯日”,即指七月没有“丁卯”这一天,原文有误,存疑待考,译文不作考证。若加有方括号的译文,即已对原文作了修正。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众多读者好评

这套书上架一周登上当当古籍新书榜第一,很多喜爱收藏《资治通鉴》的读者第一时间入了这套书,而这套书的用心之处也被读者称道。

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史学大家张大可历时30年语译,人人能读的白话本《资治通鉴》

张大可先生给读者的寄语

文章的最后,小编转述张大可先生给读者的寄语。

他说道:“读《资质通鉴》,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内容,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原为《通典》,用编年史方法贯通的、着重于治乱兴衰的作品。在政治治国方面,着重写君、臣和一些政治措施,来总结历史兴亡的教训,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史。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带着司马光所分成的类型,贤明之君、中庸之君、昏暴之君、亡国之君;栋梁之臣、忠勇之臣、奸佞之臣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司马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非常清晰。同时,对社会上的事情,司马光也很关心,记载了各类自然灾害及民生事件。《资治通鉴》是治国之书,同时也对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修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能从中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最后,我们真正希望,这部历代读书人都绕不过去的《资治通鉴》,能如江河湖海、山川大地般,永远亘古长留、常新。

《白话本资治通鉴》

史学专家张大可先生毕30年之功权威白话版!

注:本文中关于毛泽东读《资治通鉴》的内容引自人民网2019年4月24日文章《毛泽东与<资治通鉴>》;本文中关于冯唐写《资治通鉴》的内容引自GQ2018年4月8日专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