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下:
轮扁是一位做轮子的好手。
一日,齐桓公在堂上看书,轮扁在树下做轮子,看到齐桓公看到如此着迷,轮扁就问齐桓公看的什么书。
齐桓公说是圣书。
但是轮扁就牛逼了,他说:
“大王看的这些可都是糟粕啊。”
齐桓公一听就不干了,要将轮扁处死。(尼玛!真凶)
轮扁一听顿时怂了 ,说:“大王,你听我解释。”
好在齐桓公还算是英明,应允了。
轮扁说:“您看削木头做车轮子这种活儿吧,如果动作慢的话,虽然省劲儿,但是做出来的轮子不牢固;如果动作快的话,尽管很辛苦,但是做出来的轮子却不符合规格。只有在不快又不慢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做出最好的轮子来。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然而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把其中的体验明白地告诉我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所以我现在都七十岁了,还得自己一个人出来做轮子(真苦逼),我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这份手艺传给别人的,等到我死了,我的手艺也就跟着我一同进人坟地了。像圣人的书,其实也是一样的,那些圣人很伟大,但是对于他们所领会的精妙的道理,并不能如实的写在书里面,至于那些不可传的精髓,已经同他们一起死掉了,所以他们在书里留下的都是糟粕啊。”
齐桓公顿时觉得似乎有几番道理,便是放了轮扁。
轮扁心中顿时一万只草泥马奔驰而过:可吓死爹爹了。
........
但是这样讲,人们又会产生一个疑问。
既然经验不能够从别处得来,那么书籍是不是就没有用处了呢?
其实,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授给我们知识,而不能够授予我们能力。
知识对于能力的获得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助力,所以,书籍并非无用,但是它不能够代替一切。
轮扁讲述的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道理,我们不要因此而片面地否定书籍的作用和好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